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田间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田间1916—1985安徽无为人 田间
田间
田间 田间1916—1985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人。1933年到上海光华大学读书,次年加入“左联”,并参加《文学丛报》和《新诗歌》的编辑工作。1935年起出版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底故事》等。1937年去日本。抗日战争后回国。创作抒情长诗《给战斗者》,以催人上阵的号角之声震动诗坛。1938年参加八路军,任战地记者。后到延安,与柯仲平等发起“街头诗运动”。他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诗,因其节奏急促、音调高昂,被闻一多誉为“擂鼓的诗人”。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等战役。1941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陕甘宁边区副主任。后投身土改斗争,写出了表现这一伟大斗争的叙事长诗《赶车传》。另有诗集《戎冠秀》《她也要杀人》等。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学讲习所主任、《诗刊》编委、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出版诗集《誓词》《马头琴歌集》《清明》《青春中国》等,长篇叙事诗《一杆红旗》。有《田间诗选》《田间诗文集》。 ☚ 杨周翰 陈其通 ☛ 田间 田间见“钱澄之”条 ☚ 北海 田有 ☛ 田间 田间1916.5.14—1985.8.30原名童天鉴。笔名有天涧、中国人等。安徽无为人。1933年到上海大学读书,次年参加“左联”,曾任《新诗歌》等刊物编辑。抗战爆发后,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延安,与柯仲平等人发起街头诗运动。不久,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晋察冀边区,在敌后坚持文艺宣传活动。建国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河北省文联主席和《诗刊》编委等职。他17岁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未明集》(每月文库社版),后又出版了《中国牧歌》(1936年)和《中国·农村底故事》(诗人社1936年版),揭露农村的黑暗,表现了民族的愤怒和阶级的仇恨,受到茅盾的好评。抗战初期,写了抒情长诗《给战斗者》(桂林南天出版社1943年版),以催人上阵的号角震动诗坛。在延安和晋察冀写了大量街头诗、传单诗,如《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义勇军》、《坚壁》等,传遍了前线和后方,为动员群众、鼓舞抗战情绪发挥了积极作用。闻一多曾称赞他是“时代的鼓手”。其作品还有《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冈卫们》(汉口生活书店1938年版)、《给战斗者》(桂林希望社出版,1943年)、《戎冠秀》(长诗,东北画报社1946年版)、《她也要杀人》(长诗,海燕书店1947年版)、《赶车传》(长诗,作家出版社。上卷,1959年版,下卷1961年版)等诗集。其中叙事长诗《赶车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收获之一。1949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明确提出诗歌创作要民族化、大众化、战斗化的主张。五十年代深入生活后,写出《马头琴歌集》、《太阳与花》等十多本诗集,赞美新中国,歌唱新生活。他的诗歌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在艺术上,早期曾受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用鼓点式诗行表现战斗的激情。以后努力吸取民歌的营养,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田兵 田贲 ☛ 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原名秉镫,字幼光,号田间、田间老人。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明诸生,崇祯时以明经贡京师。弘光时参加反对马士英、阮大铖的斗争。南京失陷后起兵抗清。桂王称帝后授庶吉士,官至编修、知制诰。桂林被清兵攻占后,一度削发为僧,名西顽。乱平归里,专心著述,自称田间老人。有《田间诗集》二十八卷、《田间文集》三十卷、《田间诗学》十二卷等。 田间tiánjiān❶田地里 处所 处所处(方处;去~;玩~) 所(所在;哨~;失~) 场 境(仙~)许(何~人也) 虚 党 地方 另见:地方 场所 住地 ☚ 处所 所在地 ☛ 空间 空间空 方分 另见:充满 天空 广阔 狭小 ☚ 空间 宇宙 ☛ 田 田田(农~;梯~;水~;稻~;豆~;桑~) 另见:作物 生长 田地 耕地 种植 ☚ 田 各种田 ☛ 里 里里(头里;就里) 际(脑~) 间(田~;心~) 底(底里) 奥(~室) 另见:中间 野外 内地 外地 旁边 ☚ 里外、中间 中间 ☛ 田地 田地田(田土;田畈;田洋;田垟;田亩;田莱;田种;田业;田野;田皋;田壤;田垌;田畴;田墅;庄田) 阡 畛(畛隰) 垌 垟町 撑口?庄地 畴土 畴亩 畴陇 西畴 地亩 陇亩 畎亩 垄亩畦亩 另见:作物 田 土壤 开辟 耕地 耕种 ☚ 田地 各种田地 ☛ 田间 235 田间1916—1985现代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自幼在农村上学,喜欢新文学。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读书。次年加入“左联”,并参加左联机关刊物《文学丛报》、《新诗歌》的编辑工作,主编《每月诗歌》。1935年出版诗集《未明集》、《中国诗歌》等。同年去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在上海、武汉等地参加救亡活动,发表了政治抒情长诗《给战斗者》。1938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不久到延安,与柯仲平等发起“街头诗运动”,写出《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等短诗。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随西战团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斗。1941年任边区“文协”副主任。翌年到盂平县任宣传部长。1943年至1949年先后任冀晋区党委的《新群众》杂志社长、雁北地区和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协创作办公室主任、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创作有叙事长诗《赶车传》、《戎冠秀》,另有诗集《马头琴歌集》等。 ☚ 柳青 郭小川 ☛ 田间 田间1916—1985Tian Jian现代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自幼在农村长大,后到无锡、南京、上海等地求学。1934年在上海参加“左联”,并从此开始创作诗歌。早期诗作结集出版的有《未明集》(1935)、《中国牧歌》(1935)、《中国农村的故事》(1936)。这些诗作显示出田间对农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诗歌大众化的艺术追求。 ☚ 路翎 殷夫 ☛ 田间 田间现代著名诗人。生于1916年,卒于1985年。原名童天鉴,笔名田间。安徽无为人。1933年,田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读书,1934年,加入 “左联”,并参加《文学丛报》和《新诗歌》等进步杂志的编辑工作。1936年,田间出版了他的处女作 《中国牧歌》和 《中国农村的故事》,诗集一经出版,便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查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田间从上海来到武汉,之后不久又到晋东南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做战地记者。1938年,田间到达延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边区成立文协后,田间便任文协副主任,其后又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雁北地委秘书长、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田间出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创作部副部长、文学讲习所主任、《诗刊》编委、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田间一生创作的诗歌作品十分丰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诗集《给战斗者》、《誓辞》、《我的短诗选》、《马头琴歌集》、《天山诗草》、《戎冠秀》、《赶车传》、《非洲游记》、《田间诗抄》等,散文和诗评集《板门店记事》、《海燕颂》、《新国风赞》等。田间的诗歌贴近现实、贴近社会,大多取材于现实,表现战斗生活,闻一多先生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 田汉 叶圣陶 ☛ 田间1916—1985诗人。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县人。1933年进上海光华大学读书,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从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未明集》、《中国·农村的故事》等。抗战初期,发表优秀长诗《给战斗者》。1938年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这时期出版的诗集有《给战斗者》、《呈在大风沙中奔走的岗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河北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继续从事文学创作,主要诗集是《赶车传》。 田间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1933年在上海光华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曾任《文学丛报》、《新诗歌》编辑及《每月诗歌》主编,相继出版了《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等诗集。1938年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不久到达延安,与柯仲平等人发起“街头诗运动”。其长篇抒情诗《给战斗者》震动了当时诗坛,因之被誉为“时代的鼓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晋区党委《新群众》杂志社社长、雁北地委秘书长、张家口市宣传部长,创作叙事诗《赶车传》、《戎冠秀》,中篇小说《拍碗图》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部副部长、文学讲习所主任、《诗刊》编委、《蜜蜂》主编、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作品另有《赶车传》、《马头琴歌集》、《英雄歌》、《田间诗抄》、《清明》、《天山诗草》、《长城行》等。 ☚ 侯运广 王淑明 ☛ 田间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无为县人。1933年进上海光华大学,次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参加“左联”刊物《文学丛刊》和《新诗歌》的编辑工作,主编《每日诗歌》,创作并出版了诗歌《未明集》、《中国牧歌》等。1937年春去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在上海、武汉等地参加救亡活动。1938年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中共雁北地委秘书长、中共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长等职。1949年后,被选为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人大常委、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代表作有《给战斗者》、《赶车传》、《长城行》、《田间诗抄》等。 ☚ 田守尧 方永乐 ☛ 田间 田间1916~1985现当代诗人。原名童天鉴。生于安徽无为县一地主家庭。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次年参与“左联”,开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现代诗坛,相继出版了表现中国人民苦难和斗争的《未明集》 (1935)、《中国牧歌》 (1935)、《中国·农村的故事》 (1936)等诗集。抗战初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不久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后到延安参与发起街头诗运动,诗作更趋成熟。诗集《给战斗者》 (1943)中的《给战斗者》以炽热的语言和沉重而激越的节奏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成为其著名代表作。另一些诗如《义勇军》、《给饲养员》和《曲阳营》等,则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崭新的思想面貌和钢铁般的战斗意志。这些作品将满腔的革命激情灌注于鼓点式的诗行,有如震撼读者心弦的战鼓,起了鼓舞人民的重大作用,他被闻一多称为“擂鼓的诗人”。其他诗集还有《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位们》和长诗《她也要杀人》等。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赶车传(第1部)》(1949)和建国后续写的第2至第7部,以车子和赶车人象征着我们的时代和人民,成功地塑造了贫农歌手石不烂、农村姑娘蓝妮、牧羊青年金娃以及区委书记、支部书记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中国农村解放前后的深刻变革和时代车轮继续前进的壮美景象。长诗结构宏伟,规模巨大,显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诗歌创作上的新成就。 ☚ 钟理和 刘白羽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