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罗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罗裙

罗裙

宋代一种较为普遍的女裙。裙料用罗,质地柔软,裙前飘饰有长长的裙带,或坠玉或结成花朵形。张先有《醉垂鞭》词:“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又有:“碧染罗裙湘水碧”等名句。其他如:“坐时裙带牵纤草,行即罗裙扫落花”,“裙边微露双鸳并”,“绣罗裙上双罗带”等,都是当时人描写罗裙色调和裙饰的出色诗句。

☚ 犊鼻裈   石榴裙 ☛

罗裙

唐代流行的罗裙又称“花笼裙”。它是一种用轻软细薄的丝织品“单丝罗”制成的短筒裙,裙上用金银线及其它彩线绣成花鸟形状,罩在别的裙子之外,亦即所谓“衬裙”。隋代大业年间,炀普曾用“夹缬”法制成五色花罗裙,赐给宫人和百官的女眷。所谓“夹缬”,即先用两块雕成图案花样的薄板夹住面料,然后染色,撤去夹板后,镂空之处便形成所需要的图案花样。——这是一种套色印花的花罗裙。另外两种由隋而传入盛唐的花罗裙便是单丝罗花笼裙和“于裙上剪丝凤缀于缝上”的花绣裙。(《中华古今注》)
单丝罗花笼裙在唐代很盛行。《新唐书·五行志》载:唐中宗女安乐公主下嫁武延秀时,“益州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大如黍米,眼鼻咀甲皆备,瞭视者方见之。”这种罗裙的制作工艺是很精湛的。所以唐代诗人常咏及罗裙。例如张谔《岐王席上咏美人》诗:“半额画双蛾,盈盈烛下歌。……香艳王分酪,裙娇敕赐罗。”又章孝标《赠美人》诗:“诸侯帐下惯新妆,皆怯刘家妩媚娘。宝髻巧梳金翡翠,罗裙宜著绣鸳鸯。”

罗裙

罗裙luóqún

━━ 代指美女。唐·王勃《采莲妇》诗:“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唐·孟郊《临池曲》:“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 国娥   金钿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芾裳裙袴 > 羅裙
羅裙  luóqún

絲羅之裙。多泛指婦女衣裙。南朝梁·江淹《别賦》:“舉桃李兮不忍别,送愛子兮霑羅裙。”宋·鼂補之《呈文潛》詩:“十年閉户不作舞,爲客一整紅羅裙。”清·吳偉業《閬州行》:“將書封斷指,血淚染羅裙。”

裙子

裙子

裙(裙裾;裙襕;短~;罗~;百折~) 帔 鸾翼
裙与短袄:裙襦
裙与衣衫:裙衫
裙的分幅:裙幅 裙裾
裙的前一幅:裙门 裙襕
裙上端束裙腰之处:裙腰
系裙的带子:裙带
裙的正中开衩处:
衣裙两旁开口的地方:衩(~口;开~)
裙的边缘:裙边
镶滚在裙上的花边:裙花
裙上的皱纹:裙襵

☚ 裙子   各种裙 ☛

罗裙luóqún

用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多用于年轻妇女。通常穿在衬裤之外,下长曳地。晋无名氏《采桑度》诗:“冶游采桑女,尽有芳春色……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南朝梁江淹《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唐章孝标《赠美人》诗:“诸侯帐下惯新妆,皆怯刘家妩媚娘。宝髻巧梳金翡翠,罗裙宜著绣鸳鸯。”张读《宣室志》卷一○:“崔夫人著青罗裙,年将四十,而姿容可爱。”宋晁补之《呈文潜》诗:“十年闭户不作舞,为客一整红罗裙。”张泌《江城子》词:“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元无名氏《寄生草·闲计》:“想着他罗裙率地宫腰细,花钿渍粉秋波媚。”清吴伟业《阆州行》:“将书封断指,血泪染罗裙。”《花月痕》卷八:“秋痕上穿一件莲花色纱衫,下系一条百折湖色罗裙。”

罗裙(福建福州宋墓出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