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羚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羚牛takinB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又称扭角羚。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羚牛属。分布于四川、甘肃、西藏东南部、云南和陕西等地,以横断山和秦岭山系为主产区;印度、缅甸和不丹也有分布。体长约2 m,尾长15~22 cm,体重270~350 kg。头额向上隆起,吻鼻部特别膨胀,鼻孔位于吻鼻上方,四肢矮短,肩高大于臀高。两性皆具角。毛色因地区而异;四川、西藏的羚牛,头、颈、肩呈金黄色,体后和腿多沾浅灰和黑色;陕西、甘肃的羚牛全身浅黄白色;云南及与缅甸毗邻地区的羚牛全身金黄褐色。系典型的森林动物,出没于林中的竹林、草地、石崖和溪河附近。夏季向高山迁移,可达海拔4 000余米;冬季下到1 000多米处活动。以青草、树皮、幼嫩枝叶等为食。常几头、数十头或百余头结群。2~4月产仔,每胎1仔。羚牛系亚洲特产,而中国为其重点产区,具有较高的展览价值和科研意义。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 羚牛羚牛别名扭角羚、白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羚牛外形颇似牛,机体结构又介于山羊与羚羊之间,故称羚牛。它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体长约1.8米,成年雄体可达2米以上。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南部、陕西省秦岭山区和四川省及西藏部分地区。在陕西分布于太白、周至、宁陕、洋县、佛坪等县,估计种群数量2000—3000头。它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夏季活动于海拔4000米以上雪线附近的草坪,喜群栖;冬季为小群,夏季则聚10头以群。国家已将羚牛列为一类保护动物,成立了陕西省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羚牛 034 羚牛又称“牛羚”、“扭角羚”。偶蹄目,牛科。是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高山特产动物。雄性体长1.7—2.2米,肩高1—1.3米,重可达350—500公斤。雌性较小。躯体与四肢皆粗壮。尾短,毛蓬松。全身毛色有黄、褐、灰、黑等不同色型,随产地、性别与年龄而有差别。雌、雄均具短角,幼年时角直,成年后角弯曲,一般栖息于2000—4000米高山,善爬山,夜出觅食,以青草、树枝、竹笋为食并嗜盐。有垂直的季节迁徙特性。群居,少者10—20余头;多者可达百余头;每年7—8月为配偶期,行逐偶争斗。翌年2—4月产仔,每胎1仔,幼犊产出时体重10公斤左右。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现存数量日趋减少,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国内动物园已能繁殖。 ☚ 藏羚 小熊猫 ☛ 羚牛 羚牛又称“牛羚”、“扭角羚”。是一种罕见的高山动物。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等省,以四川数量最多。哺乳纲、牛科。长2米左右,重可达500公斤以上。体态魁梧,四肢粗壮,性凶野,两角幼时象羚羊的角,但到成年以后,开始向外后侧扭转。活动范围随四季的变化有所不同,春季常下移到沟谷河畔撵食青草;夏秋时节活动于高山;冬天则到林缘或林内觅食。一般白天隐藏在杂灌丛中,晨昏和夜间出来。以青草、竹叶、竹梢、树枝、树皮、籽实等为食,喜舐食盐碱水。过群体生活,每群数只或几十上百只,由健壮雄牛带领,通称其为“头牛”或“哨牛”。皮毛有利用价值。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建有保护区。 ☚ 洞庭河蚌 鬣羚 ☛ 羚牛taki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