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缓兵之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缓兵之计 设法拖延时间,暂时使紧张态势缓和,同时积极做好应敌措施,从延缓对手发起进攻的时间之中,使自己做好战胜敌人的充分准备。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互相征伐。秦攻韩屡胜,韩王很焦急,遂用公仲之计,愿以一城和一些兵器作为与秦议和的条件,让秦国向南出兵攻打楚国。楚王得知秦韩和好的消息,非常恐惧,楚臣陈轸献缓兵之计。楚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向全国发出告示,开始调兵遣将,声言要去援救韩国。命令部队沿途展开成行军队形,陪送的车辆很多,携带重礼,向韩国方向开进。同时,选派使臣先到韩国,向韩王说,楚国虽小,但愿冒灭亡的危险来捍卫韩国,希望韩国毫无顾虑地对付秦国。韩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不再采纳公仲的建议,随即与秦绝交。秦国因此大为震怒,兴兵攻打韩国。秦韩大战,楚国并未出兵救韩。秦国攻下韩国的岸门,韩王只好以儿子仓做人质与秦签订和约。 楚国制造支援的假象,使秦国的打击矛头首先指向韩国,这就是楚国使用的缓兵之计。它一般是在与对手抗争中自己处于不利的形势下使用的计谋,其目的是用来争取一段喘息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积极准备,以便向对手进行猛烈的反击; 或进行休整稳定情绪; 或坐山观虎斗,待机而击。它在现代的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商业竞争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缓兵之计huǎnbīngzhījì使对方延缓进攻的计策;也指暂时缓和紧急事态,拖延时间的策略。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成〉比喻延缓事态发展以求赢得时间来从容应对的策略:中了缓兵之计│这是他的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释义】 诸葛亮弹琴——缓兵之计小说《三国演义》描写,街亭失守后,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手下无兵,只能用缓兵计,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军队怕有伏兵,退走。指用办法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也泛指先缓和事态,再设法对付。 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使对方延缓进军的计策。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以便应付的计策。 ☚ 虎略龙韬 掎角之势 ☛ 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使对方军队暂不行动的计谋。比喻暂时缓和事态以便再想办法对付的策略。 ☚ 好谋善断 机变如神 ☛ 各种计策 各种计策以前用过的计策:故智(袭人~) ☚ 计策 好计策 ☛ 缓兵之计成语。双方交战时,延缓对方进攻的一种计谋。借喻使紧张的事态暂时缓和下来的一种办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张郃曰:‘此乃孔明之计也,不可追赶。’又住了旬日,再令人哨探。回报说:‘蜀兵又追了三十里下寨。’郃曰:‘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郃愿往决一战! ’” 缓兵之计双方交战时,延缓对方进攻的一种计谋。借喻使紧张的事态暂时缓和下来的一种办法。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郃曰: ‘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造之?’” 缓兵之计緩兵之計huǎn bīng zhī jì延缓敌兵进攻的计策。比喻暂时拖延,使事态缓和,然后俟机再动的策略。《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王孟英》:“养液开痰,不过暂作缓兵之计……”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a delaying (/stalling)tactic (/trick); a stratagem (/trick) to gain time(/a respite); a strategy to stall off immediate attack by the enemy; measures to stave (/hold) off an attack 缓兵之计huan bing zhi jimeasures to stave off an attack 缓兵之计stratagem to gain a respite;stalling tactics 缓兵之计trick to gain time; stalling tactics;stratagem to gain a respite 缓兵之计huǎn bīnɡ zhī jì缓:延缓。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比喻拖延时日以缓和事态的办法。delay under a pretext, put off the enemy’s attack, measures to stave off an attack, a stratagem to gain a respite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解义】缓:慢,延迟。设计拖延对方的行动,使自己有时间应付。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延缓对方进攻的一种计谋。比喻故意拖延,缓和事态,以待于有利的变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张)郃曰: ‘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缓兵之计huǎn bīnɡ zhī jì缓:推迟,延缓。使敌方暂不进攻的计策。也比喻使事态缓和以便另谋对策的一种策略。 缓兵之计huǎn bīnɡ zhī jì【释义】指使敌方延缓进军的计谋。也比喻拖延时间使事态缓和,另想他法来对付的一种策略。 缓兵之计huǎn bīnɡ zhī jì使对方延缓进军的计策。比喻暂时缓和事态,以便设法应对的方法。叶君健《火花》:“目前他至多只能运用一点~,以便他有充裕时间再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暂时使事态缓和的办法缓兵之计格式 比喻式。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缓:推迟,延缓。使敌方暂不进攻的计策。也比喻拖延时间使事态缓和,另想他法来对付的一种策略。 缓兵之计huǎnbīnɡzhījì缓:拖延。 缓兵之计huǎn bīnɡ zhī jì❶ 指延缓敌军进攻的计策。 缓兵之计huǎn bīnɡ zhī jì延缓对方进攻的策略。后也比喻使事态暂时缓和下来,徐图对付的办法。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解义】 缓:慢,延迟。设计拖延对方的行动,使自己有时间应付。 缓兵之计huǎn bīnɡ zhī jì缓: 延缓,拖延。兵: 军队。使敌军推进延迟的计策。《三国演义》九九回:“孔明用~,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比喻暂时缓和事态,以争取时间设法对付。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经过了一天一夜的争吵、啼哭,黑妮最后才采用了一个~,拖到第二天再决定,她好去找大伯父出点主意。” 缓兵之计huan bing zhi ji缓:延缓。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暂时使事态缓和的办法。比喻拖延时间以缓和事态的办法。 S34Y【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借喻使事态暂时缓和,以便应付。缓:慢,延迟。 缓兵之计huǎnbīngzhījì〔偏正〕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比喻暂时拖延,缓和事态,以便设法对付。邓贤《中国知青梦》:“周旋到半夜,歹徒终于被领导的~所迷惑,以为达到目的,精神被解除武装。”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缓:延缓。即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比喻缓和事态,以设法对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