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釉贴花陶灯
北朝时期北齐陶灯具,1979年山西省太原市出土。通高五十点二厘米,灯盏口径十八厘米,柄长二十八厘米,底座径二十厘米。低温铅釉陶器,由灯盏、柄座二部分组成。灯座钵式,盏底凸出状的榫。柄为柱式,上端有口,灯盏底榫可插入柱柄口内。柄下端与喇叭形底底座相连。全器使用模印贴花、刻花及浮雕三种技法装饰。灯盏外口模印一周联珠纹,外壁莲花与宝珠纹各四组相间排列。灯柄的大部划刻仰莲瓣,下部贴四组忍冬,上下间从凸弦纹相隔,灯的底座凸雕覆莲瓣,瓣尖上翘。底座边饰联珠纹一周,与灯盏外口的联珠纹上下对称,通体施绿釉。这件陶灯形体高大,通体装饰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富丽典雅。低温铅釉陶,施釉时用铅作助熔剂,呈色金属为铁和铜,主要釉色有酱、棕黄、淡黄、绿、黄绿等色。低温铅釉陶器的烧制始于西汉,东汉极盛,北朝时也常见,有的还有加彩,为唐三彩的烧制打下基础。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