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那末……
“假使”、“那末”,都是连词。 配对构成“假使……那末……”的格式,表示假设关系。“假使”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那末”承接上文,申说后边的结果或结论。例如: ❶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 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末猪和苏拉格底也相去无几了。 (钱钟书《论快乐》) ❷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序》) 有时,后边分句“那末”跟副词“就”连用,起强调结果或结论的必定性的作用。 例如: ❸ 比如说,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这一部书,我们假使能够读得烂熟,那末,我们就决不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发生认识上的错误。(马南邨《“半部论语”》) 有时,前边分句句首或句中用“假使”引出假设,句末用助词“的话”呼应,构成“假使……的话”的格式,强调假设的语气。 例如: ❹ 假使一定要说有些改变的话,那末第一个就要数到吴三了。 (秦瘦鸥《秋海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