字词 | 翁独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翁独健一字之订千颗汗——访著名蒙古史专家翁独健同志 苏文洋 北京晚报1980年8月1日 翁独健
翁独健 228 翁独健1906—1986当代历史学家。福建省福清县坑边村人。1922年入福州英华书院,1928年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5年赴美国留学,193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去法国巴黎大学深造,受业于伯希和(P·佩利奥)等人,1939年回国。历任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燕京大学代理校长,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史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历史系主任,并担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亚文化研究国际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在我国民族研究和教育事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早年专攻蒙元史,造诣精深,学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自1936年从事学术研究以来,成就突出,与韩儒林、邵循正教授一起,开创了我国蒙元史研究的新阶段。在40年代发表的 《新元史、蒙兀儿史记爱薛传订误》、《斡胱杂考》、《蒙元时代的法典编纂》、《元典章译语集释》等论著。史料翔实、论述精辟,具有很高学术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学术研究组织领导工作,受聘《中国历史小丛书》编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编委、民族史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分册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副主任,《辞海》民族分册编委等职。参加内蒙古、东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指导了蒙古族简史、简志编写工作。点校《元史》,译校《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翻译《蒙古统治时期的俄国史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在担任导师期间,培养出一批蒙古史、元史博士、硕士,为中国民族史学术界增加了新力量。翁独健从40年代起就与中国共产党有联系,解放战争时期同党有密切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各项改革,1979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吴文藻 江应梁 ☛ 翁独健1906—1986中国当代历史学家。福建省福清县人。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时即从事《道藏引得》等工具书的编篡。1935年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攻蒙、元史,获博士学位。1938—1939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受业于汉学名家希伯和等人,习对音、勘同之学。后历任云南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代理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民族历史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顾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长于元史、蒙古史及中国北方民族史、中国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研究。精于中国传统考据及近代科学研究方法,治学谨严,以思虑缜密和讲求科学见称,所著《斡脱杂考》、《蒙元时代的法典编篡》等文,开三四十年代中国蒙元史学界以新的治学方法整理史料、扩宽研究领域的风气,与同时代学者韩儒林、邵循正各以突破性的论著把中国蒙元史研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同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建国初期曾一度负责北京市教育局行政工作。以后长期在有关学术组织领导岗位上,悉心擘划、建议、推动蒙元史、中国民族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奖掖诱导中青年学者成材,并多次与其他知名学者共同组织有关民族史重大课题的学术讨论,对中国民族史上若干重大问题所持的观点在史学界颇有影响。曾负责总校《元史》,主编《蒙古族简史》、《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史分卷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民族史部分。历被推选为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及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中亚文化研究联合会副会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