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羿射九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羿射九日典源出处 《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 而民无所食。猰㺄(yayu)、凿齿、九婴、大风、封稀、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㺄……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庄子·秋水》成玄英疏:“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今本 《山海经》无。 羿射九日yì shè jiǔ rì形容勇士、神人的壮举;或形容日烈天旱。《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引自《艺文类聚》卷一)《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㺄(yayu)、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㺄,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李白《古朗月行》: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初入太湖》:高帆大弓满, 羿射争箭疾。 羿射九日 羿射九日即《羿射十日》。有称《后羿射日》者,则为后人讹题。羿和后羿不是一人。羿是尧时下凡射日,为民除害的天神,而后羿则是夏代有穷后羿,他只不过是位具有神性的英雄。高诱注《淮南子》就已把他们加以区分。如《俶真篇》高注“是故虽有羿之知而无所用也”云:“是尧时羿,善射,能一日落九乌、缴大风、杀窫窳、斩九婴、射河伯之智巧也,非有穷后羿也。”最先把二人混淆的是屈原的 《天问》和 《离骚》,如《天问》云:“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䠶(射)乎河伯而妻彼雒嫔?”《汉书·古今人表》 只载有羿而无后羿,列之于夏代的有扈氏之后,则以羿为后羿。今人以误传误,竟将《羿射十日》的神话,张冠李戴为《后羿射日》。“羿射九日”取意为: 羿射天上的十个太阳时,射中了九个,留下了一个。《羿射九日》的神话,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详细评论,见《羿射十日》 条。 ☚ 羿射十日 卢敖游北海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羿射九日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㺄,断修蛇于洞庭,擒封狶于桑林。” 【故事】:传说天帝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儿子,他们都住在长几千丈、粗一千多围的扶桑树上。这十个太阳儿子按妈妈的安排,每天出现一个在天空。日子久了,大家感到这么轮班巡行实在乏味。有天晚上,十个太阳聚在一起商定明天一道出去游玩。就这样,十个太阳齐照大地,禾苗被晒焦了,树木被晒死了;再加上各种怪兽怪风,到处横行,人民灾难深重。于是尧帝便派他的神箭手后羿去为民除害。后羿看见十个太阳逞威,看见人民的痛苦,极为气愤难过。他张开红色的弓,搭上白色的箭,一连射下了九个太阳。站在土坡上看射日的尧,忽然想起人间也离不开太阳,于是令人从羿的箭袋中暗暗抽去了最后一支箭,所以,至今天上还有一个太阳。老百姓欢天喜地地为后羿庆功,拥戴尧为天子。 【意思】:后羿接连射下九个太阳。后羿:上古传说中的英雄,尧的武士。形容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 【古例】: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逐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
《羿射九日》《羿射九日》
神话篇名。选自《淮南子·本经训》。题目是后人所加。羿,一作后羿,非。古籍记载中有二羿:一出现在帝尧时代,也称夷羿;一出现在夏太康时代,也称后羿。此神话中的羿为夷羿,非后羿。今人袁珂说:“《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此羿神话之大要。一曰‘下国’,再曰‘下地’,明羿初本天神。《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之时十日并出……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羿去‘下地’所‘恤’之‘百姓’即此,羿之主要功业亦毕于此。然所记之羿已非天神而为尧臣;盖已由天神变为神性英雄。羿除诸害,《山海经》唯记有羿与凿齿战斗事。《海外南经》云:‘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持戈。’《大荒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有人曰凿齿,羿杀之。’《山海经》亦记有窫窳、巴蛇及十日事。《庄子·秋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经》且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以知羿射日除害非始于《淮南子》所记,盖古神话所传。”(《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今人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说:“这大概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看他能够运用自己的武器同许多害人的东西作斗争,替人民做了无数的好事,可见原始人是在塑造一个自己的英雄形象,描绘一个一切自然灾害的战胜者。当然,这个神话通过后人的传说,把反映氏族部落集体抗旱、除害的行动归功于什么尧天子,显然是阶级社会的意识。”此则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渴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远古时代,曾经发生大旱灾,加以怪兽、怪鸟、水火怪异为害,广大劳动人民在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创造了羿这样的英雄典型,他手持弓箭,凭着勇敢精神和神妙的射技,上射九日,下除六害,为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此篇描述细致、生动、形象鲜明,气魄雄伟,想象奇妙,优美动人。鲁迅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奔月》这篇小说。 羿射九日典源出处 《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 而民无所食。猰㺄(yayu)、凿齿、九婴、大风、封稀、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㺄……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庄子·秋水》成玄英疏:“山海经云,羿射九日,落为沃焦。”今本 《山海经》无。 释义用法 羿是神话传说中一位半神式的英雄,在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萎,百姓无食,又有许多怪兽为害,尧命羿去射掉九日,诛杀怪兽,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以此典形容勇士、神人的壮举; 也用以形容天旱日烈。 用典形式 【羿弓】 清·丘逢甲:“八风裂竹乖伦律,九日争桑拒羿弓。” 【九日落】 清 ·顾炎武:“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九乌落】 明 ·陈子龙:“九乌纷纷落何处,六龙万古当长空。” 【夏羿弓】 南朝梁·刘孝威:“尚逢王吉箭,犹婴夏羿弓。” 【射日落】 宋 ·苏舜钦:“争得羿复生,射此赤日落。” 【尧射十日】 清 ·陈恭尹:“有如尧射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弯弓射乌】 清·徐夔:“弯弓射乌堕羽翼,此事荒远疑传伪。” 【羿中九乌】 宋·梅尧臣:“更如羿中九乌毙,独见杲杲明扶桑。” 【羿射九日】 唐·杜甫:“㸌如羿 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羿落九乌】 唐·李白:“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羿射九日《艺文类聚》卷一引《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后用来形容神人、勇士的壮举;或用以形容酷晒天旱。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羿射九日【出处】 《艺文类聚》卷一引《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 羿射九日 羿射九日羿,人名,传说为尧帝臣,善射,其妻姮嫦,奔月为月神。典出屈原《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王逸注:“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唐周 ☚ 谊既以谪居长沙 殷宗中兴 ☛ 消除祸患 消除祸患弭患 攘患 批患 销患 消患 销祸 救患除祸 另见:祸患 灾害 ☚ 消除灾害 消除灾难 ☛ 羿射九日上古神话。羿,又称夷羿,神话传说中善射的英雄。左臂长,能百发百中。尧的时候,十个太阳一块出现在天空,晒焦了庄稼,干死了草木,百姓陷于饥饿之中。又有各种怪兽如大风、大野猪等乘机出来,危害百姓。帝俊赐羿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带绳的箭,让他解救人民。羿于是下到凡间,在畴华的原野上诛灭了鑿齿,在凶水之上杀掉九婴,在青丘泽用带绳的箭射伤大风,许多凶残的野兽都被他诛杀了。他又向上射落十个太阳中的九个,天帝因羿射杀了他的九个太阳儿子,十分不满,但羿为民除了害,百姓才得以平安生活。事载《淮南子·本经训》 。 羿射九日上古时代,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天空中突然升起了十个太阳。顿时,整个天空烧得通红,山岩迸裂,河水滚烫,草木枯焦,百姓们苦不堪言。 羿射九日yì shè jiǔ rì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形容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英雄行为。《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楚辞·天问》王逸注:“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鸟皆死,堕其羽翼。”羿: 尧时武士。 羿射九日yìshè-jiǔrì〔主谓〕 传说中的英雄羿射下九个太阳。据《淮南子·本经训》载: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树木庄稼都晒死了,老百姓没有东西吃。尧就让羿用弓箭去射太阳,他射掉了九个,留下一个。一说,羿射十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