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位
染色体某区段内基因的位置和排列顺序颠倒的现象。 由断裂后的断片倒转180°,再以相反方向重新接上而造成。可分两大类:发生在染色体一个臂范围内者称臂内倒位(一侧倒位),为常见类型;倒位区段内包含著丝粒者称臂间倒位(两侧倒位)。 若倒位区段内发生交换,将形成染色体重复、缺失的不育配子,引起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并反映为连锁基因重组率的下降。 多种果蝇具有一定的臂内倒位频率,是对季节变化适应的结果。蚊中自然发生的倒位多态性、蝗虫某些自然群体中臂间倒位引起的多态性,说明倒位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中如黑麦草、牛尾草、玉米及某些真菌也有倒位存在,但不如动物中普遍。 由于倒位可抑制交换,可人为设法造成某区段的倒位。果蝇的“CIB”测定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测定了隐性基因的突变频率。 利用倒位还可推测微效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在区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