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
指一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的外部条件构成发展的经济环境,通常可分为广义的经济环境和狭义的经济环境。就广义而言,包括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程度,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及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及经济体制、经济秩序、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态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通货水平; 就狭义而言,主要指可治理的环境,如经济体制、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状态及社会通货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秩序等。经济环境也可分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就一个地区而言,全国的经济环境就是一个大环境,地区则是经济发展的小环境。经济环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能否保持大体平衡,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治理,经济秩序是否建立并完善,以及能否建立和健全有效配置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各种因素的综合制约,必然使经济环境发生相应的变化,呈现某种态势和性状,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种经济法规的日趋完善,国际政局的更迭演变,必然使我国的经济环境朝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素质和国际市场的拓展能力。
我国经济环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整体性。指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全面的整体性的。任何一个企业,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只要与我国的市场发生关系,就必须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优化经济环境对于吸引外资、增强经济建设的实力,提高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差异性。我国的国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表现出较大的差别,加之各地区的管理水平不一致,因此,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相对表现出一定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3) 相对稳定性。经济发展要求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客观上要求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各项政策有连续性。但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个别产品的生产和农产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难以保证充分的供给。因此,环境的稳定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