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林赤眉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绿林赤眉起义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公元17年,西汉末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组织荆州饥民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当阳东北)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刘玄、刘秀等一些地主豪绅也纷纷参加。翌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于莒县起义,起义者达数万之众。因作战以赤色染眉为标志,称“赤眉军”。公元23年,绿林军拥刘玄为帝,建元更始。昆阳(今河南叶县)一役,歼莽军主力,连拔洛阳、长安,覆灭王莽统治。25年,赤眉军推刘盆子为帝,攻陷长安,刘玄降。翌年,因粮荒,赤眉军退出长安。27年,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属河南)地区遭刘秀伏击,全军覆没,刘盆子投降。至此起义最后失败。 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Lulin chimei qiyi新莽时期发生的全国规模农民大起义。王莽改制后,法令烦苛,徭役繁重,加以天灾相因,民不得耕桑,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天凤四年(17),荆州一带发生饥荒,饥民数百人共推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为领袖,发动起义。不久,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率众参加。起义军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称“绿林军”。次年,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率领100多人在莒县(今山东莒县)起义,不久转入泰山。第二年,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也聚众数万与樊崇会合。起义军用赤色染眉,以与敌军区别,因称之为“赤眉军”。地皇四年(22)四月,王莽派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10万官军前来镇压。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大败莽军,廉丹被杀,王匡逃命。成昌大捷后,赤眉军乘胜向西发展,人数已达10万人,他们转战黄河南北,有力地动摇了王莽政权在东方的统治。这时绿林军在南方也有很大发展。地皇三年(21),绿林军在云杜(今湖北沔阳)打败前来围攻他们的2万多官军,乘胜攻占了竟陵(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钟祥)等地,起义队伍发展到5万人。第二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瘟疫,他们分兵转移。一支以王常、成丹为首,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一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入南阳,称新市兵。同年七月,新市兵进到随县(今湖北随县),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聚众数千起兵响应,称平林兵,与新市兵联合。在农民起义推动下,南阳豪族刘縯、刘秀兄弟也组织地主武装在舂陵起兵,并与新市、平林兵暂时联合,进行反莽斗争。后绿林军各路大军会合一起,在沘水(今河南泌阳)西大破官军,并包围了南阳。起义军迅速发展到10余万人。地皇四年(23)二月,绿林军首领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国号,改年号更始。绿林军的节节胜利使王莽惊惧万分。他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各州郡精兵42万,号称百万,进攻绿林军。这年五月,在昆阳为起义军所败,主力全部被消灭。起义军乘胜北攻洛阳,西攻长安。两路大军进展神速,北路军很快攻下洛阳。西路军也迅速攻克武关,直取长安,王莽被杀。刘玄由洛阳迁都长安,大封汉宗室,重用旧贵族,还杀害一部分起义军首领。当绿林军攻占洛阳时,赤眉军首领樊崇等曾前往联络,但刘玄拒不与赤眉军合作。更始二年(24),赤眉军兵分两路西攻长安,讨伐刘玄。次年春两路军会师于弘农(今河南灵宝),拥立了一个15岁的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建立了政权。接着西进至高陵(今陕西高陵),与绿林军将领王匡等联合。同年九月,攻入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由于豪强地主隐匿粮食,聚众反抗,长安城中粮尽,赤眉军被迫退出长安。东归途中,在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遭刘秀大军包围阻击,全军覆没。坚持10年之久的绿林赤眉大起义至此失败。这次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的腐朽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 王莽改制 东汉 ☛ 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Lulin chimei qiyi王莽统治时期爆发的农民起义。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尖锐。王莽称帝后,托古改制,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的生活。反对王莽的暴动此伏彼起。天凤四年(公元17),新市(今湖北京山境内)人王匡、王凤等组织饥民发动武装起义,隐蔽在绿林山中(今湖北当阳境内),数月内起义队伍达七、八千人,被称为“绿林军”。地皇二年(公元21),王莽的荆州牧发兵2万攻绿林军,被绿林军打败,起义队伍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军为避疾疫,分二路下山,一路为王常、成丹率领的下江兵,一路为王匡、王凤率领的新市兵,后又有平林人陈牧、廖湛组成的平林兵加入到绿林军中。这时西汉宗室刘玄也投身到反对王莽统治的平林军中。南阳大地主、西汉宗室刘縯、刘秀兄弟也联络七、八千人,称舂陵军,并同下江兵联合与王莽军作战。绿林军领袖为扩大影响,拥立刘玄作皇帝,以公元23年为更始元年,复汉国号。六月,王莽发兵42万,阻击绿林军,其前锋10万多人围起义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王凤、刘秀等率起义军以少胜多,大破王莽军。不久,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比绿林军起义稍晚的赤眉起义军是起于山东琅玡(今山东诸城)的一支队伍,由樊崇、逢安、谢禄等领导,他们为作战时与敌军相区别,把眉毛涂红,故名“赤眉军”,他们曾在成昌(今山东东平)大败王莽军。刘玄作皇帝后,樊崇等愿率军归属,但后因受到刘玄的歧视,脱离了刘玄,转战河南一带,并于公元25年立另一个西汉宗室刘盆子作皇帝,进攻长安,推翻了刘玄统治。与此同时,刘秀在鄗南(今河北柏乡)即皇帝位,并预谋消灭赤眉军。赤眉军在关中受到豪强地主坚壁清野的封锁,曾被迫退出长安,公元27年被刘秀军击败,樊崇投降。 ☚ 丝绸之路 东汉 ☛ 绿林赤眉起义西汉末年以绿林军和赤眉军为标志的农民起义。天凤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组织荆州饥民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当阳东北)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刘玄、刘秀等一些地主豪绅也纷纷参加。翌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于莒县起义,起义者达数万人之众。因作战时以赤色染眉为标志,故称“赤眉军”。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拥刘玄为帝,建元更始。昆阳(今河南叶县)一役,歼王莽军主力,连拔洛阳、长安,覆灭王莽政权。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推刘盆子为帝,攻陷长安,刘玄降。翌年,赤眉军因粮荒,退出长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属河南)地区遭刘秀伏击,致使全军覆灭,刘盆子投降,起义最终归于失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