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美神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美神颂地的深处?你的眼光,神圣而险恶, 毫无区分地把善和恶一同倾注, 难怪人们把你比作杯中之物。 你的眼睛里同时含有落日与曙光, 你象雷雨的黄昏,散发着清香; 你的吻是媚药,你的口是酒瓮—— 能使英雄软弱,能使小儿胆壮。 你出自地狱,还是降自星辰? 命运象狗一样,追随你的衬裙。 你随手播撒着欢乐与灾祸, 你统治一切,又对一切不负责任。 你踩在死人身上,对他嘲弄轻侮, 你的首饰中,“恐怖”是夺目的珍珠, 还有“谋杀”也是你珍贵的小饰物, 正在你骄傲的腹上跳情欲之舞。 头晕目眩的蜉游飞向你——蜡烛, 一面燃烧,一面向烛火赞美祝福; 情人急促喘息着俯向他的情爱, 仿佛垂死者爱抚自己的坟墓。 美神啊,你巨大、可怖、纯真的魔怪! 只要你的明眸、你的纤足和笑颜, 为我开启我仰慕而未知的“无限”,—— 你来自天堂或地狱,又有何关? 不管你是撒旦派来,还是上帝遣送, 我唯一的女王!——眼睛如天鹅绒, 代表着韵律、芳香和光辉的仙女呀, 但求你减少一点世界的丑恶和沉重!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都是矛盾对立因素的统一体。然而美就是纯粹的美,丑就是绝对的丑;美神是纯洁善良、光明和谐、爱和幸福的化身,恶魔是污秽罪恶、黑暗屠杀、恨和痛苦的代名词,这却是几千年来人们固守的绝对化的观念。但是到了近代,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变化,人类的思维发展进入到多维动态的阶段,美的绝对、单一性的观念被动摇了,美神也度过了她天真幼稚的童年,抵挡不住社会污浊空气的侵蚀和污染而蒙上了七色的尘埃。她的神圣性被动摇了,坦露出令人颤栗的“美”的新品性,成为交织着五颜六色难以捉摸的一个模糊形象的投影。 对美的传统观念的突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是一个实例,但他只是把丑作为美的陪衬并提的。而到了波德莱尔,对美的观念则来了一个质的突破。他宣称:“透过粉饰,我要挖出一个地狱”。其目的是要在丑中发现美,或者说要挖掘美中之丑和丑中之美,揭示出美的“全方位”的新品性。因此,在他的笔端下的美神失却了纯洁的单一性,变成了天使和恶魔难分难解的怪物。《美神颂》就是形象的一例。 “颂”,顾名思义是歌颂,歌颂自然是倾斜在人或事的美好的一面。但波德莱尔的《美神颂》一诗,一反常规,离经叛道,名为“美神颂”,实乃历数美神又美又丑、又善又恶,天使恶魔集于一身的新属性的质疑之诗。诗篇起始,他便直呼其名地质问道:“美神啊,你来自天的深处,还是/地的深处?”从本原上考察她的来龙去脉。接着,诗人展开想象的羽翼,运用多种象征和比喻,动员了诗人惯用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象征派诗人感知世界的艺术手段,利用肯定的语式多方面地指出其美丑交融的属性,例如:眼光“神圣而险恶”,既“含有落日”,也含有“暑光”;吻是“媚药”,口似“酒瓮”,既“能使英雄软弱”,又“能使小儿胆壮”;“随手播撒着欢乐与灾祸”,把善与恶一同倾注人间,统治着一切,却又对一切不负责任,处处显露出对立统一的二重属性。她的威慑力如此之大,可以使神圣的命运象狗一样追逐着她,听凭摆布;并且残酷之至,象恶魔一样, “踩在死人身上”嘲弄欺侮他,在美丽的装饰之下制造恐怖和谋杀……所以诗人称呼她是一个“巨大、可怖、纯真的魔怪”。如此说来,美神无疑与恶魔同类,是一个令人厌恶之神了,似乎只表现了诗人面对丑恶的现实,一味地向堕落绝望的深渊下沉的思想趋势。其实不然,诗的最后一节笔锋渐转,从蜉游扑火的意境中透露出诗人面对“撒旦”,仍向往着“上帝”,并未停止对传统观念中作为美好事物、理想生活化身的美神的追求。看来,他并没有完全否认传统的美神观念,所不同的是,他清醒地认识到“我几乎不能想象任何一种美会没有‘不幸’存在其中”,意即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种种不幸,这既是生活的真实,也是生活的规律。客观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世上没有一帆风顺就获得幸福实现理想的直路,只有历经艰难困苦、挫折失败才能走向胜利。这正是诗人对人生旅程极富哲理的精辟总结。不是吗?对于一切追求美好前途的人来讲,都应具有蜉游精神,扑向光明,即使明知它有烧身之祸,明知是向坟墓挺进,也仍执著地追求。由此看来,尽管诗人历数了美神之丑恶,但并未完全否认美神美的一面,所表现的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如诗人所言:只要你能够“为我开启我仰慕而未知的‘无限’”的理想追求,“你来自天堂或地狱,又有何关?”“不管你是撒旦派来,还是上帝谴送”的,诗人都视其为自己“唯一的女王”,他祈求这“代表着韵律、芳香和光辉的仙女”的只是“但求你减少一点世界的丑恶和沉重!”显然,《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并不象有些人说的那样一味地颓废,单一、病态地痛苦呻吟,实际上,在他所写的“恶”与“丑”的背后,蕴藏着诗人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较之当时的浪漫主义诗人,波德莱尔显得更加清醒,他没有陷入浪漫主义的幻想之中不能自拔,而是看到了“地狱”,对现实丝毫不抱虚无的幻想,勇敢地正视现实,向女神提出了非常实际的要求,这就表现出诗人在现实与理想,堕落与升华,地狱与天堂的尖锐对立中苦苦挣扎的心态和对美的复杂而矛盾的理解。恰恰是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具有极大的启迪意义,它教人放弃追求美的时候只想到“美的享受”的天真,更多些伴随追求的痛苦现实感,这必将更有利于对美的执著而不懈的追求。笔者认为,这正是诗人给人的极富哲理而又颇有教益的提示,《美神颂》的真实价值即在于此。 该诗意境幽深,象征、比喻恰切、形象,诗句明白如话,却蕴含丰富,诗意葱茏;表现的是观念,抽象深奥,但笔调明快抒情,哲理论题可以抒情诗来品味,显示了诗人独特的诗风。 美神颂
〔古希腊〕萨福 辉煌宝座上的女王,天神阿芙洛狄忒, 宙斯的女儿,美的女神,我恳求你, 不要让困苦和沮丧来折磨我的心灵,饶我一死吧,女神。 来吧,充满同情,来吧,我祈求你; 来吧,我在痛苦呻吟;曾记得从前, 你一听见它,便离开你父亲天国, 走出那金色宫殿。 你驾着漂亮的马车,鸽群伴你飞翔, 它们振动神奇的翅膀簇拥着你; 那扑打的黑色羽翅,划过穹苍; 一瞬间你自蓝天降临大地。 啊,你,一位天上的尊神, 从嘴唇和眉眼间,绽开明朗的笑颜; 你问我所苦为何,因为我的祷告, 把你唤来人间。 是甚么使得我的心如此这般着了魔, 你微笑着问我,并对我说:“我的萨福, 是谁亏待你,又是谁拒绝你的爱, 使你空自哀苦? “不管他是谁,远走高飞也会回来, 他拒绝馈赠,会给你带来更多礼品, 他眼下无情义,会爱得你如痴如狂, 唉,可是呵只怕你不肯。” 像从前一样,请你再来吧,女神, 解除我的忧愁,满足我的要求: 答应我的祷告,现在像从前一样, 你总是我的保护人和朋友。 (刘连青 译) 阿芙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施爱情与美丽的女神。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并非为了敬神、颂神,而是怀着现实生活的欲望,祈求这位女神“解除”诗人失恋的痛苦,“满足”诗人重获爱情的心愿。 既然这首诗是借歌颂爱与美的女神,抒发诗人自己的失恋痛苦,那么拒绝诗人的爱情,给她带来痛苦的是谁呢?诗人在诗中并没有作出回答或交待,于是便引起过种种解释和猜测:一种说法认为是一个女人,可能是诗人的女弟子,并由此指责诗人有同性恋之嫌;另一种说法认为是诗人所热恋过的美男子法恩。这两种说法都缺乏可靠的证据。这首诗主要是抒发诗人的爱情体验,至于这种体验的根源和性质属于题外之意,对于欣赏这首诗并无多大影响。 开篇伊始,诗人毫不隐讳自己受到失恋的沉重打击,内心正处于极度痛苦的境地。可怜的诗人痛彻肺腑,向天上的神明发出求助的呼唤:“宙斯的女儿,美的女神,我恳求你,/不要让困苦和沮丧来折磨我的心灵,/饶我一死吧,女神。”美神是诗人的“保护神和朋友”,诗人的请求总能如愿。这次听见诗人的呼唤,立刻离开天上宙斯的金色宫殿,降临人间。美神微笑着问她:“我的萨福,/是谁亏待你,又是谁拒绝你的爱,/使你空自哀苦?”这亲切的问语像一阵春风,给“痛苦呻吟”中的诗人带来无限慰藉和温暖。美神要她相信:“不管他是谁,远走高飞也会回来,/他拒绝馈赠,会给你带来更多礼品,/他眼下无情义,会爱得你如痴如狂,/唉,可是呵只怕你不肯。”这美好的预言和祝愿,有如无形的力量,重新鼓起诗人的勇气和追求,增加了重获爱情的信心和希望。诗人乞求并且相信,不管从前还是现在,美神都能够“解除我的忧愁,满足我的要求”。全诗通过这种神人交往、神人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失恋的痛苦,以及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执着追求,通篇流露的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情,丝毫没有神秘和宿命色彩。 这首爱情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别具一格。它表达的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情,却运用了神话的幻想手法,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绚丽迷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诗人笔下,美神阿芙洛狄忒的形象描绘得鲜明生动:她的容貌美丽可爱:“从嘴唇和眉眼间,绽开明朗的笑颜”。她的仪态尊贵庄严:住在天国宙斯的“金色宫殿”里,端坐在“辉煌宝座上”。她的行动有声有色,不同寻常:“驾着漂亮的马车,鸽群伴你飞翔,/它们振动神奇的翅膀簇拥着你;/那扑打的黑色羽翅,划过穹苍;/一瞬间你自蓝天降临大地。”这个光彩夺目的女神从天而降,作为诗人的“保护人和朋友”,同诗人沟通感情,借以抒发诗人失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这种抒情方式不仅富于神话的幻想色彩,而且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