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差地租第二形式(级差地租Ⅱ)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由于劳动生产率不同所引起的超额利润。 农业资本家,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进行集约化经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下降,但仍按劣等地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会带来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Ⅱ。说明如下表: (见第198页) 虽然级差地租Ⅱ和级差地租Ⅰ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表现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个别生产价格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由于级差地租Ⅱ是在租入土地以后出现的,所以在租约有效期内,便归农业资本家占有。但当租约期满缔结新约时,土地所有者会提高地租,级差地租Ⅱ就又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所以,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为了争夺级差地租Ⅱ,在租期长短上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土地 等 级 | 投入 资本 (元) | 平均 利润 (元) | 产量 (石) | 个别生产价格 | 社会生产价格 | 级差地租 | 全部 产品 (元) | 每石 (元) | 每石 (元) | 全部 产品 (元) | 形态 | 数量 (元) | 优等地 | 100 | 20 | 6 | 120 | 20 | 30 | 180 | Ⅰ | 60 | 追加100 | 20 | 7 | 120 |  | 30 | 210 | Ⅱ | 90 | 劣等地 | 100 | 20 | 4 | 120 | 30 | 30 | 120 |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