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美洲幼虫腐臭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美洲幼虫腐臭病American foulbrood

常发生于蜜蜂幼虫和蛹的细菌性传染病。由幼虫芽孢杆菌引起。别名臭子病、烂子病、美洲幼虫病。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轻者影响蜂群的繁殖和采集力,重者造成全群或全场蜂群覆灭。此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30年代初传入中国,目前各地仍有零星发生。
病原 引起美洲幼虫腐臭病的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 larvae White),菌体长2~5微米,宽0.5~0.8微米,是一种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的细菌。能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一端或中间。芽孢呈椭圆形,游离状,长1.2~1.8微米,宽0.6~0.8微米(见图)。

幼虫芽孢杆菌(×2.4×103)


培养特性 幼虫芽孢杆菌为兼性厌氧菌,在含有硫胺素和数种氨基酸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还可在胡萝卜-胨-酵母琼脂上生长。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毒素能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也能抑制自身的生长。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可看到自溶现象。有时甚至要用活性炭吸附其毒素,菌落生长才能良好。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为6.8~7.0。在人造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一般48~72小时后才出现菌落,同时,致病力也迅速减弱。
幼虫芽孢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很强,在干枯尸体中可存活7年左右,在干枯培养基中低温下可存活15年,在0.5%过氧乙酸溶液中存活10分钟,在0.5%优氯净中存活30分钟,在0.5%次氯酸钠中存活30~60分钟,在4%甲醛液中存活30分钟。
幼虫芽孢杆菌分解木糖、葡萄糖、半乳糖、柳醇,有时也分解乳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能分解硝酸盐而产生亚硝酸。能缓慢地液化明胶。可分解胱氨酸生成硫化氢。不分解甘露醇、卫醇及过氧化氢,不水解淀粉。
症状 主要使蜜蜂封盖后的末龄幼虫和蛹死亡,死亡幼虫和蛹的房盖潮湿、下陷,后期房盖可出现针头大的穿孔,封盖子脾上出现空巢房与卵房、幼虫房、封盖房相间排列, 俗称插花子脾。死亡幼虫失去正常白色而变为淡褐色, 虫体萎缩下沉直至后端, 横卧于蜂室时幼虫呈棕色至咖啡色,并有粘性,用火柴棒挑取、可拉成1.5~3.0毫米长细丝。(彩图52)有特殊的鱼胶臭味,幼虫干瘪后变为黑褐色、呈鳞片状、紧贴于巢房下侧房壁上,与巢房颜色相同,难以区分,也很难取出。
患病大幼虫偶尔也会长到蛹期以后才死亡。这时蛹体失去正常白色和光泽, 逐渐变成淡褐色, 虫体萎缩、中段变粗、体表条纹突起、体壁腐烂、初期组织疏软、体内充满液体、易破裂, 以后渐出现上述拉丝发臭等症状。蛹死亡21天后干瘪, 紧贴于房壁,仅喙伸出。
诊断 从可疑患病蜂群中, 抽出封盖子脾一两张, 若发现上述症状, 即可初步诊断为美洲幼虫腐臭病。
实验室诊断分为芽孢染色鉴别诊断和生化反应鉴别诊断两种方法:
❶芽孢染色鉴别诊断: 挑取可疑为患美洲幼虫腐臭病的死蜂尸体少许, 涂抹于滴有蒸馏水载玻片上,在室温下风干。再经酒精灯火焰固定, 并滴加石炭酸复红液, 加热至汽腾5~8分钟染色。水洗后用95%酒精脱色30秒钟, 经水洗后, 再用碱性美蓝复染30秒钟。水洗后, 置600~1000倍显微镜下镜检。若发现大量呈红色椭圆形芽孢和蓝色的杆菌菌体(陈旧尸体一般检查不出菌体), 即可诊断为美洲幼虫腐臭病。

❷生化反应鉴别诊断: 取新鲜牛奶5滴,置载玻片上,挑取可疑患美洲幼虫腐臭病死亡的幼虫尸体悬浮液少许于牛奶中。若为美洲幼虫腐臭病死亡尸体,在40秒内即可产生坚固的凝乳块;健康幼虫需要在13分钟以后才产生凝集块。
此外,养蜂场还可以自行进行早期诊断,对无近期病史的蜂场,这种检查亦在早春进行。若发现有病,除及时对病群进行隔离治疗外,还应仔细检查附近的蜂群是否被感染。
传播 幼虫芽孢杆菌主要是通过幼虫的消化道感染。带有病菌的巢脾是病害的主要传染源。内勤蜂在清理巢房和清除病虫尸体过程中,将病菌带进蜜、粉房,再通过饲喂将病菌传给健康幼虫;病害在蜂群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养蜂人员的操作活动,将带病菌的蜜粉脾作饲料,随意调换子脾和蜂具,而将病菌传给健康蜂群;盗蜂和迷巢蜂也可将病菌传给健康群。黄蜂也能感染和传播美洲幼虫腐臭病。
防治 主要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❶根除病原。由于病原菌本身具有芽孢,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加上尸体粘稠,干枯后又紧贴房壁,工蜂难以清除,一般消毒剂也难渗入尸体中杀死病原菌。所以带病菌的巢脾,就成为病害重复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难以根除。因此,防治此病必须将病群内的子脾和蜜脾全部撤出,患病严重的蜂群子脾应全部消毁,患病轻微的蜂群子脾可用高效消毒药剂浸泡消毒后再使用,同时对病群进行药物治疗。

❷消毒。蜂箱、蜂具、盖布、纱盖、巢框,可用火焰或碱水煮沸消毒;巢脾可用0.5%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或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浸泡24小时消毒。也可用环氧乙烷熏蒸及钴-60丙种射线辐射消毒。

❸药物防治。中国对治疗美洲幼虫腐臭病疗效较好的药物有“保幼康1号”(为红霉素的复方制剂),“保幼康2号”(为复方新诺明的复方制剂),四环素和土霉素。在每千克糖浆或花粉代用饲料中加入保幼康1号2克;保幼康2号2克,四环素或土霉素5万单位;使用时,选择上述药物的任何一种进行饲喂或喷脾均可。每脾蜂喂25~50克,每隔一天喂1次,一个疗程可喂三四次。

美洲幼虫腐臭病American foulbrood

由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 larvae White)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细菌性疾病。属世界性病害。主要危害西方蜜蜂已封盖的大龄幼虫。病原菌杆状,大小约2.5~5.0μm×0.5~0.8μm,革兰氏染色阳性,周身鞭毛能运动,菌体成链状排列。芽孢椭圆形,大小约1.3μm×0.6μm,抗逆性极强。营养要求特殊,培养基内需存在硫胺素。菌落乳白色,半透明,稍突起。此病终年可见,但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病虫由白色变为黄色,死亡后腐烂,虫尸黏性强,可挑出3~5 cm长的细丝,味腥臭,最后失水干瘪成黑褐色、紧黏于巢房壁上的鳞状片物。此病为顽固性病害,可使用抗菌素防治,并彻底消毒蜂箱、巢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