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红细胞形态检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红细胞形态检查

人体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中央部1/3染色较浅,称生理性淡染区。红细胞直径6~9 μm,平称7.2 μm,厚度边缘约2 μm,中央约1 μm,大小、形态、染色相差不多。平称直径小于6 μm,为小红细胞;平均直径大于10 μm,为大红细胞;平均直径大于15 μm,称巨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形态检查hongxibao xingtai jiancha

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除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变化外,尚有红细胞形态的改变。例如,红细胞大小不均,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大小可有显著差异,大细胞增多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小细胞增多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镰形红细胞,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等。

☚ 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 ☛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形态检查

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除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变化外,尚有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制备血膜涂片,用Wright或Giemsa染色观察末梢血液中红细胞形态,结合红细胞指数,可借以作出贫血的形态及病因学分类。正常红细胞经染色后呈淡红色,直径6~9μm,平均7.2μm,厚约2μm,呈双凹盘状,中央染色较边缘略淡。病理性异常可表现在大小、形态、染色及结构等方面,较常见的红细胞形态异常如下:
红细胞大小不均: 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大小可有显著差异,常表现以大红细胞或小红细胞为主。大小不均的程度可用轻度、中度和显著表示。红细胞平均直径>9μm者称大红细胞,<6μm者称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可增高、正常或减低。大红细胞增多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红白血病、也可见于肝脏病、胃切除术后和恶性肿瘤经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巨红细胞: 特别巨大,在染色涂片上呈深染。直径可达15~25μm,厚度增大。这种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容积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都明显增加。多见于恶性贫血。观察时应和染色较淡的大红细胞相区别。
低色素性小红细胞: 多数红细胞直径<6μm,因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常呈淡染,严重时仅于胞浆边缘有一圈红色,形成环形红细胞,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也见于地中海贫血、铁利用障碍性贫血和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球形红细胞: 因类似球形而得名。其染色较正常红细胞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直径小于正常而厚度则大于正常。球形红细胞不能呈緡钱状排列,脆性显著增加,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球形红细胞可占红细胞数的30%以上。此外,也可因各种毒物、烧伤、感染等因素,使红细胞表面发生损伤而导致球形红细胞增多。
椭圆形或卵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卵圆形、棒形或腊肠形,其中以椭圆形为主,故总称为椭圆形或卵圆形红细胞。可见于正常人,但一般<15%。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时超过25%。其它如地中海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也可增多。
镰形红细胞: 也称镰形细胞,其两端尖锐狭长,形似镰刀,故名。由于此种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S,在缺氧条件下,此种异常血红蛋白分子由于溶解度降低而发生纤维状聚合,致使红细胞呈镰刀状,称为红细胞镰变,给氧可使之恢复原形,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心部分染色较深,中心的四周染色浅而近缘部分染色又深,其形态很象靶标。在湿片中不出现此种变化。靶形红细胞主要见于地中海贫血,轻型者不超过10%,重型者可达30%以上;也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血红蛋白C病,以及重症缺铁性贫血和脾切除术后。
棘形红细胞: 红细胞表面具有5~10个狭长伪足状突起,突起长度可达细胞直径之半,细胞大小正常。棘形红细胞主要见于棘形红细胞增多症 (先天性β脂蛋白缺乏症),偶见于地中海贫血、慢性肝病、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肝炎、获得性低β脂蛋白血症等。正常人血中不超过0.3%。
泪滴状红细胞: 红细胞呈泪滴状或梨状,多为正色性或多染性,几乎在所有骨髓纤维化病人的血片中均可见到。对诊断有意义。
碎裂细胞: 为直径<3μm的碎裂红细胞,在各种贫血时均可出现。其形态多样,常呈头盔样、三角形、梨形、星形或不规则状,见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溶血性贫血的发作期或严重烧伤几小时后患者的血片中。多由于微血管阻塞,红细胞在循环中被挤压或被纤维素切割破裂所致。
口形红细胞: 因其中心淡染区为一条长孔 ,形似口微张,故名。正常血片虽可见到,但<4%。增多则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Rh Null病、某些伴有红细胞膜钠透过性增加的溶血性贫血和肝病。
皱缩红细胞: 其外形不规则,边缘有短而钝的刺样突起,间距较均匀,见于尿毒症、癌肿、急性铅中毒等,有时也见于干燥过慢的涂片。
多染性红细胞: 经Wright染色后,呈灰红色或浅灰色的红细胞,胞体稍大,为中幼红细胞失核而成。增多表示红细胞增生活跃,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和多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内含有粗细不一、多少不等的深蓝色颗粒,是核糖核酸的聚集物,胞体较大,是中幼红细胞失核而成。偶见于正常人血中,但不超过0.3%。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百分率增高,提示骨髓中红细胞增生旺盛,常见于地中海贫血、恶性贫血和白血病治疗后等。也见于铅、铋、银、汞及苯胺等中毒。
含包涵体红细胞: 红细胞可含下列各种包涵小体:
❶环状体(Cobat环)。为红细胞中“8”字形或圆形环状体,染紫色、紫红色或红色,可能是幼红细胞分裂时遗留下来的核膜残迹;
❷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为红色圆点状,大小约0.5~2μm,一至数个不等,乃幼红细胞核碎裂的遗迹。环状体和染色质小体常同时出现于一个红细胞中,此红细胞也常呈多染性或嗜碱性。多见于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脾切除术后等,也偶见于恶性贫血和其它大红细胞性贫血;
❸核碎块。系遗留于红细胞中的核碎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较粗大、紫红色小块。见于慢性红血病和增生性贫血;
❹嗜天青颗粒。呈弥散性细小红点状,为有核红细胞的核溶解后所遗留,可出现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白血病和地中海贫血;
❺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用特殊染色才能见到,为红细胞内一至数个深蓝色圆形物,大小约1~3μm,常在红细胞边缘部分,偶见于红细胞外。其不同于网织红细胞处是不呈网状排列,量较多。主要见于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含血红蛋白F(HbF)的红细胞: HbF即胎儿血红蛋白,在普通染色涂片上不能识别。利用HbF具有抗酸性的特点,将涂片用酸性缓冲液处理,再行伊红染色。含有HbF的红细胞呈鲜红色。红细胞染色愈深,HbF的含量越高,若红细胞中不含HbF,则红细胞不着色或仅留残影。新生儿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有60~80%为HbF,到2岁后降至2%以下,已不能用上法检出。患遗传性持久性胎儿血红蛋白症者,红细胞中含的血红蛋白为HbF。此外在地中海贫血、幼年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和Down综合征等都可检出含HbF的红细胞。
铁粒红细胞: 经普鲁士蓝染色后红细胞中有1~4个以上的蓝绿色含铁颗粒者,为铁粒红细胞,正常血中仅见0.5~0.8%,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及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增多。尤其在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不但在末梢血中可以见到较多的铁粒红细胞,同时在骨髓中还可见到多量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在缺铁性贫血时,血中的铁粒红细胞和骨髓中的铁粒幼红细胞都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缗钱状红细胞: 指在血片中多个红细胞叠合排列成串,似古代缗钱状。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或血浆中有异常蛋白时。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及伴有γ球蛋白增高的其它疾病。
有核红细胞: 正常仅见于新生儿末梢血液中。在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血病和心肺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末梢血中也常出现。
红细胞形态检查虽然在临床上对各种贫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单纯根据其形态变化作出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检查红细胞形态,应在染色和制片良好的涂片上观察。过厚的涂片,红细胞常重叠成堆,无法辨认,染色太深或太浅,可造成染色假象。复染标本不适于形态检查。此外,如血片干燥太慢,可造成红细胞形态改变。故检查时,应与这些人为造成的红细胞形态变异相鉴别。

☚ 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计数 ☛
0001520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