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纳兰性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词)清·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 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 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共1首 (词)清·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共1首 (词)清·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沈。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岁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共1首 (词)清· 春浅,红怨。 掩双环,微雨花间。 画闲,无言暗将红泪弹。 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 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忆当时,垂柳丝。 花枝,满庭蝴蝶儿。 共7首 (词)清·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词)清· 风鬟雨鬓。 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阑看月晕。 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透窗纱。 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词)清·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 绕砌蛩螀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 知否小窗红烛。 照人此夜凄凉。 (词)清·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 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词)清·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词)清·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 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 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词)清·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 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共5首 (词)清·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 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词)清·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 谁见? 珊枕泪痕红泫。 (词)清·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词)清·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词)清·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共5首 (词)清·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 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 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词)清· 飞絮飞花何处是? 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词)清·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词)清·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词)清·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共4首 (词)清· ① 《国朝常州词录卷七》作 史惟圆 诗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词)清· 何事添凄咽? 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 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 须知道、福因才折。 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 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 须不羡、承明班列。 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 又萧寺,花如雪。 (词)清·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词)清·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共4首 (词)清·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词)清·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词)清·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 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 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词)清·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共12首 (词)清·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词)清·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词)清·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词)清·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词)清·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词)清·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 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词)清·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剪一丝红,红丝一剪风。 (词)清· 朔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词)清·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欲别,空胜当时月。 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词)清·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词)清·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只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词)清· 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 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 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共3首 (词)清·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 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 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词)清·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栏叩玉钗。 (词)清·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共2首 (词)清·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⑴。 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水沉,即沉香。)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词)清·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共2首 (词)清·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词)清·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共2首 (词)清·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 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词)清·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共2首 (词)清·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词)清·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共1首 (词)清· 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 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共1首 (词)清·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 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 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 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 人生须行乐,君知否。 容易两鬓萧萧。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 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共1首 (词)清·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 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自尽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共1首 (词)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共1首 (词)清· 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 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 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 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忧。 想芙蓉湖上悠悠。 红衣狼藉,卧看桃叶送兰舟。 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 共1首 (词)清·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消,尤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共1首 (词)清· 风淅淅,雨织织。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共4首 (词)清·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词)清·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 标格早梅知。 (词)清·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词)清·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共1首 (词)清·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 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 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共1首 (词)清·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共1首 (词)清·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共1首 (词)清·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共1首 (词)清·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共1首 (词)清·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 阴燐夜泣,此景总堪悲。 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 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共1首 (词)清·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共16首 (词)清· 严宵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斜汗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 数盏残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词)清·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词)清·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 夜已三更。 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词)清·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词)清·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词)清·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词)清·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 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 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 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词)清·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词)清· 彤霞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 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词)清·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编兰襟。 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词)清·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词)清·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词)清·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词)清·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词)清·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 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词)清·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共17首 (词)清·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词)清·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词)清·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词)清· 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 翠钿尘网上蛛丝。 澄海楼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 六王如梦祖龙非。 (词)清· 消息谁传到拒霜? 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 黄花开也近重阳。 (词)清·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鱼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词)清·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蘋洲。 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 归来无语晚妆楼。 (词)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词)清· 伏雨朝寒悉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词)清·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 劳人只合一生休。 (词)清·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 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 不知征战几人还。 (词)清·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词)清· 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词)清·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 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 生怜瘦减一分花。 (词)清·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今(一作经)年。 一片晕红疑(一作才)着雨,晚风吹掠鬓云偏(一作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词)清· 记绾长条欲别难。 盈盈自此隔银湾。 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 不禁辛苦况相关。 (词)清·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共1首 (词)清· 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鬓稠。 是重阳、何处堪愁。 记得当年惆怅事,正风雨,下南楼。 断梦几能留,香魂一哭休。 怪凉蝉、空满衾裯。 霜落乌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 共1首 (词)清·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 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 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改今名。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丙辰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所交游皆一时隽彦,与顾贞观、陈维崧等尤契厚。善书法,能骑射。工诗,尤长于词。其诗颇有不平之气。作词以小令为主,偶有长调,风格清新婉丽,不事藻绘,写景咏物,情感真挚,以低沉宛转、抑郁蕴藉为基本情调,流于感伤。有《通志堂集》。《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 戴名世 万树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东宫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父明珠,官大学士、太子太傅,母爱新觉罗氏。先世为蒙古人,十六世纪末,归附“后金”。性德曾祖姑为努尔哈赤妃,生清太宗皇太极,家族由此显贵,隶正黄旗。明珠深得康熙帝恩宠,名振朝野。其家“货贿山积”,“日进斗金”。性德聪敏好学,年十七补诸生,入太学,受业于徐元文及其弟徐乾学。十八岁举顺天乡试,二十岁成进士。授侍卫。自康熙十五年至二十三年(1676—1684),出入扈从,深得皇帝隆遇。康熙十八年,各地文士应博学鸿词试至京,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严绳孙、秦松龄、梁佩兰等结识,相互唱和。与顾贞观友谊最笃,曾应贞观恳请,援救其挚友吴兆骞自戍地宁古塔放还,为人所称道。两人均主“舒写性灵”,同编《今词初集》。贞观又为性德编刊《饮水词》。性德妻卢氏十八岁于归,伉丽情笃,三载而逝。性德悼亡词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清史稿》有传。著有《通志堂集》,附词四卷,初集名《侧帽》,后经顾贞观增补为《饮水词》,后人又汇辑成《纳兰词》,今存词三百四十八首。 ☚ 姚士陛 林以宁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后因避废太子讳改名成德。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清圣祖康熙十年(1671)补诸生,入太学,祭酒徐元文深器重之。次年,应顺天府试,为徐乾学所识拔。康熙十二年举进士,因病未与殿试。康熙十五年,应殿试,名列二甲,选为三等侍卫,出入禁闼,进止有度,寻晋升一等侍卫。一度出使唆龙诸羌,年三十一病卒。性德工词,其诗尚不成熟。以拟古摹仿之作为多,惟写景小诗较有风韵,如《密云》:“白檀山下水声秋,地踞潮河最上流。日暮行人寻堠馆,凉砧一片古檀州。”其境界、格调皆类其词。性德编刻历代解经之作为《通志堂经解》(此编具体校勘编纂为顾湄),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经解序三卷,序、记、书一卷,杂文一卷,《渌水亭杂识》四卷、附录二卷。韩菼为撰《神道碑》,徐乾学为撰墓志。《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一有传。 ☚ 林以宁 汤右曾 ☛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性德,字容若,亦称成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后一直为康熙侍卫。虽出身贵族,但淡于富贵权势,多与名士交往,品评书画、唱和诗词。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康熙宠臣大学士明珠的长子。中进士后,一直是康熙的侍卫。其词自然流丽,偶有苍茫朴浑之作。有《通志堂集》、《纳兰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辞赋家。《清史稿》、《清史列传》等有传。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为蒙古吐默特氏,后改纳喇(即纳兰)氏,归降于清太祖,遂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晋一等。扈从康熙,深得赏识,多次奉钦命出使边徼,积功甚多。惜中年夭逝,未终天年。纳兰以词称雄,为当时之冠,其《饮水词》开一代风气,有“家家争唱”(曹寅语)之誉。缠绵清婉不落窠臼。王国维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赋存5首:《金山赋》、《五色蝴蝶赋》、《自鸣钟赋》、《雨霁赋》、《灵岩山赋》(《通志堂集》)。写景状物,或自然灵境,或边徼奇观,或西洋珍玩,莫不有一种天籁清新存乎其间,无前人大赋之枯燥死板也。又有《赋论》1篇,探讨赋体之源,强调“本赋之心,正赋之体,吾谓非尽出于三百篇不可也。”(《通志堂集》)著作生前未成集,死后由其师徐乾学编为《通志堂集》。又纂辑有《全唐诗选》、《词韵正略》、《通志堂经解》等。 ☚ 邵宝 【八画】 ☛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满族,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迦山人,满洲正黄旗人。19岁中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工于诗词,而以词见长。多伤感情调,小令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善骑射,通琴棋。晚年搜寻唐以来诸儒说经之书,刻意研究经史,编刻为《通志堂经解》,并著有《通志堂集》,其词集名《纳兰词》、《侧帽集》(后更名《饮水集》)。他不仅诗词经史造诣颇深,且思想境界较高,敢于正视现实,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珍视民族间的团结,当时一些汉族著名文人学者,皆与其交好。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姓纳兰, 通常写作纳喇氏或那拉氏。名成德,字容若,世称成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善为诗,尤工词, 以小令见长,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善骑射, 发无不中。爱才好客。与徐乾学一起集宋、元以来诸儒说经之书,编刻为《通志堂经解》 一千八百余卷。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词集有《侧帽》,后更名为《饮水》。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因避康熙太子允礽名改性德,字容若,正黄旗满洲人,清康熙朝大学士明珠之子。少习骑射,稍长工诗词,曾从姜宸英、徐乾学诸名家游学并受业。康熙十五年 (1676) 成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再迁至一等。生平淡荣利,书史外无他所好,晓应穷研,学问益进。著有《通志堂诗集》5卷、《词》4卷、《文》5卷、《渌水亭杂识》4卷,又有《全唐诗选》、《词韵正略》。其与友人陆元辅合订的有删补 《大易集解萃言》80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 38卷。又刻有 《通志堂九经解》1,800余卷。卒前曾奉使梭龙(今黑龙江省呼伦),宣抚少数民族,收到效果。病危期间和没后,康熙均曾派官往视和告慰,其眷睐可见。今有所著《通志堂集》行世。 纳兰性德 145 纳兰性德1654—1685清代词人。初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为康熙宠臣明珠之子。自幼聪慧,17岁入太学,次年中举,22岁中进士,以后一直任宫廷侍卫,曾受命去黑龙江呼伦巡边。多才多艺,尤擅填词,有“国初第一词人”之誉。其词感情真挚,清婉缠绵,特色鲜明。著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诗文词赋合集《通志堂集》,后者有今人影印本。 ☚ 查慎行 方苞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NaLanXingde清代满洲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 ☚ 查慎行 赵执信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Nalanxingde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㮙伽山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三等侍卫,再迁一等,多次扈从康熙出巡。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喜交游文士,淡于功名。工诗能文,尤长于词。其论词推崇李煜,主张比兴和情致,反对模拟。今存词300余首,多抒写性灵之作,悼亡伤怀,离别相思之作居其半,另外一些塞外风光、酬赠送别之作,也有“咏浴”一类的庸俗无聊之作。内容狭窄,有浓厚的消极情绪。其词以小令见长,清新婉丽,自然超逸,重白描,不雕饰,少用典,极尽缠绵婉约之致。王国维《人间词话》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传世。 ☚ 朱彝尊 姚鼐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出身贵族家庭。父明珠,为康熙帝宠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一等,常随侍皇帝左右巡视各地,并曾 一度赴黑龙江一带考察军情。纳兰性德擅长书法,精于书画鉴赏。诗文均佳,尤以词见长,今存词347首。其词内容除少数写边塞生活的豪壮之作外,都写哀艳缠绵的爱情。其词思想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状物不落俗套,令人喜爱。纳兰性德轻视功名权势,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常有出世之想,所以他的词有一层浓重的哀愁色彩。思乡、思亲、思友是他常表达的主题。著有 《通志堂集》。 ☚ 陈维崧 屈大均 ☛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喜读书,结交名士。为卓负盛名的满族大词人。长于小令,多写离情别绪与个人哀愁,情调感伤,缠绵怆婉,亦偶有苍茫浑朴之作。有《通志堂集》二十卷,又有与徐乾学合编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为康熙一等侍卫。虽出身满族豪门,然不汲汲于富贵权势,多与名士交往。有《通志堂集》。性聪颖,善书法,能骑射,工诗文,尤长于词。词作以小令为胜,多直抒胸臆,吟咏离愁,感情真挚缠绵,描写自然生动,风格凄清婉丽,有南唐后主流风。《浣溪沙》、《画堂春》、《蝶恋花》等为其代表作。亦间有雄浑悲壮之作,如《菩萨蛮》等。诗则以浑朴含蕴见长。 ☚ 孔尚任 沈德潜 ☛ 纳兰性德1655~1685Nalan Xingdefamous lyric writer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Lyrics of Nalan,etc. 纳兰性德1654—1685清初著名词家。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字容若,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胤礽),改为性德。自号楞伽山人。自幼刻苦自励、潜心向学,有汉学素养。康熙十年(1671),中顺天乡试举人,受业于徐乾学。十一年,应礼部会试,因疾,未参加殿试。十五年(1676),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再迁一等。曾扈从康熙帝出巡兀喇(即乌拉,今吉林市乌拉街)、塞外,后屡奉使边疆,宣抚诸少数民族。深受康熙帝赏识,屡随帝北征、南巡。轻视仕途,渴求自由。常览山川风物以资博闻,与所游者多江南汉族文人、名士。工于词、诗。其词、诗神秀超逸,不拘形式。写景吟物,直抒胸臆,缠绵婉约,真挚感人。堪称清初词坛奇杰,足与当时享有盛名的汉士人朱彝尊、陈维崧等相媲美。但有的词过于哀伤,这与其终生忧郁寡欢有关。又长书法,喜治印,对书画鉴赏、裱贴、琴法音韵均有修养。晚年潜心佛学、道教,佛老思想兼收并蓄,还喜攻经史,搜求宋元诸家经解,从事经学考据。与徐乾学合辑《通志堂经解》;考订、编辑《大易集义粹言》、《陈氏礼集说补正》;编选《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其作品有《通志堂诗集》、《通志堂文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等。 纳兰性德1654—1685清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授乾清门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爱才喜客,结交名士极多。从徐乾学,研讨经学,编辑宋以来诸儒说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精鉴藏,善书能诗,尤工长短句。作词主情致,工小令,宗李后主,抒情真挚。风格清新婉丽,也偶有苍茫雄浑之音。有《通志堂集》五卷、《饮水词》四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及《词韵正略》 《全唐诗选》、《陈氏礼记集说补正》。 纳兰性德1655—1685清朝词人。字容若,号楞枷山人,原名成德。满洲正黄旗。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授三等侍卫,继迁一等。一生嗜好文学,尤工词作。多次奉命出塞,丰富了生活内容,抒写的边塞生活小令,很有特色。著有《饮水词》、《通志堂集》,又与徐乾学等编刻《通志堂经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