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管理指企业为建立正常工作程序,顺利开展统计工作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统计制度管理: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制定企业内部用表,必须在保证首先满足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企业管理上的需要;不准向基层生产单位滥发统计调查表格,加重基层负担。统计指标的口径、含义和计算方法必须与国家和上级的规定保持一致。统计报表的编制和资料的供应、传递和保管,要有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规定。 二、统计数字管理:对各种来源的统计数字,在汇总和使用前要进行技术的和逻辑的审查,发现差错及时查询、订正;杜绝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和伪造、篡改。上报的统计报表要经统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认真审查,签字盖章。企业的综合部门归口管理对外的数字提供,避免“数出多门”;业务部门之间提供和使用有关的统计数字要做到口径一致,不能互相矛盾;要按规定做好统计资料的公布和保密工作。 三、统计人员管理:企业的统计专业干部要保持稳定,专职统计人员的调动要征求上一级统计部门的意见。要采取各种形式培训统计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专业素质;建立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保证统计人员的质量。要加强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认真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和实施必要的奖惩办法。 统计管理对统计调查活动成果 (统计资料) 的保管、公布、使用及注意事项等的管理。统计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章的第十三、十四、十五条中: ❶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乡、镇统计员统一管理。部门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由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资料,由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 ❷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公布绕计资料,必须经过上述规定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核定,并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审批。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❸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statistical management对统计调查活动成果(统计资料)的保管、公布、使用及注意事项等的管理。统计管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章的第十三、十四、十五条中: ❶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分别由国家统计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乡、镇统计员统一管理。部门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由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资料,由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 ❷国家统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公布统计资料,必须经过上述规定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核定,并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请审批。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❸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 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管理 ☛ 统计管理statistical manag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