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羡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羡余xiàn yú

正式赋税外的无名税收,杂税。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羡余

 地方官吏以各种名目在正税之外加征的赋税,是地方官吏中饱私囊后以赋税盈余为名向皇室进贡的税款。始于唐朝。清朝在征收地丁银、漕粮及其他杂税时,都以折耗为名征收附加税,以弥补各种损耗,如征“升斗耗”、“雀鼠耗”、“火耗”等等,统称为“加耗”。加耗部分除留给州县官吏和中饱私囊后,其余部分解缴藩司(省库)。解缴藩司部分称为“羡余”。

羡余xiàn yú

正赋以外的无名税收,也指唐朝以羡余为名巧取豪夺的苛捐杂税。白居易《重赋》:“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羡余

正赋外的无名税收,为唐以来之杂税。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二 《重赋》诗:“绵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参阅 《新唐书 ·食货志二》。

限于;陷于;羡余

◉ 限于xiànyú  受某些情况和条件的限制;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例〉~水平/ 征文的范围~校园生活/ 这种化学合成形式只~某些细菌和真菌/ 当你不再仅仅~文字和静止的图片时,网上生活会丰富多彩得多。
◉ 陷于xiànyú  落在不利的境地。〈例〉~困境/ 谈判~僵局/ 电力供应中断,城市~混乱之中。〈近〉陷入。
◉ 羡余xiànyú 
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的各种附加的赋税。〈例〉进献~/ 蔡京又设法搜求~钱粮,以助供应/ 及江上饷师钱谷,尽以为~而献之。
多余的。〈例〉~成分/ 语言中的~现象/ 他以为词的内容、文辞、音乐性都比诗为有~,所以名曰诗余。

必需、必要;多余、骈枝、羡余

○必需bì xū

(形)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日用~品|~的生活资料|~的工具|一切~的东西。

○必要bì yào

(形)不可缺少:~措施|~的开支|不~的话|完全不~|无此~|十分~|有研究的~|~劳动|你没有~自寻烦恼|有~叫他来。

●多余duō yú

(形)不必要的:把~的话省去|这些顾虑是~的|附加一句~的解释|这完全是~的。

●骈枝pián zhī

(名)〈书〉比喻多余的东西:芟夷疣赘,剪截~|为民众的文学绝不是~的文学,更不是第二流的文学。

●羡余xiàn yú

(形)多余:~之物|粮食~,兵甲坚利|以~补不足。

羡余

唐代地方官巧取豪夺,征收杂税,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叫羡余。宋代也有羡余。清雍正年间,规定地方上的耗羡,一部分解缴布政使司,亦称羡余。参见〔进奉〕。

羡余surplus tax delivered to the court

中国封建政府的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皇室进贡的款项。唐德宗时,藩镇大肆搜刮民财。为了博得皇帝欢心,用加重赋税、贩卖商品和克扣俸禄等办法聚敛财物,除贪污中饱外,并用赋税盈余名义(即所谓“羡余”)进贡皇室。明清时期,则是州县所收田赋火耗在公费开支和私人中饱后解交藩司(省库)的余额,而官吏中饱竟占解交藩司款项的一半,是清初对人民最苛重的勒索手段之一。

羡余

唐藩镇以赋税盈余为名向朝廷进贡的款项。起源于唐德宗时。藩镇常用加重赋税、贩卖商品和克扣俸禄等办法聚敛财物,除贪污中饱外,并用羡余名义进贡皇室,以博得朝廷欢心。参见“耗羡”。

羡余

羡余

❶唐代地方官员以各种聚敛方法,向人民搜刮钱财,以赋税盈余或者用度节余等名义进献皇室,美其名曰“羡余”,借以邀宠皇帝。实际上, “羡余”金额来自克扣常赋,或者增敛百姓,或者削减利禄或贩卖商品等所得的收入。官吏们以其中大部分留作自用,仅以十分之一、二,进献皇室。白居易《重赋》诗中说:“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这种所谓“羡余”或“进奉”,起源于德宗兴元年间( 784 )。宋代地方政府将完成上供钱物和各项支拨后余留的财赋,也谓之羡余。各地州县或重折苗米,或倍税商人,酷取于民而求羡余之多。南宋中叶后尤为盛行,成为一大弊端。宋仁宗、孝宗均有属下却进羡余之诏。
❷清代田赋征收银两,铸成银块以弥补损耗为名,加征火耗。当时规定,火耗归公。火耗中剔除公费开支及私人中饱后解交省库的一部分,亦称羡余。参见“进奉”。

☚ 杂变   折色 ☛
羡余

羡余

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为名向中央或皇室贡纳的财物。始于唐代,唐德宗时,藩镇常用加税、贩卖商品和克扣俸禄等手段增加私财,为博得皇帝和上司的欢心,又以赋税盈余为名向上进贡。白居易的《重赋》一诗曰:“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指明了羡余的实质内容。清代州县以田赋加耗抵补实际损耗后的余额,称为耗羡,耗羡的一部分归州县官吏所有,名为“养廉”,其余解交上级财政,名为“羡余”。

☚ 租布   地丁 ☛

羡余

又称“进奉、 “税外方圆”。唐代地方官员千方百计,加重赋税,收刮民财,以赋税盈余的名义,进奉皇帝,以求升官得宠。所进奉钱物,称“羡余”,入内库。安史之乱后,进奉之风尤甚,名目繁多,有“日进”、 “月进”,又有“节度使进奉”、 “刺史进奉”、“判官进奉”等。为唐后期弊政之

羡余

〈名〉比正常赋税多出来的部分。
《醒》十七: 把这~变了价,将一千银子分赏了合衙门的人役。又二四: 那时正是英宗复辟年成……朝廷上轻轻的租税,教百姓们纳粮罢了,那相如今要加三加二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