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维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维兰Villien

英国封建时期的农奴。维兰没有人身自由,他们耕种领主的份地,他们的住房也为领主所有;领主可以随意囚禁、鞭打他们,他们必须为领主服劳役,如为领主耕种土地及其他领主指派的劳役,这种劳役是没有时间限制的,维兰的封建义务是根据领主的意愿决定的,甚至不受封建习惯法的制约,但领主不能随意杀害他们,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皇家法院将出面干预。由此可见,农奴的法律地位已经比奴隶略胜一畴了。

维兰

法文Vilain的音译。源于拉丁Vil-lanus,意为“贱农”。中世纪西欧的一种依附农民。在法国其地位比固定在封建主土地上负担劳役租税无人身自由的塞尔夫要好。人身不完全依附于领主,可以离开领地,可以自行结婚,不缴纳结婚税。其地租、指税数目和服劳役的天数由习惯法明确规定,而不像塞尔夫由领主任意规定。参见“塞尔夫”。

维兰villain

西欧封建时代的依附农民。由拉丁文villa(村庄)转化为villans(村民)而来。在西欧大陆指地位略高于农奴的依附农民(又译称“贱农”)。在英国则用来称呼农奴内的一个阶层(又称“佃奴”)。9世纪时在西欧大陆出现的维兰,有人身自由,不承担与人身依附有关的义务,可以转让所占份地,改投其他领主。但其所属土地不论到何处都依附于领主。要承担劳役,交纳地租。英国在11世纪编制的《末日审判书》中把维兰列为统治阶级之下的社会等级之一。虽可归入农奴阶级,但其处境又与一般农奴稍有区别。其地位介于自由人及农奴之间,人身自由程度低于自由人,但生活可以维持温饱和处境又好于一般农奴。维兰在英国的农奴化过程是在11~13世纪。14世纪后维兰地位略有改善,有些成为“佃册农”。17世纪时已完全消失。

维兰

拉丁文Vilauus的音译,意即“贱农”。中世纪西欧的一种依附农民。出现于公元9世纪。在法国、德意志西部和意大利,其地位高于“塞尔夫”,在英国,就是农奴。有人身自由,可以转让份地,改换其他领主。但不管到何地,对领主仍然有土地依附关系,要向领主缴纳租税,服劳役,并缴纳国税和什一税。11至14世纪时,数目激增,来源为昔日的隶农,半自由民,以及获得自由的 “塞尔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