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细菌性胃肠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细菌性胃肠病bacterial gastrolnteric-disease

由于蚕的体质虚弱导致肠道细菌繁殖而引起的一种蚕病。在中国各蚕区的不同季节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蚕期,因气候和叶质恶劣,发生较多,为害较严重。
病原及发病原因 对本病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对其病原及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很清楚,过去有各种学说,总括可分为生理说和细菌病原说两种。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学者都直觉的认为病原就是细菌,而且是特异性的。但进一步研究,用此种细菌添食于健康蚕,蚕不发病,不能认为是特定的病原菌。但是本病蚕消化管中一定有大量细菌; 而且有几种链球菌和杆菌,经常在病蚕体内发现,所以不能认为细菌与本病的发生无关。本病的不同病症与细菌的种类也有一定的关系。
从生产上发生的细菌性胃肠病蚕检查结果分析,经常发现病蚕体内的细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是始终一致的。发病初期,消化液的pH值尚高,这时消化液内已可发现链球菌; 以后病势发展,消化液的pH值逐渐降低,此时链球菌相对减少,代之而起的是杆菌。
传染 细菌性胃肠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蚕的先天虚弱; 或饲育中因高温、饥饿、叶质不良等原因,造成蚕的体质虚弱、新陈代谢机能下降、生理失调、消化液的杀菌能力减弱等,是本病发生的基础条件。二是环境卫生不良,湿桑叶长期贮藏,桑叶发蔫、发酵,桑叶表面的细菌大量繁殖,用以喂蚕易发生本病。
病症 本病的外表症状,一般表现为食桑缓慢,举动不活泼,身躯瘦小,蚕体软弱,发育不齐,排不成形粪或软粪、稀粪以至污液。由于发病时期和消化管内寄生细菌种类不同,常表现有下列症状。❶起缩蚕:饷食后食桑很少,逐渐停食,生长迟缓,体躯细小,皮肤缩皱,体色灰黄,呆滞不动,最后萎缩而死。
❷空头蚕: 发生于各龄盛食蚕,蚕的食欲不振,消化管前端没有桑叶片,充满液体,胸部膨大,昂起呈半透明;尾角向后倾倒,皮肤无光泽,排不正形粪或稀粪,陆续死亡。
❸下痢蚕:病蚕排不成形的软粪或念珠状粪,最后排出粘液,污染尾部,逐渐死亡,濒死前往往伴有吐液现象。
发病初期,蚕的食桑速度、消化速度和消化率等早已表现衰退,消化液中的酶类活性减弱,其中蛋白酶、淀粉酶尤为显著; 随着病情的加重,蚕的消化液从半透明的黄绿色,逐渐变为混浊的黄褐色,pH值从9.2~9.8,逐渐下降到8.4以下,其杀菌能力也显著减退。病蚕的血液的pH值上升,渐接近于中性;病重时,消化管的围食膜局部增厚,变脆或溶化,消化管壁上皮细胞退化或溃疡,管内充满粘液,消化管方面的肌肉失去伸张力,蠕动不整齐,管腔狭窄,进而上皮细胞脱离而造成裂隙,细菌随即侵入血液中繁殖,使蚕续发败血症。
诊断与防治 本病的症状与病毒性软化病容易混淆。一般可进行病情分析,在淘汰病蚕,改善饲养条件后,病情明显好转的,可初步诊断属于本病; 显微镜检查濒死前的细菌性肠胃病病蚕消化液内,有多量细菌存在。
防治本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增加蚕的体质。重视良桑饱食,大蚕期通风换气,注意贮桑室卫生,避免湿叶贮藏,添食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抗菌素,对防治本病有明显的效果。预防添食,可从3龄蚕开始,每龄添食每毫升含500单位的氯霉素1次;如发现蚕病,可连续添食500单位的氯霉素3次,即可见效。 (卢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