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互会Jīnɡ hù huìСовéт эконом ческой взаимопóмощи(СЭВ)经互会CMEA“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简称。 经互会 经互会Jinghuhui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苏、罗、捷、保、匈、波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战后初期, 苏联东欧都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1945—1946年间,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签订 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笼后, 为抵制该计划, 巩固东欧阵地, 苏进一步加强与东欧各国间的经济合作。1947年7 8月间,苏与保、捷、匈、波、罗等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即 《莫洛托夫计划》。在此基础上,1949年1 月,上述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基本任务是:会员国间进行经济合作;交流经济经验;相互给予技术援助; 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相互协助。主要组织机构有经互会会议、执行委员会、计划工作合作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及若干专业性常设委员会。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上的分裂。此后, 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加入。它们是: 阿尔巴尼亚 (1949年加入, 1961年退出)、民主德国 (1950年)、蒙古 (1962年)、古巴 (1972年)、越南 (1978年)。目前共有10个成员国。南斯拉夫、老挝、朝鲜、安哥拉等以观察员身分出席一些会议。中国代表于1956—1961年曾以观察员身分参加例行会议。其经济合作经历了进行商品交换和科技资料交换、推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实行“经济一体化”三个发展阶段。经互会对打破西方经济封锁、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受到苏联的控制, 苏联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关系不够平等。 ☚ 柏林危机 北约组织 ☛ 经互会 经互会Jing hu hui世界大战后成立的第二个以苏联为首的国际经济组织。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战后初期,苏联东欧为恢复和发展经济,1945—1946年间签订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笼后,为抵制该计划,反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歧视政策,苏联与东欧各国间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在此基础,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6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实现更密切的合作,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基本任务是:会员国间进行经济合作,交流经济经验,相互给予技术援助,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相互协助。主要组织机构有经互会会议、成员国代表会议以及计划工作合作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等若干专业委员会。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成立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1961年退出)、民主德国、蒙古、古巴、越南陆续加入。南斯拉夫、老挝、朝鲜、安哥拉等国以观察员身分出席一些会议。中国曾于1956—1961年派观察员参加例行会议。最初活动主要是贸易和科技合作,50年代中期扩大到生产领域,推行生产的“国际分工”,70年代发展为“经济一体化”。经互会对扩大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打破西方经济封锁、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苏联居于支配地位,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不够平等。1990年解散。 ☚ 柏林危机 北约组织 ☛ 经互会即“经济互助会”。
经互会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由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协议成立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后有东德、蒙古、古巴和越南加入。同南斯拉夫、芬兰、伊拉克、墨西哥等国也订有合作协定。总部设在莫斯科,最高机构是经互会会议。主要执行机构有经互会执行委员会和经互会计划活动合作委员会、经互会科技合作委员会、经互会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3个超越部门的委员会,并设经互会秘书处、工业、农业等20多个常设委员会以及若干个专业性经济组织,如国际冶金工业合作组织、国际投资银行等。 经互会 经互会全称经济互助委员会,社会主义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在冷战时期,建立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产物。对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起过积极促进作用。1949年1月5—8日,保、波、捷、罗、苏、匈6国代表在莫斯科开会,决定成立经互会。同年4月正式成立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1959年12月,经互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经互会章程,签署了经互会议定。阿尔巴尼亚1949年2月加入,1961年底停止参加活动。1962年9月,经互会第十六届会议决定取消地理区域限制,接纳蒙古加入。古巴、越南分别于1972年和1978年加入。现有保、波、民德、古、捷、罗、蒙、苏、匈、越10个成员国。除正式会员国外,安哥拉、阿富汗、也门人民民主共和国、老挝、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等国为经互会观察员。经互会还同南斯拉夫、芬兰、伊拉克、墨西哥订有经济合作协定。1956—1961年中国也曾派过观察员。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联合和协调成员国的努力,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加速它们的经济和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不很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以及不断提高委员会成员国人民的物质福利。组织机构主要有: (1) 经互会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每年召开一次,由成员国政府总理率领代表团组成。(2) 执行委员会,执行和管理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成员国各派一名副总理作为常驻代表组成。(3) 合作委员会,分计划工作、科学技术和物资技术供应等合作委员会,由各成员国选派一名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参加。(4) 常设委员会,为执行委员会下属机构,由各成员国任命的代表组成。现有24个常设委员会。(5) 秘书处,行政和执行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物。经互会成员国虽然在扩大相互经济关系上取得显著成就,但是由于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进行工业化的指导方针,形成粗放型经济,高投资而经济效益差,劳动生产率下降,人民消费品得不到满足,引起东欧一些国家的动荡。70年代中期以来,东欧国家同西欧国家加强了经济技术往来。1989年以后,由于东欧国家的急剧演变和德国统一提上日程,经互会国家之间的原有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其组织正趋于瓦解。 ☚ 参观游览 经济外交 ☛ 经互会 经互会Communist Ec-onomic Conference-CMEA“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简称。见“经济互助委员会”。 ☚ 经济互助委员会 非洲经济委员会 ☛ 经互会 经互会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sistance—CMEA;COMECON;СЭВ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简称。 ☚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互会科学技术委员会 ☛ 00001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