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赛音朝克图与民间文学
纳·赛音朝克图是蒙古族著名诗人,蒙古族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赛春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1937年曾留学日本。30年代开始用蒙文写诗。解放前后共出版诗歌、散文集二十多部,代表作为《压在苫笆下的小草》、《狂欢之歌》等。除此外还出版了中篇小说《春天的太阳照耀着乌珠穆沁草原》。
纳·赛音朝克图是一位少数民族作家,他在艺术上善于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学传统,善于运用本民族的语言艺术,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运用本民族人民中习见的比喻和哲理性的警语,学习蒙古族古典诗歌创造自己四行诗的新形式。他的叙事长诗《狂欢之歌》虽然在形式上采用的是一种参差错落的诗行,但却并非“马雅柯夫斯基”的楼梯式,而是蒙古民族民歌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创造。可见我们的诗人与其他少数民族诗人一样,不论他的作品具有什么风格,却仍然植根于草原生活和蒙古民族民间文学的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