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果 > 羅勒子 羅勒子 luólèzǐ 唇形科植物羅勒的果實。今稱光明子。乾燥小堅果,卵形,表面深棕色至黑色,微帶光澤。質堅硬。主治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目翳,走馬牙疳。唐·陳藏器《本草拾遺·果菜米部·羅勒》:“子主目翳及物入目,三五顆致目中,少頃,當濕脹,與物俱出。”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羅勒》:“今俗人呼爲翳子草,以其子治翳也。” 罗勒子药名。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又名兰香子、光明子。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 L.的果实。甘、辛,凉。清热,明目,祛翳。治目赤肿痛,倒睫,走马牙疳。煎服:3~4.5g。研末,以黍米大,点眼眦头治角膜云翳。种子中的糖主要是车前糖,黏液中主含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等。种子油中含亚油酸、亚麻酸等。本品还含β-谷甾醇、熊果酸等。 罗勒子luó lè zǐ《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罗勒(1)。药名。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果实。 【别名】兰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饮片新参》)。 【性味】《饮片新参》:“甘辛,凉平。” 【功用主治】治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 ❶《嘉祐本草》:“主目翳及物人目,又疗风赤眵泪。” ❷《饮片新参》:“目赤,拳毛倒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八分至一钱半。外用:研末点掺。 罗勒子 罗勒子罗勒子,维吾尔药物名热依汗 欧如合,别名吐胡米 热依汗、白祖如力 热依汗。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am L.的干燥果实。我国平原地区有栽培,新疆各地均有栽培。国外印度、沙特阿拉伯、巴西等国和非洲各国亦产。 本品干燥小坚果呈卵形,长约2 mm,基部有果柄痕迹;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放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润感;浸水中,膨胀后,外表有一层白色黏液质,以颗粒饱满、无泥沙者为佳。 本品性干寒,味辛。功能生干生寒,燥湿止泻,凉血止血,清热爽心等。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热性痢疾、腹痛腹泻、便血、痔疮出血及热性心脏疾病等。内服1—3 g。本品对胃有害,矫正药为冰糖、猫儿草。若本品缺货,可代用荨麻子。本品可入散剂、汤剂等制剂。 实验研究:种子含灰分8.70%、蛋白质16.4%、脂肪16.86%、纤维28.14%、水分6.87%、碳水化物23.03%。种子油中含棕榈酸3.3%、硬脂酸6.4%、油酸15.4%、亚油酸56.3%、亚麻酸18.5%。果实的黏质中含戊糖9.2%、己糖70.3%、糖醛酸(uronicacid)7.3%、游离的类脂25.4%、结合类脂10.3%。其黏多糖水解后产生D-半乳糖醛酸6.1%、D-甘露糖醛酸3. 3%、D-葡萄糖醛酸25%、D-半乳糖24.4%、D-甘露糖醛酸等。 ☚ 车前草 沙枣 ☛ 00025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