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给氧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给氧法

给氧法

机体如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引起氧气吸取不足,或血流迟缓、组织中毒、贫血等,均可出现缺氧现象,此时需要人工给氧。缺氧的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缺氧: 病人神志清楚,胸闷,心悸。如缺氧继续加深,可有轻度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轻度紫绀。一般轻度缺氧,不需给氧,但病人若有呼吸困难,或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在60mmHg以下时,则应给氧。
中度缺氧: 病人烦躁不安,心率增快,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紫绀。动脉血氧分压在30~50mmHg,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时,可给浓度为29~37%的氧。如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50~55mmHg),则氧浓度以24~30%为宜。
严重缺氧: 中枢神经及呼吸中枢抑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半昏睡或昏睡状态,四肢肌肉松弛。呼吸微弱,唇、指(趾)甲、四肢明显紫绀。动脉血氧分压在30mmHg以下,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时,应即予高浓度(37~45%)氧吸入。如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70mmHg以上),则应以低流量给氧,开始时氧浓度为24%,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步提高至28~35%。
氧气的浓度及用量 医疗上常用的氧浓度有两种,即含有98%的氧,或混有5%二氧化碳的氧。空气中氧占20.93%,要达到治疗效果,吸入气体中须含有比空气中更多的氧气。用鼻导管给氧时,吸入氧气浓度可按以下公式推算:
21+4×氧流量(L/min)=吸入氧浓度(%)
常用氧流量根据缺氧情况而定,不同的吸氧方法影响氧浓度。以鼻导管为例: 轻度缺氧者,氧流量为1~2L/min(氧浓度达25~29%);中度缺氧者,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29~37%);严重缺氧者,氧流量为4~6L/min(氧浓度达37~45%);小儿1~2L/min。
氧浓度在24~35%者为低浓度氧,在35%以上者为高浓度氧。给氧浓度是否适宜,仍须密切观察。
给氧的浓度可根据病者缺氧的原因,通气功能情况,以及是否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而定。吸入氧浓度不需加以控制,通常达35%以上,称为无控制性给氧,适用于缺氧但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持续给氧的时间超过12~24小时,则浓度以不超过60%为宜,并应随时注意病情改变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如在给氧过程中出现面色潮红、出汗、嗜睡、血压升高,表示有二氧化碳潴留,需加强通气,以促二氧化碳排出,并根据情况对氧浓度作适当的控制。由于氧气不储蓄于体内,当急性缺氧时,必须继续给氧,如突然停止供氧,或吸入氧浓度过低,会使动脉血氧分压继续下降。而此时二氧化碳已达麻醉水平,病人可因缺氧加重而引起病情恶化或死亡。
吸入氧浓度控制在24~35%,称为控制性给氧,适用于缺氧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给氧时一般从24%的低浓度氧开始,给氧后病人情况改善,可继续按此浓度给氧,如改善不大,或症状无明显好转时,可试行逐步提高给氧的浓度,并继续进行观察。
给氧方法 常用的有鼻导管、鼻塞、面罩、氧气帐等给氧方法。轻度和中度缺氧多采用鼻导管法、鼻塞法或氧气帐法给氧。对严重缺氧者常采用面罩法给氧。如症状未改善,病情危重或发生窒息时,需采用人工呼吸机给氧。
(1)鼻导管法: 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缺氧者。此法简单易行,但往往会因病人的潮气量、鼻咽腔大小、是否张口呼吸及其所能耐受的氧流量等而影响给氧的效果。给氧前,先调节好氧气流量,然后接上鼻导管,以防因调节不当,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插管前用棉签清洁鼻孔,导管头蘸水插入鼻孔,其深度为从鼻尖至耳垂的长度。插入太浅,氧气易从鼻孔逸出,影响吸入的氧浓度;插入过深,则刺激咽喉,引起恶心不适,或误入食道致使胃肠胀气。插管后用胶布固定,经常观察导管有无堵塞或松脱,并定时更换、消毒。一般每8小时更换导管1次。若病人鼻腔分泌物较多,则4~6小时更换或按具体情况而定。
鼻导管给氧法有单侧鼻导管、双侧鼻导管两种。单侧鼻导管内径2~3mm,离管端2.5~3cm处应有4~6个小孔。用单侧鼻导管给氧,每次更换后应改插另一鼻孔以减少对鼻腔粘膜的刺激。双侧鼻导管是一条长管上附有两根小管(长约2cm)。用时将其分别插入病人左右鼻腔。用鼻导管给氧,如氧流量为4~6L/min,则吸入气体的氧浓度约达37~45%。
(2)鼻塞给氧: 此法也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缺氧者。以一特制的鼻球(以硬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外接橡胶管,连接氧气筒,代替鼻导管给氧,不需粘贴胶布固定。使用前,选择与病人鼻孔大小合适的鼻塞,以免脱出。
(3)面罩法: 适用于重度缺氧者、躁动不安的病人或婴幼儿。面罩有鼻部面罩及口鼻式面罩。目前多采用口鼻式面罩。应用时将面罩安放于病人口鼻部,以橡皮带系紧,固定后接连供氧管道。使用前,须选择与病人脸型相适合的面罩。使用后,须定时更换、消毒,待其干燥后方可再用。一般每隔2~4小时更换1次。给氧流量8L/min,可供50%氧浓度。如根据病情需作控制性给氧,并需保持氧浓度恒定时,可使用文丘里面罩。此面罩是利用高速氧射流产生负压调节空气进入,使氧气与空气流入,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以达到稀释氧浓度的目的。
(4)氧气帐法: 氧气帐由透明塑料制成,用时将帐幕吊于床架上,使病人头部及胸部密闭在帐幕内,并由特制的仪器控制氧气帐内的温度、湿度。但由于氧浓度不易保持稳定,须定时(如每4小时)用氧气分析仪测定帐内氧浓度,一般在不漏气的情况下,氧流量为20L/min,氧浓度约达60%左右。此法耗氧量大,且有一定的缺点。使用时要严禁烟火,不可接近易燃品,禁止在帐内使用电器设备,以免引起着火。如呼唤设备是由电器控制,也须置于氧气帐外。
(5)机械通气法: 用人工呼吸机进行给氧。此法适用于无自主呼吸的危重病人或极度衰竭者。控制潮气量及呼吸频率;或虽有自主呼吸,但通气不足,需要机械辅助以增大潮气量的病人。使用时须熟悉人工呼吸机的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参见“人工呼吸机使用法”条)。
(6)氧气管道装置: 由医院中心供氧系统供给全院病人用氧,病室和急诊室墙上装置氧气管道,并设有开关,开关上有氧气流速调节器,以控制给氧的用量和浓度。给氧注意事项:
❶吸入氧气应充分温化、湿化: 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时,氧气需充分湿化后方可吸入。以免引起支气管分泌物粘稠,痰液不易咯出,加重呼吸道阻塞,导致感染、肺不张等。若氧气温化达37℃左右,相对湿度达80%以上,则较适合。故湿化瓶水温宜控制在50~70℃。如条件许可,则连接雾化器经湿化后吸入。
❷预防给氧并发症,如二氧化碳潴留: 合并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吸氧时,易发生二氧化碳潴留,尤其用浓度较高的氧,吸入后,可降低颈动脉体及主动脉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性,使呼吸减慢或消失,而发生急性二氧化碳潴留。故在供氧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如给氧中发现病人意识障碍,呼吸减慢或消失时,应立即使用机械通气,以加大通气量,促使二氧化碳排出。必要时,静脉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以维持病人呼吸。氧中毒:高浓度或长时期吸氧均可中毒,低浓度氧吸入耐受时间较长。40%浓度氧可吸用几个星期,但长期持续吸低浓度氧。也可致肺组织改变。吸入氧的最大安全浓度为60%,如持续供给超过此限度的高浓度氧1~2天,易引起肺间质及肺泡水肿,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出血,肺泡纤维性渗出,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肺的顺应性下降,残气量减少等。故凡长期行氧气治疗者,给氧浓度不宜超过60%,尤其在使用人工呼吸机时,更须适当控制氧浓度;如吸入高浓度氧,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以24小时为限。吸氧期间要密切观察病人,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如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时,须立即降低给氧浓度,并报告医生。
❸做好氧气的安全保管工作: 氧气助燃,且用高压冷却方法压缩灌入钢筒内,故须防止着火和猛烈震动,以免发生爆炸。勿放入阳光下曝晒,勿重抛,一切易燃品须远离氧气筒。使用氧气设备时,接触氧气筒的器械及操作者之手不可涂油或酒精等易燃物,筒上须附有“严禁烟火”的标记。

☚ 导尿法   高压氧治疗护理 ☛
0001028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