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平湖调
简称平调,也称越群南词,流行于浙江绍兴及杭州、嘉兴一带。有说其源于唐代清平调; 另一说与苏州弹词同源。到明代,至迟到清乾隆年间已盛行。光绪年间有“平湖泰斗”周敦甫等10余人享名;清末至其后50年,名手迭出,成一时之胜; 30年代,艺人史实父等到杭州演出,深得杭摊职业艺人们的赞赏; 1953年,平湖调演员钱大可等去上海演出,还录制了唱片,可见其流传久远,影响广泛。平湖调的书目长篇叫正书,约20余种、百余回,传统题材为主,流传下来的如: 《三笑》、《倭袍》、《白蛇传》等; 短篇叫“节诗”(即开篇),唱于正书前,约有百余首,文词典雅,如: 《花有清香》、《单刀赴会》、《曾记犁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演唱节诗为主。平湖调的演唱形式为一人说唱,其伴奏自弹三弦的称“一品”; 二人操扬琴、二胡的称“三品”;再加琵琶、双清的称“五品”; 另加洞萧、笙的则称“七品”。一般以“三品”为主。主唱者手弹三弦,用绍兴官话自唱自白,不用手势和眼神,全仗说唱之功力。唱词以七字句为主,用中州韵,基本唱腔有 〔蓑衣谱〕(即平胡调,有八种句式)和〔细调〕(多用于节诗)。太师、流水、紧弓为快慢板式,曲调平和柔缓,古雅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