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絡石 絡石 luòshí 亦作“落石”,亦稱“石鯪”、“鱗石”、“明石”、“縣石”、“雲華”、“雲珠”、“雲英”、“雲丹”。以其攀援附生山石或牆上,故稱。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乾燥莖葉。莖枝圓柱形,赤褐色或棕褐色,葉對生,橢圓狀或卵狀披針形,色緑。主治風濕痹痛,癰腫吐血,產後惡露不盡。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絡石》:“一名石鯪,生川谷。”三國魏·吳普《吳普本草·草木類·落石》:“一名鱗石,一名明石,一名縣石,一名雲華,一名雲珠,一名雲英,一名雲丹。”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木藤 > 絡石 絡石 luòshí 亦稱“石鯪”、“石龍藤”、“懸石”、“耐冬”、“雲花”、“雲英”、“雲丹”、“雲珠”、“石血”。因其包絡石木而生,故稱。夾竹桃科。常緑攀援木質藤本。具氣生根。嫩枝有柔毛,含乳汁。葉對生,橢圓或卵狀披針形。夏季開花,白色,頂生或腋生,萼五深裂,反卷,瓣成右旋風車形。花冠碟狀,中部膨大,頂端五裂。蓇葖果雙生,黑色。花供觀賞,可提取芳香油。莖葉入藥。我國黄河流域以南均有分佈。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絡石》:“〔釋名〕石鯪、石龍藤、懸石、耐冬、雲花、雲英、雲丹、石血、雲珠。”參閱宋·唐慎微《政和證類本草·絡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