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缘木求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缘木求鱼

典源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释义用法 梁惠王想用武力开拓疆土,称雄诸侯,孟子说用如此手段而想达到那样的目的,如同爬到树上去找鱼。后以此典表示行为和目的相矛盾,根本实现不了。
用典形式
【缘木】 唐·罗隐:“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
【鱼缘木】 唐·温庭筠:“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
【登木求鱼】 宋·苏辙:“登木求鱼知我拙,循窠觅兔笑君疏。”
【缘木求鱼】 唐·贯休:“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指方向、方法错误,目的无法实现。《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贯休《行路难》: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

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

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法不对,劳而无功。

☚ 麻饭肐胆的帐   旺跳 ☛

缘木求鱼

 曰:“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B11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B12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B13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B14,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B15于王。其若是,孰能御B16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抑:难道、岂,副词,表示反诘。②危士臣: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危,使动用法。③构怨:结怨。④快于心:心里痛快。⑤大欲:最想要的东西。⑥采色:即彩色。⑦便嬖(pián bì):能说会道,善于迎合的宠臣,亲信。⑧辟:开辟。⑨莅(lì):治理。⑩若:人称代词,你。[[!B11]]缘木求鱼:“缘”即顺着;“木”即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B12]]殆:副词,表示不肯定,有“大概”、“几乎”、“可能”等多种含义。[[!B13]]盍:“何不”的合音字,即“为什么不”。[[!B14]]涂:同“途”。[[!B15]]愬(sù):通“诉”,控诉。[[!B16]]御:阻止。
 【译文】 孟子对宣王说:“难道大王动用兵士打仗,就是为了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与诸侯结怨,心里才痛快吗?”宣王说:“当然不是,我怎么会以此而快乐?我是为了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
 孟子问:“大王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亲信不够使唤呢?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够尽量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您要统治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哩。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头。”宣王说:“可以把道理说给我听听吗?”孟子说:“假定邹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胜。”孟子说:“显然,小国的确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很少的国家的确不可以与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的确不可以与强国为 敌。中国的土地,方圆千里的共有九块,齐 国不过占有其中一块罢了。想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为什么不回头好好想一想,从根本上着手呢?”“现在大王如果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上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天下旅行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旅行,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这样的话,还有谁能够阻止您实现自己的愿望呢?”
 【评说】 “缘木求鱼”的成语由此而来。这个故事展现了孟子善于运用连类譬喻方法说明事理的论辩技巧。他用“缘木求鱼”比喻齐宣王以霸道求统一天下的徒劳之举,妙趣横生。通过个别的、形象的譬喻,让人领会到同这一譬喻相关的带有普遍性的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达到一般,这样用相同类型的事物来比喻说理的方法,具有类比推理的意义。
 借助于比喻,将治天下之道说得形象、充分、明白,使严肃成诙谐,化呆板为生动,变高远为平易,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喻论”。它在传统文献中俯拾皆是,品类众多,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品味。

“缘木求鱼”注释、译文和感悟 - 可可诗词网

缘木求鱼

 孟子曰:“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七)
 注释
 ①若:你。②缘:攀缘。
 【译文】
 孟子说:“以你的所作所为,追求你的所欲所得,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感悟
 成语“缘木求鱼”,指一个人的行为在方向、方法上都错了,不可能有预期的结果。

缘木求鱼的意思|出处,缘木求鱼的近义词|反义词|辨析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缘木求鱼

缘:沿着,此指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绝不会达到目的。《蔡廷锴自传·逃难返故乡》:“且狱内烟、赌甚盛,本人亲拿获数案,如此欲求政治修明,何异~。”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近义〕水中捞月 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反义〕探囊取物 瓮中捉鳖
  • 上一篇:原原本本
  • 下一篇:源源不绝

“缘木求鱼”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 元曲典故 - 可可诗词网

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孟子·梁惠王》:“(孟子)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释义】这是孟子说梁惠王时所用的比喻。是说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例句】①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吕止庵[仙吕·后庭花])“心事鱼缘木”意思是心中愿望无法实现。②殢风月似缘木求鱼,恋风花守株待免。(刘庭信[双调·折桂令])比喻所爱的人不能长久厮守。③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暴虎冯河。(关汉卿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四折[折桂令])缘木求鱼比喻办不到的事。④我本待要除灾种福,我倒做了一个缘木的这求鱼。(刘君锡《庞居士误放来生债》第二折[满庭芳])事与愿违的意思。庞居士借钱给别人,原本替人消灾,没想到却放了“来生债”。


“顺藤摸瓜;缘木求鱼”的拼音、意思、反义词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顺藤摸瓜;缘木求鱼

 顺藤摸瓜 顺着瓜藤去摘瓜。比喻顺着已发现的线索进一步追根究底,就可以弄清真相。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侦察员决定继续跟踪,顺藤摸瓜。(江岳忠等《粮海捕鲨》)由此可见,如果在作品中,作者在题目上或篇章中有所提示,那么我们就应该紧紧掌握这有利的线索,顺藤摸瓜,而不应该掉以轻心,视而不见。(吴调公《怎样做李商隐诗的“解人”》)
缘木求鱼 缘: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劳而无功,不能达到目的。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常作宾语、定语,亦作独立的分句。
这样的应付环境,竟是缘木求鱼。因为只讲应付,不知痛改前非,真正的改变自己,结果一切应付的劳力都会成为白费的。(王了一《龙虫并雕斋琐语·应付环境和改变自己》)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就意识到,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实现现代化,中国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可惜,后来的政治运动走上了一条缘木求鱼的途径。(罗兴荣等《时代的挑战与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思考》)
  • 上一篇:水中捞月;瓮中捉鳖
  • 下一篇:似曾相识;素不相识

典故“缘木求鱼”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缘木求鱼

典源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释义用法 梁惠王想用武力开拓疆土,称雄诸侯,孟子说用如此手段而想达到那样的目的,如同爬到树上去找鱼。后以此典表示行为和目的相矛盾,根本实现不了。

用典形式

【缘木】 唐·罗隐:“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

【鱼缘木】 唐·温庭筠:“定为鱼缘木,曾因兔守株。”

【登木求鱼】 宋·苏辙:“登木求鱼知我拙,循窠觅兔笑君疏。”

【缘木求鱼】 唐·贯休:“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缘木求鱼”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缘木求鱼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 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犹缘木求鱼也。”
【故事】: 孟子和齐宣王在一起讲治国之道。因齐宣王想发动一次称霸于诸侯的战争, 孟子便问他为何要冒险用兵、结怨别国。齐宣王坦率地说是为了满足自己最大的愿望。孟子问他这个最大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齐宣王却笑而不答。孟子便先用一连串的反问, 迫使齐宣王承认: 不是为了得到好吃的东西、轻暖的衣服、艳丽的颜色、美妙的音乐、伺候的臣仆。然后才开门见山地挑明:“你最大的欲望, 我全知道了。那就是想扩张领土,使秦楚都来向你朝贡,作天下的霸主,同时安抚周围落后的外族。” 接着劝告他“以您这样的作法来满足您这样的欲望, 就好象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意思】: 爬到树上去找鱼。缘木: 爬树。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 白费力气, 达不到目的。
【古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若想善出此关, 大王乃缘木求鱼, 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今处士既未立功, 又未立言, ……忽要求仙, 岂非‘缘木求鱼’, 枉自费力么?”
  • 上一篇:欲速不达
  • 下一篇:源源而来

“缘木求鱼”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缘木求鱼

缘: 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法不对,劳而无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到齐国,与齐宣王谈论关于“王道”的问题。孟子主张施行仁政,用道德力量来统一天下,反对使用武力去扩张疆土。当他发现齐宣王恰恰是想要通过扩张国土,使秦国、楚国这些大国都来向他朝贡,以便自己做天下之盟主时,便毫不客气地说:“犹缘木而求鱼。”意思是: 像爬到树上去捉鱼,根本不可能实现。齐宣王不以为然,说道:“竟会有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缘木求鱼,虽不得鱼,至少后面不会有什么灾祸。以您这样的做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且放手去做,必定有灾祸在后头。”

缘木求鱼

《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以梁惠王的所为却想达到“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目的,如同爬到树上去捉鱼。后用来比喻目的与方法相左,目的实现不了。贯休《行路难》:“负心为炉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罗隐《答宗人褒》:“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

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

━┃━━ 爬上树去找鱼。语出《庄子·梁惠王上》。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必然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唐·罗隐《答宗人衮》诗:“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宋·戴复古《无策》诗:“梦蕉还得鹿,缘木可求鱼?”

☚ 登木求鱼   蜗角斗争 ☛

缘木求鱼

比喻方法不对,无法实现愿望和目的。《封神演义》第三三回: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曰: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孟子] 曰: ‘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 莅(li): 临。缘: 爬,攀。齐宣王想凭威势,动干戈,以霸天下,孟子认为这是爬到树上捉鱼,终将劳而无功。

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

缘: 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法不对,劳而无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到齐国,与齐宣王谈论关于“王道”的问题。孟子主张施行仁政,用道德力量来统一天下,反对使用武力去扩张疆土。当他发现齐宣王恰恰是想要通过扩张国土,使秦国、楚国这些大国都来向他朝贡,以便自己做天下之盟主时,便毫不客气地说:“犹缘木而求鱼。”意思是: 像爬到树上去捉鱼,根本不可能实现。齐宣王不以为然,说道:“竟会有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缘木求鱼,虽不得鱼,至少后面不会有什么灾祸。以您这样的做法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且放手去做,必定有灾祸在后头。”

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

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错了,因而不能达到目的。
【同】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成〉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到国外去学太极拳,无疑是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释义】
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法、方向不对,白费力气而达不到目的。

【色彩】
贬义。

【近义】
竹篮打水︱海底捞月︱问道于盲︱白费力气︱枉费心机。

【造句】
 ❍ 要想学会游泳,只在岸上比划比划手势,这岂非~、白费力气吗?

缘木求鱼

比喻不得其所,徒劳无获。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也比喻作事不得法。明郑若庸《玉块记·博弈》:“终朝糊口无恒计,求鱼缘木竟何济。”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缘,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孟子·梁惠王上》:“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后用“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劳而无功,必不可得。《封神演义》三三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也作“求鱼缘木”。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终朝糊口无恒计,求鱼缘木竟何济。”

缘木求鱼

(同)刻舟求剑
(反)探囊取物

缘木求鱼

缘:攀援。爬到树上去求鱼。比喻做事方向或方法不对,致使劳而无功。战国时,齐宣王企图攻伐其他国家以谋求天下霸主的地位。孟子得知后劝他放弃战争,推行“仁政”。孟子批判齐宣王说:“靠攻伐别国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好比缘木求鱼,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见《孟子·梁惠王上》)

缘木求鱼

婉指主观意图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可能实现自己所想的。《封神演义》三十三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字数:68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作茧自缚   浮光掠影 ☛
方法不当

方法不当

方法不合适:不得法
做事方法不对:舍近求远 舍近即远 舍近取远 舍近图远 舍近谋远 舍近务远 舍近治远
方法、方向错误,不能达到目的:缘木求鱼 缘山求鱼 缘木希鱼 求鱼缘木 登木求鱼 升山采珠 伏而咶天
 方向或方法错误,达不到目的:指天射鱼 射鱼指天
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剜肉补疮 挖肉补疮 割肉补疮 剜肉医疮 疗疮剜肉 补疮剜肉
做事方法不当,反而危及自己:从井救人跳井救人 救人从井 赴井救人
把权柄交给人家,自己反受其害:太阿倒持 倒持太阿
没有掌握事物的要点或关键:不得要领 不知要领 隔靴搔痒 革靴爬痒
 做事方法不对,不得要领:倒裳索领
 做事头绪多而不得要领:多端寡要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治丝益棼 理丝而棼 治丝而棼

☚ 不当的方法   适得其反 ☛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climb a tree to catch fish—a fruitless approach; a fool’s errand; do the impossible; do things by the wrong method; fish in the air; futile attempt(s); get blood from a stone(/turnip); get (/squeeze/wring) water from a flint; go to the tropics for the polar bear; seek a hare in a hen’s nest; seek roses in December (/corn in chaff);/~,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If you climb a tree to seek for fish,although you do not get the fish,you will not suffer any subsequent calamity.
❍ 以这种错误政策来求集中和统一,真是~,适得其反。(《毛泽东选集》229) To seek centralization and unification by means of this wrong policy is like“climbing a tree to seek fish” and will produce exactly the opposite results.
❍ 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俺张孔目怎还肯~,… (《关汉卿戏剧集·包待制智斩鲁斋郎》55) But to speak of these things is as vain as trying to catch fish up a tree.

缘木求鱼yuan mu qiu yu

climb a tree to catch fish a fruitless approach

缘木求鱼

climb a tree to catch fish—resort to a fruitless approach;do the impossible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缘: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方法错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a fruitless approach, catch fish in a tree, seek hot water under cold ice,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解义】缘木:爬到树上。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典故】战国时,孟子见齐宣王,问他为何在国内大动干戈和别国结怨。齐宣王答:“这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最大的心愿罢了。” 孟子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宣王笑而不答。孟子接着问:“是为了美食不够吃吗? 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 是为了美色不够看吗? 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 还是为了侍候你的人不够用呢?” 宣王答:“都不是为了这些。”孟子道:“那我就知道了,你是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国向你称臣进贡,当天下霸主并统领四夷。可是,用你的做法来满足自己的心愿,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根本达不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
【用法】做事方法不对,肯定达不到目的,可用此语。
【例句】你用这种方法赚钱,无异于~,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近义】钻冰取火
【反义】探囊取物

缘木求鱼yuán mú qiú yú

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徒劳无益。《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集注:“缘木求鱼,言必不可得。”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今处士既来立功,又未立言,而又无善可立,一无根基,忽要求仙,岂非缘木求鱼,枉自费力么?”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缘:沿着。木:树木。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终不可能达到目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例】要从自私的基础上去寻求人生的快乐,那就无异于~,是永远也求不到的。(马铁丁《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注〕“缘”不能写作“援”或“原”。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释义】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劳而无功。
缘:?? ????.
??? ??? ???? ??.
?? ?????.
????.
【例句】企图用体罚的手段来转变学生的思想,无异于缘木求鱼。
??? ??? ??? ?????? ??? ????? ?? ???.
【近义词】水中捞月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缘:沿着,此指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绝不会达到目的。《蔡廷锴自传·逃难返故乡》:“且狱内烟、赌甚盛,本人亲拿获数案,如此欲求政治修明,何异~。”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近义〕水中捞月 南辕北辙 刻舟求剑
〔反义〕探囊取物 瓮中捉鳖

方向或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缘木求鱼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捉鱼。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举例 不深入生活而想写出好作品来,无异于~。

顺藤摸瓜;缘木求鱼shùn téng mō guā;yuán mù qiú yú

顺藤摸瓜 顺着瓜藤去摘瓜。比喻顺着已发现的线索进一步追根究底,就可以弄清真相。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侦察员决定继续跟踪,顺藤摸瓜。(江岳忠等《粮海捕鲨》)由此可见,如果在作品中,作者在题目上或篇章中有所提示,那么我们就应该紧紧掌握这有利的线索,顺藤摸瓜,而不应该掉以轻心,视而不见。(吴调公《怎样做李商隐诗的“解人”》)
缘木求鱼 缘: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劳而无功,不能达到目的。语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常作宾语、定语,亦作独立的分句。
这样的应付环境,竟是缘木求鱼。因为只讲应付,不知痛改前非,真正的改变自己,结果一切应付的劳力都会成为白费的。(王了一《龙虫并雕斋琐语·应付环境和改变自己》)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就意识到,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实现现代化,中国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可惜,后来的政治运动走上了一条缘木求鱼的途径。(罗兴荣等《时代的挑战与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思考》)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探囊取物
tan nang qu wu
【缘木求鱼】 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劳而无功。源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探囊取物】 掏口袋取东西。比喻十分有把握办到,极易成功。源出《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例﹞ 今处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忽要求仙,岂非“缘木求鱼”,枉自费力么? (清·李汝珍:《镜花缘》) 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缘:沿着,攀援。木:树木。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例〕《冰心全集》(卷三):“再说,H是个极高尚极要强的姑娘,你因着爱她,而致荒废学业,不图上进,这真是~,毫无用处。”

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援。爬到树上去找鱼。后以“缘木求鱼”喻指行动与目的相反,劳而无功。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徒劳无功,达不到目的。也作“求鱼缘木”、“缘木希鱼”、“登木求鱼”。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解义】 缘木:爬到树上。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典故】 战国时, 孟子见齐宣王,问他为何在国内大动干戈和别国结怨。齐宣王答:“这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最大的心愿罢了。”孟子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宣王笑而不答。孟子接着问:“是为了美食不够吃吗? 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 是为了美色不够看吗? 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 还是为了侍候你的人不够用呢?”宣王答:“都不是为了这些。”孟子道:“那我就知道了,你是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国向你称臣进贡,当天下霸主并统领四夷。可是,用你的做法来满足自己的心愿,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根本达不到目的。”(《孟子·梁惠王上》)
【用法】 做事方法不对,肯定达不到目的,可用此语。
【例句】 你用这种方法赚钱,无异于~,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近义】 钻冰取火、水中捞月
【反义】 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缘: 沿着。沿着树干爬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必然达不到目的。《蔡廷锴自传》:“且狱内烟、赌甚盛,本人亲拿获数案,如此欲求政治修明,何异~。”

缘木求鱼yuan mu qiu yu

缘:顺着,指攀缘。求:寻求。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也作】缘木希鱼
【近】守株待兔 水中捞月
【反】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yuán mù qiú yú;nán yuán běi zhé

缘:攀登。爬到树上去捉鱼,本要往南的车子却向北驾驶。比喻工作或学习方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也比喻愿望和目的相反。唐乐群《莫以黄金饰鸟翼》:“古人说,‘爱子以其道’。这个‘道’,其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娇不惯。但有些父母,或不知此理,或知而不行,既望子成龙,又对其娇惯溺爱,这不啻~,是达不到目的的。”

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

缘:攀援,攀登。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如此)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例】要从自私的基础上去寻求人生的欢乐,那就无异缘木求鱼,永远也求不到的。(马铁丁《论“人生的最大快乐是什么”》)

SM1Y【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行事和做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缘:攀缘。

缘木求鱼yuánmù-qiúyú

〔偏正〕 缘,攀援。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劳而无功。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后必有灾。”《封神演义》33回:“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 贬义。用于讥讽行动和目的相反,或劝人停止谋求不可能成功之事。
【近义】指天射鱼 升山采珠 竹篮打水 水中捞月 引足救经 刻舟求剑 以冰致蝇
〖反义〗以汤沃雪 探囊取物 瓮中捉鳖。
也作“求鱼缘木”、“缘木希鱼”。

缘木求鱼yuán mù qiú yú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沿着,顺着。木:树。即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