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meiguowenxue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它的文学史不长但却丰富多样的特色。另外,美国早期的开发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因此,美国人民主自由的意识、个人主义和个性解放观念比较强烈,这些都体现在它的文学中。 美国独立革命之前的富兰克林(1706~1790)是第一个较为重要的作家,他用清新、幽默的文体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民主自由的精神;独立战争中的托马斯·潘恩(1737~1809)等人用质朴无华的文字宣传革命,号召人民起来同殖民者斗争,对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此外,菲利普·弗瑞诺(1752~1832)是独立革命之后著名的革命诗人,他的创作开创了美国诗歌的传统。 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以浪漫主义为主。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欧文(1783~1859)、库珀(1789~1851)、布莱恩特(1794~1878)和爱伦·坡(1809~1849)。欧文致力于发掘北美移民早期的传说和故事,努力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他的《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其中的《瑞普·凡·温克尔》不仅是美国短篇小说的原始,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篇。库珀有更强的民族情绪和爱国精神。他的长篇小说《间牒》和《水手》突出爱国主义;包括5部长篇作品的《皮袜子故事集》以绰号“皮袜子”的猎人纳蒂·班波从少小到老死的一生经历为线索,展现印第安人在原始森林中的生活以及美国早期在开拓边疆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和历史性变化,对后来西部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布莱恩特以浪漫主义诗歌著称,他深受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影响,对大自然表现出特殊的兴趣,通过山光水色、花草林木的描写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淳朴的关系,以及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爱伦·坡的创作主题和形式显得忧郁、怪诞。他过分喜爱病态的美、扭曲的美,因此,在当时的美国文坛没有引起注意,但他的理论和创作却受到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大力推崇,成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精神渊源,对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后期浪漫主义以“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为开端,产生了以爱默生(1803~1882)和梭罗(1817~1862)为中心的超验主义文学。超验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宗教观,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崇尚直觉,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精神至上。爱默生主要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超验主义思想。《论自然》、《论自助》、《神学院献辞》、《论美国学者》等是其代表作。爱默生认为,在自然界背后存在着一种更高的精神,人们可以通过心灵和直觉与这种超验的精神建立一种更直接、更和谐的关系。梭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在简朴、自助的生活中保持纯真的人性。他的《沃尔登,或林中生活》是他为实践自己的理想,在沃尔登湖边结庐隐居26个月的记录,是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霍桑(1804~1864)和麦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两位主要作家。他们受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痛切地感受到工业化和民主制带来的社会矛盾,以怀疑和悲观的态度来讨论宗教和社会罪恶,探索人类的命运。霍桑的创作以长篇小说《红字》为顶峰,另外3部长篇作品《七个尖角顶的房屋》、《福谷传奇》和《玉石雕像》也是重要的作品。此外,还有一批相当出色的短篇小说。《红字》以殖民地时期的波士顿为背景,探讨19世纪美国的宗教、道德和社会问题。作品通过女主人公与牧师通奸,忍受各种屈辱,勇敢地承担“罪”责,以德报怨,一心向善,终于以德行洗刷了耻辱的故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法律和宗教的虚伪及不公正,表达以善和爱战胜恶和恨的道德主题。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以作者在一条捕鲸船上18个月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写以船长亚哈为首的一批捕鲸者追猎一头名叫“莫比·狄克”的白色巨鲸的故事,表达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捕鲸工人的悲剧命运的同情,赞颂捕鲸工人的高尚品质,但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流露出某种悲观的情调。朗费罗(1807~1882)是以写抒情诗和歌谣闻名于世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既讲究音韵和技巧,又注意通俗流畅,深受人们喜爱。 从19世纪20年代起,废除蓄奴制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废奴文学应运而生。斯托夫人(1811~1896)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她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世人皆知,是描写黑奴悲惨命运、控诉奴隶制度的名篇。希尔德烈斯(1807~1865)在废奴文学中的地位仅次于斯托夫人,他的《白奴》也是有广泛影响的废奴小说。惠蒂埃(1807~1892)是废奴运动中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诗人,他以诗歌为武器揭发奴隶主屠杀黑奴的罪行。 惠特曼的成就标志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顶峰。他的诗以恢宏、博大的气象,雄浑、豪迈和奔放不羁的风格,歌颂劳动、歌颂自然、歌颂民主自由,浸透着对人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当时的西方文坛上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从南北战争结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现实主义文学占据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可大致分作两段。80年代以前,现实主义作家们虽然对美国的民主政治、社会理想产生了疑虑,但对消灭了蓄奴制之后的美国社会仍旧抱着希望。80年代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罪恶日益暴露,他们对现实的批判也日渐严厉,强烈的抗议代替了原来温和的谴责和嘲讽。豪威尔斯(1837~1920)是第一个反对浪漫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作家。马克·吐温从乡土文学中吸取养料,以极诙谐、幽默的笔触,从对美国社会的温和批评转向愤怒的抗议,成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中杰出的讽刺大师。90年代前后一批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家出现在美国文坛。加兰(1860~1940)的短篇小说集《大路》真实动人地表现农民的悲惨命运和资本家的残酷;诺里斯(1870~1902)的《章鱼》以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铁路资本与农场经营者之间的尖锐矛盾为背景,描写农村的土地被兼并,从而导致农民破产的过程;克莱恩(1871~1900)的《街头女郎梅季》写下层人民生活的贫困和悲惨,《红色英勇勋章》精细地刻画出一名普通战士在战争中的具体感受和心理变化;杰克·伦敦(1876~1916)的《马丁·伊登》等优秀作品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还以极大的同情描写工人阶级的斗争;欧·亨利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以写小市民的命运著称。道格拉斯(1817~1895)、邓巴(1872~1906)和杜波伊斯(1868~1963)是早期著名的黑人文学家,他们始终如一地为废除奴隶制、争取黑人的民主权利而斗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现代派文学首先出现在诗歌领域。惠特曼之后的女诗人狄更生(1830~1886)反对浪漫主义的诗风、注重自由联想,多用不规则的韵律和新奇的对照,成为诗歌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一位重要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了一个以庞德为首的意象派诗人群,威廉斯(1883~1963)、桑德堡(1878~1963)、斯蒂文斯(1879~1955)、艾·洛威尔(1874~1925)等人都是和意象主义有紧密联系但又有自己特色的著名诗人。林赛(1879~1931)、马斯特斯(1868~1950)和弗罗斯特(1874~1963)等人的诗风清新、平易,拥有较多的读者,其中以弗罗斯特的成就最大。现代主义在戏剧方面的代表是奥尼尔,他结合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弗洛伊德主义和现实主义等各种创作方法,创造了美国的现代悲剧。在小说方面,作家们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刻意创新,创作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作品。海明威、福克纳、斯坦贝克(1902~1968)、菲茨杰拉德(1896~1940)、沃尔夫(1900~1938)和多斯·帕索斯(1896~1970)等人的创作代表了20、30年代的最高成就。前3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的创作各具特色。海明威以简洁、含蓄的独特风格写战争给一代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福克纳以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写南方庄园主制度的没落;菲茨杰拉德以一种哀婉的调子写“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沃尔夫以奔放的激情和洋洋洒洒得近乎冗长的文字写对自我的寻求(《天使,望家乡》);多斯·帕索斯和斯坦贝克是两位受左翼思潮影响较大的作家,前者以在传统的叙述中穿插“新闻短片”、“人物传记”和“摄影机镜头”等新颖手法写出的《美国》三部曲和后者的《愤怒的葡萄》等作品都是优秀的社会抗议小说。 主要以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杰出作家有德莱塞、刘易斯(1885~1951)、安德森(1876~1941)和薇拉·凯瑟(1873~1947)等人。德莱塞着眼于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现实和社会的批判相当深刻;刘易斯则把注意力放在中产阶级身上,不遗余力地抨击中产阶级的保守、庸俗、浮夸、偏狭,塑造那种自鸣得意、市侩气十足的中产阶级商人形象(《大街》、《巴比特》);安德森关心在社会生活剧烈变动中人的命运,强调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神秘(《小城畸人》);薇拉·凯瑟批判金钱势力,歌颂拓荒者的精神(《我的安东妮娅》)。 黑人文学的代表是赖特(1908~1960)。他的代表作《土生子》是描写黑人悲惨命运的力作。30年代的左翼文学产生了象海尔曼(1905~1984)这样出色的女作家,她的《守望莱茵河》是当时名闻遐迩的反法西斯剧作。 二次大战后,美国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向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以丰富复杂和变化迅速著称。50年代,小说家琼斯(1921~1977)和梅勒(1923~ )写战争主题。前者的《从这里到永恒》,后者的《裸者与死者》揭示战争和官僚机构对人性的扼杀。一群称作“垮掉的一代”的青年作家以吸毒、群居、放纵、玩世不恭和无视一切价值观念的极端生活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抗议。这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诗人金斯堡(1926~ )及其《狂嚎及其它》、小说家克鲁亚克(1922~1969)及其《在路上》。60年代,一群称作“黑色幽默”派的作家崛起,他们用极度夸张和超现实的手法,把可笑与恐怖、柔情与残酷、平常与荒诞揉合在一起,揭示生活中的异化和非理性色彩。其中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有海勒(1923~ )及其《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1922~ )的《五号屠场》、纳博科夫(1899~1977)的《洛丽塔》、品钦(1937~ )的《万有引力之虹》和巴思(1930~ )的《羊童贾尔斯》等。60、70年代出现了一种类似报告文学的“非虚构小说”的文学样式,这种作品一般写轰动的社会事件,允许作者在真实描述的基础上掺杂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卡波特的《凶杀》和梅勒的《刽子手之歌》是其中的名篇。 与此同时,不同种族和地域的作家形成富有特色的作家群。贝洛(1915~ )、辛格(1904~ )、马拉默德(1914~ )和罗斯(1933~ )等犹太作家从自己民族的传统出发,在欧洲文化与现代美国文化的冲突和相互认同中,描写人的漂泊感、无根感、孤独感,展示异化和寻找自我的主题。贝洛的《赫索格》、马拉默德的《伙计》、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等短篇作品、罗斯的《放任》等,大都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贝洛和辛格分别获得1976年和197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黑人文学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埃利逊(1914~ )等杰出的作家。他的《看不见的人》以更加细腻和精妙的方式表达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抗议,达到第一流文学的水平。南方作家群除老作家福克纳之外,还有波特(1890~1980)、威尔蒂(1909~ )、斯泰伦(1925~ )、奥康诺(1925~1964)和麦柯勒斯(1917~1967)等人。老一代南方作家较多从历史和传说中挖掘题材,而新一代作家则关心现实生活中南方人精神上的苦闷。契弗(1912~ )和厄普代克(1932~ )则是被归于所谓纽约作家群中的两位知名的小说家。前者以短篇小说享誉海内外;后者的长篇作品《兔子》三部曲十分出名,写出资本主义社会处处是陷井,人无立锥之地的可怕处境。 米勒(1915~ )、田纳西·威廉斯(1914~ )和阿尔比(1928~ )是战后主要的戏剧家。前二人力图把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各种手法结合起来,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抨击社会的不公正,触及拜金主义、贫富对立等社会问题,揭示了“美国梦”的破灭。威廉斯的代表作《情欲号电车》则通过性变态心理表现生活的空虚和不幸,象征南方的古老文明在资本主义冲击下的败落。阿尔比以荒诞派剧作闻名,《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其代表作,也是荒诞派剧作的名篇。 二战后的诗歌流派林立。“垮掉派”、“黑山派”、“纽约派”、“自白派”、“具体派”、“新超现实主义派”等不一而足。其共同特征是强调个性特征,向着高度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 歌德 福克纳 ☛ 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美国人用英语创作的文学。美国文学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与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封建贵族文化的痕迹。18世纪下半叶美国独立战争的进行以及建国初期生活的艰难困苦,对美国民族文学的诞生及其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使它独具一格。从19世纪初开始,一些以美国为背景、美国人为主人公的作品相继出现,小说家如欧文、库珀,诗人布莱恩特等人的创作,都具有鲜明的美利坚民族特色,满怀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日益增长的民主倾向促成1829—1870年的美国文艺复兴,这个时期产生的一批美国作家有小说家霍桑、梅尔维尔,诗人惠特曼、爱伦·坡以及散文作家爱默生、梭罗和富勒等。他们的作品在主题、表现方法上各不相同,但都受到欧洲浪漫主义及美国超验主义思潮的影响,宣扬纯真人性,批评社会流弊,直接推动了废奴文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成为美国文学的主要倾向。经过几次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美国的民主、自由大表怀疑,批判现实、揭露黑暗的作品日渐增加。这时期的重要作家马克·吐温采用诙谐的夸张手法表现生活,幽默中有所针砭,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心理分析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深受欧洲文化影响,是描写上层资产阶级精神面貌的代表作家。其他小说家如豪威尔斯、德莱塞、克莱恩、凯瑟、杰克·伦敦和诺里斯,都以简练直率的方式描写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边远地区和大城市中的苦难生活,在表现日常生活的戏剧性事件中探索社会出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时期,现代派文学与左翼文学是当时两股最大的文学思潮。诗人庞德、艾略特、威廉斯和弗罗斯特是美国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人物,而受现代派思潮影响的奥尼尔则是20世纪重要的美国剧作家,小说家有 “迷惘的一代” 和 “红色的三十年代” 作家刘易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多斯·帕索斯、斯坦贝克和沃尔夫等。由于他们的创作深入地表现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和精神危机,美国文学开始产生世界性影响,1930年后,陆续有美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黑人文学、犹太人文学、南方文学都得到很大发展,黑人作家埃利逊、鲍德温、犹太裔作家贝洛、辛格,南方作家史蒂文斯、奥康诺等人的创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现实生活的不幸及其精神的空虚、苦闷,采取更细腻、更深刻的表达方式。从20世纪50—70年代,“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 文学和 “非虚构小说” 先后出现,作家如金斯堡、凯鲁亚克、海勒、梅勒、卡波特等人采用夸张、嘲讽、超现实的手法表现生活的 “非理性” “异化” 现象,对性爱的描写也更为直率。同时,短篇小说作家麦卡勒斯、奇弗,诗人洛威尔、普拉斯和贝里曼,剧作家威廉斯、阿尔比等人的创作也取得可观成就。主题、风格、效果的多样化,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文学的特点。 ☚ 希腊文学 拉丁美洲文学 ☛ 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美国民族文学初步形成于独立革命时期。北美人民在同英国殖民军浴血奋战的同时,亦采用政论、演讲、散文、诗歌等形式参与战斗。托马斯·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1776)、托马斯·潘恩的散文《美国危机》、弗瑞诺的诗歌《为美洲自由而战》等均为美国早期文学代表作。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资本主义长足发展,文学艺术亦出现繁荣局面。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运动成为文学主潮。前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有华盛顿·欧文、詹姆斯·库珀(1789~1851)、布莱思特与爱伦·坡。他们的作品或描写美国宗法制农村恬淡宁静的生活,或渲染西部开发中的残酷斗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第一次摆脱了对英国文化的依附。30年代后,后期浪漫主义以超验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鼓吹精神解放,歌颂人的价值,向清教教条和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畸形发展提出大胆挑战。爱默生(1803~1882)的散文、朗费罗(1807~1882)的长篇叙事诗《海华沙之歌》、霍桑的长篇小说《红字》、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等均为此派文学中的力作。而民主诗人惠特曼的诗歌创作则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主要作品《草叶集》集中体现了美国自由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追求民主理想的进取精神,是美国近代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与此同时,兴起于30年代的废奴文学,至50年代达到高峰。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 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美国南部野蛮的蓄奴制,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社会矛盾日趋激化,1894年的美西战争,标志美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豪威尔斯(1837~1920)所提倡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形成主流并进入深化阶段。马克·吐温所写《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及与他人合著的《镀金时代》等小说均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这时期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还有弗朗克·诺里斯(1870~1902)、欧·亨利(1862~1910)、杰克·伦敦和克莱恩(1871~1900)等人。以道格拉斯、邓巴(1872~1906)等人为首的黑人文学在现实主义文学中亦占有一席位置。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则是以20世纪初叶活跃于文坛的德莱塞为标志。所著《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等长篇小说对美国社会从资本主义演变成帝国主义的过程作了集中而深刻的现实主义描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除了持续发展的现实主义文学外,左翼文学曾在30年代占据文坛主导地位。在此前后。象征主义诗歌、表现主义戏剧、意识流小说以及“迷惘的一代”等现代文学流派此起彼伏,涌现出刘易斯(1885~1951)、约翰·里德(1887~1920)、庞德(1885~1873)、奥尼尔、福克纳、海明威、斯坦贝克等具有世界声誉的诗人和作家,使美国文学发生世界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跃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交织并发。此时,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与30年代相比,显得步履维艰,而“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黑山派”诗歌等现代派文学思潮及流派迭起,曲折地反映了畸形病态的当代美国社会,流露出各派作家的苦闷与悲观情绪。 ☚ 加拿大文学 欧文 ☛ 美国文学American litera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