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绦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绦虫病cestodiasis感染反刍兽或家禽的绦虫多寄生于畜禽小肠, 引起以食欲不振、体瘦毛焦、口色苍白、下痢不止和粪中常夹有白色虫体节片为特征的病证。成虫虫体扁平带状, 呈乳白色, 节片逐节逐段从虫体后端脱离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又叫寸白虫。带虫牛羊随粪便排出其孕节或虫卵, 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并在地螨体内继续发育为感染性幼虫(似囊尾蚴)。当牛、羊吃草时, 将含似囊尾蚴的地螨随同草一起吃入而感染。在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 对羔羊和犊牛危害很重。鸡绦虫病, 则因啄食了带有感染性幼虫的蚂蚁、昆虫或蛞蝓而发, 主要在20~40日龄的雏鸡中危害严重。当饲养管理条件低劣时最易流行。羔羊、犊牛的绦虫病, 初期证见食欲不振, 口渴喜饮,下痢,粪中夹有绦虫节片, 有时节片呈链吊在肛门处; 随后表现消瘦, 血虚, 被毛干枯, 腹痛; 后期卧地不起, 空口咀嚼,口吐白沫, 反应迟顿, 衰弱而死。鸡绦虫病,雏鸡表现病情严重, 食欲减少, 饮欲增加, 下痢, 消瘦, 血虚, 两翅下垂, 羽毛蓬松, 生长发育受阻; 母鸡产卵显著减少。治宜驱虫杀虫。驱鸡绦虫可选用仙鹤草根芽加面粉适量, 作成丸剂,每丸含生药1~2克,每只鸡内服1~2丸, 连服二次; 或选用鹤草芽浸膏灌服。驱牛羊绦虫可选用槟榔120克、南瓜籽250克,调配灌服; 驱羊绦虫可选用仙鹤草酚,按每千克体重100~200毫克的剂量一次灌服。避免在低洼、阴湿地带放牧牛羊,不要在雨后或早晚有露水时放牧,以减少牛羊的感染机会, 及时处理粪便,进行生物热杀虫,雏鸡与成年鸡应分开饲养,春秋二季进行预防性驱虫。注意消灭中间宿主, 切断虫体正常发育过程。 绦虫病病名。由生食猪、牛、鱼肉引起。绦虫长盈丈,节片构成,寄生在小肠内,绦虫尾端节片常脱落后随大便排出,长寸许,故又叫寸白虫。《太平圣惠方》: “其虫发动,则伤人脏腑,饮食不成肌肤。”轻者无自觉症状,较重者全腹疼痛,食欲异常等;并可出现脾失运化,肝失疏泄等。治宜驱虫,可用槟榔、芜荑、苦楝根皮、鹤虱、雷丸、石榴皮、南瓜子、贯众等;调理脾胃,可用异功散加麦芽、枳实。 绦虫病 绦虫病由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绦虫为乳白色、扁平,呈长带状。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虫卵或妊娠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被猪或牛(均系中间宿主)吞食后,虫卵内的六钩蚴脱壳而出,钻入血流,在肌肉处发育成囊尾蚴,导致猪或牛的囊虫病。人若进食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牛肉,即可受感染。囊尾蚴在肠腔内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3—35年不等。人若直接吃入绦虫卵,亦可发生囊虫病,其中以肌肉及皮下组织的囊虫病最常见,而以脑囊虫病最为严重。症状表现: ☚ 钩虫病 5.14 儿童心理卫生 ☛ 绦虫病cestodiasis绦虫寄生于动物体内引起寄生虫病的统称。世界性分布。成虫多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幼虫寄生于中间宿主的肌肉、脑、肝等器官或组织。成虫由头节、颈节与链体构成,呈带状,扁平。雌雄同体。不同种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仅0.5 mm左右,大的达10 m以上。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极少数种兼有间接与直接两种发育方式。一般成虫寄生于牛羊等草食兽者,其幼虫多以节肢动物(如螨类)为中间宿主。成虫寄生犬、狼、狐等肉食兽者,其幼虫多以其他哺乳动物为中间宿主,常寄生于牛、羊、马等的脑、肝、肌肉等处。成虫引起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常有营养不良,消瘦、发育受阻,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虫体过多时可造成肠阻塞。幼虫引起的症状则因寄生部位而异;寄生于脑部时常引起神经症状(如回旋症或麻痹);寄生于肺时发生呼吸困难;寄生于肝时,引起肝硬变和营养衰竭。成虫寄生时可用粪便检查法诊断(发现虫卵或孕卵节);死后剖检可发现虫体。幼虫寄生时的生前诊断须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凝集试验、免疫电泳试验等。死后剖检可发现蚴虫。可用氢溴酸槟榔碱或氯硝柳胺驱除成虫;吡喹酮或丙硫苯咪唑对成虫、幼虫均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其发育史。有成虫寄生时应及时驱虫,粪便需发酵处理;尽量避免在中间宿主(如地螨)孳生地放牧。绦虫幼虫病的预防主要是给人、犬驱虫;禁用有绦虫蚴的脏器喂狗。预防人畜共患病,应严格实行肉品卫生检查,严格处理有绦虫蚴的肉;加强个人饮食卫生。 绦虫病由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圆叶目和假叶目所属绦虫引起的蠕虫病。圆叶目绦虫体长从不足1 cm至10 m多,由头节、颈节和链体相连而成。节片按发育程度分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孚卵节片3种。假叶目绦虫体长从不足1 cm至30 m多。绦虫的头节有4个吸盘。治疗可用吡喹酮、灭绦灵等药剂驱虫。 绦虫病 绦虫病taochongbing由绦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绦虫包括牛肉绦虫、猪肉绦虫、棘球绦虫、裂头绦虫以及膜壳绦虫、西里伯瑞列绦虫、犬复孔绦虫、复孔绦虫等。最常见的为猪肉绦虫。学名为链状带绦虫。成虫长2~4米,链体有700~1000个节片,除4个吸盘外,还有顶突和25~50个小钩。成虫寄生于人体,孕节常数节同时脱落,随粪便排除体外。孕节或虫卵被中间宿主 (猪) 吞食后,可通过胸壁,进入血循环致全身各部。主要寄生于肌肉之中。人吃了生的或未被破坏的所谓“米猪肉”,便会感染绦虫病。可导致腹膜炎,出现食欲不振、便血、贫血等临床症状。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注意食品及个人卫生,搞好猪圈与粪池的隔离,以防止传播。治疗以驱虫药物为主,有槟榔、仙鹤草及灭绦灵,应联合用药。 ☚ 蛔虫病 丝虫病 ☛ 绦虫病 绦虫病taochongbing由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小儿以牛绦虫病及猪绦虫病较多。绦虫为乳白色呈长扁条形,成虫寄生于小肠,虫卵或其妊娠节片排出体外,污染水源及牧草,被中间宿主(牛、羊、猪)吞食后,虫卵内的六钩蚴脱壳而出,穿过肠壁,进入血流至肌肉组织,发育成囊尾蚴,导致猪或牛的囊虫病。人若进食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即可受感染。囊尾蚴在人的肠道内经3个月可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3~35年不等。猪绦虫与牛绦虫不同之处,猪绦虫卵可在人体内发育为囊尾蚴囊虫病,以肌肉和皮下组织囊虫病最常见,而以脑囊虫病最为严重。绦虫病的症状:轻重不一。患者可自大便中排出节片,形似韭菜叶呈白色。有上腹部、脐周隐痛,进食后可缓解。食欲亢进或厌食,体重减轻。婴儿可有呕吐及发热。猪囊虫病常于皮下组织、肌肉内形成结节。脑囊虫病症状复杂,以癫痫发作常见。粪便中找到虫卵或虫节片即可诊断。预防: ☚ 鞭虫病 血吸虫病 ☛ 绦虫病cestodiasis系人体肠道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寄生在人体内的绦虫有四大类:带绦虫、膜壳绦虫、棘球绦虫和裂头绦虫。本病广泛分布全国各地。人为传染源,猪、牛为中间宿主,人食入没经杀死的含有囊尾蚴的猪、牛肉而感染。临床表现一般不严重,可有腹部疼痛不适、腹泻、体重减轻、疲乏无力、贫血、肛门瘙痒、排出绦虫体节等。粪便中查到虫卵或有妊娠节片可确诊。严格处理含囊虫的猪、牛肉,彻底治疗绦虫病人,可预防本病发生与流行。治疗:鹤草酚、鹤草芽、氯硝柳胺、槟榔、南瓜子均有明显驱绦虫作用。 绦虫病由绦虫寄生于小肠内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有反刍动物的“莫尼斯绦虫”、“马裸头绦虫”和“鸡绦虫”等。可根据不同种类的绦虫,用硫双二氯酚、硫酸铜、绵马浸膏、槟榔等药治疗。预防:治疗病畜,轮换牧场和粪便发酵处理等。 绦虫病绦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 绦虫病 绦虫病绦虫病为绦虫成虫或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国常见的有四大类绦虫:带绦虫(包括肥胖绦虫即牛绦虫及链状绦虫即猪绦虫)、膜壳绦虫、棘球绦虫及裂头绦虫。 ☚ 钩虫病 丝虫病 ☛ 绦虫病 绦虫病绦虫病是寄生于人体的绦虫所引起的疾病。又称“扁白虫病”。绦虫的种类较多,引起本病的以猪绦虫最为常见,牛绦虫次之。 ☚ 蛔虫病 蛲虫病 ☛ 绦虫病cestodiasis;taeniasis;tape worm disea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