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药学
朝药学是朝医学的组成部分,是专门探讨和研究各种朝药的采集、加工、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也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朝药学是在朝鲜族固有文化及传统医药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结合自己防病治病实践,逐步形成的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早在19世纪80年代,在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战胜疾病和瘟疫,开始运用东医药学理论,采取草医草药的方法,医治疾病,保护劳动力。随着朝鲜族人口的增加和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扩大,开始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促使形成学术思想和派别,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民族特点的朝药学。
朝药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方剂的“三统法”,即把采用“三统分类法”,把方剂的补、和、攻作用分类成上统、中统、下统,使医者便于选用虚实补泄的各种方剂。这是朝医最多用的方法。二是单方为特色,据记载,《东医宝鉴》收载单方1862方,《四象金匮秘方》收载单方1297方。三是四象用药法,即辨象施药,对不同人象使用不同药物,朝药划分了四象人用药品种范围,固定使用。四是滋补疗法,常用的有黄芪炖鸡、人参炖鸡、蜈蚣炖鸡、狗肉胎糖、狗肉膏油、炖牛犊、鹿胎膏、朱砂炖猪心、蜂蜜等。
新中国建立后,朝药学作为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民族医药学一样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旧社会被压抑的半农半医或以草药商形式从事医疗工作的许多民间朝医朝药人员都得到了从医许可或被聘请到国家、集体医药机构,挖掘和整理《方药合编》、《东医寿世保元》等医籍,整理朝医药理论体系,制定朝药、朝成药目录和药品标准,使朝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仍应努力培养朝医学专门人材,加强管理,继续努力发掘朝药学的宝贵经验,不断整理提高,同时还必须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发展朝药学,加强朝药学的学术交流,以促进朝药学的深入研究,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