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紫花地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zǐhuādìdīng

亦稱“箭頭草”,“獨行虎”、“羊角子”、“米布袋”。堇菜科。多年生草本,葉基生,有長柄,卵狀披針形。春夏開花,淡紫色,花瓣五片,側瓣有毛,下方一片擴大,基部有管狀距。蒴果橢圓形。地被植物,亦供藥用。產於我國各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紫花地丁》:“〔釋名〕箭頭草、獨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紫花地丁【同义】总目录


紫花地丁独行虎

独行虎/鬼钗/无声虎/房苑/梨盖/支兰/牙子/狼子/绿叶绿花草/绿花绿叶/媚草/甘泽/白泽/鬼丑/拒冬/行唐/横唐/马豆/鹿葱/憨葱/乌头/乌喙/僧鞋菊/千秋/昌明童子/独白草/奚毒/鸳鸯菊/白幕/鬼蒟蒻/鬼头/鬼芋/蒻头/水玉/地文/守田/和姑/痰宫劈历/七叶一枝花/重台/九臼/马目毒公/鬼药/独荷草/独脚莲/乌扇/鬼扇/黄远/黄杜鹃/黄踯蠋/败华/鱼毒/鱼尾草/闹鱼花/红桂/茵蓣/猴蒜/观音莲/烂肠草/黄藤/断肠草/火焰草/赤网/迎阳子/兔缕/野狐丝/王女/蒙/玄及/栽秧藨/木莓/悬钩/蚕莓/蛇藨/番木鳖/土青木香/独行根/盍合子/黑丑

☚ 戴星   独行虎 ☛

紫花地丁herba violae

清热解毒药。出《本经逢原》。见《活兽慈舟》。又名地丁、地丁草、紫地丁、辽堇菜。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的干燥或新鲜全草(图)。除去杂质,洗净,切碎,晒干。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苦,寒。入心、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活兽慈舟》:“泻火,溃坚,消肿。”主治:❶喉风,配大蓟、黄丹、蒲公英等(《抱犊集》)同用。
❷牛疔疮火毒,与大黄、金银花、指甲花、山慈姑、一枝蒿、芭蕉油等配伍,如解毒清火汤(《活兽慈舟》)。
❸恶疮肿毒,红热肿痛,与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金银花等同用。
❹乳痈,与蒲公英、金银花、生甘草等同用。
❺蛇咬伤,用鲜品取汁服。牛、马60~120克;猪、羊30~60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含甙类、黄酮类、蜡(为蜡酸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花含蜡,蜡中含饱和酸(主要为蜡酸)、不饱和酸、醇类及烃。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醇提取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尚有清热、消肿、消炎等作用。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药名。出《本经逢原》。又名地丁草、箭头草、堇菜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 的全草。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苦,寒。入心、肝经。清热,解毒,消肿。
❶治疔疮,痈肿,丹毒,瘰疬,毒蛇咬伤。内服并捣敷。
❷治目赤肿痛,咽炎,黄疸型肝炎,肠炎,痢疾。煎服: 15~30g(鲜品,30~60g)。本品含苷类、黄酮类、蜡 (为虫蜡酸及不饱和酸等的酯)。预试还含大量黏液质和有弱的溶血作用的物质。全草含棕榈酸、琥珀酸、双羟基苯甲酸、地丁酰胺、磺化聚糖、多糖等,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葡萄球菌与卡他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

紫花地丁neat philippine violet

Viola philippicaCav. ssp. munda W. Beck.,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东北、华北,山东、陕西、甘肃、长江流域以南,西至西藏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缅甸亦产。植物体被白色短柔毛。主根长而粗。根状茎短。叶基生,通常为矩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钝,基部近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齿;托叶披针形。花单生于花葶上,有2枚线形苞片,萼片5枚;花瓣5枚,淡紫色,下部最大一枚有长管状的矩,侧瓣有毛;雄蕊5枚;子房上位,3心皮,1室。蒴果椭圆形。全草药用,清热解毒,除脓消炎。根捣烂外敷痈疮,可排脓生肌,根煎水可止痢。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Zihuadiding

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叶基生,叶片舌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楔形或截形,具圆齿;托叶基部与叶柄合生。花紫堇色或紫色,两侧对称;萼片5,卵状披针形;花瓣5,下一花瓣连距长14—18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3心皮合生,1室,侧膜胎座。蒴果,3瓣裂,具多种子。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为春日常见野生草花。

☚ 三色堇   仙人掌 ☛

紫花地丁zǐ huā dì dīng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紫花地丁(13)。药名。
【基原】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üiola yedoensis Mak.的带根全草。
【别名】 箭头草(《本草纲目》),独行虎(《本草纲目》),羊角子(《秘韫》),米布袋。
【性味】苦,辛,寒,无毒。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疔疮,乳痈,肠痈,丹毒及毒蛇咬伤。《本草纲目》:“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用法用量】 10~16g,煎服或作散剂。外用适量。

紫花地丁zǐhuādìdīng

中药名。出《本经逢原》。别名地丁草、箭头草、堇菜地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 sis Mak. 的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苦, 辛寒。入心、肝经。清热, 解毒, 消肿。治疔疮、痈肿、丹毒、瘰疬、毒蛇咬伤, 内服并捣敷。治目赤肿痛、咽喉炎、黄疸型肝炎、肠炎、痢疾, 煎服: 15 ~ 30 克; 鲜品30 ~ 60 克。本品含苷类、黄酮类、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甲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又名地丁草、箭头草。始载于《本草纲目》。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的全草。春至秋季挖取带花果的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全草多皱缩成团。主根呈长圆锥形,直径1~3mm,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cm,宽1~2cm,基部截形或稍呈心形,先端钝,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柔毛; 叶柄细长,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通常三角状裂开,内有淡黄色多数种子。气微,味微苦。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本品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疔疮、丹毒、痈疽、发背、乳痈、瘰疬及一切无名肿毒等属于阳证热证者。如与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可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除内服外,并可用鲜品捣汁外敷。《医宗金鉴》的五味消毒饮,即本品与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背天葵草同用,治疗疔疮肿毒、乳痈、败血症等。本品单味研末,可治黄疸内热。与红藤、败酱草同用,可治肠痈。与蚂蚁草、黄芩同用,治痢疾、泄泻。据报道: 本品与野菊花、连翅制成复方紫花地丁注射液,用于扁桃体炎、肺炎、盆腔炎等。此外,治疗毒蛇咬伤,用鲜品捣汁内服。药渣加雄黄少许,调敷患处。煎服,15~30g; 鲜品,30~60g。外疡属寒证阴证,漫肿无头,不赤不肿者禁用。
实验研究: 紫花地丁全草含甙类、黄酮类、蜡(为蜡酸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

☚ 蒲公英   甜地丁 ☛

紫花地丁zi hua di ding

Chinese violet

紫花地丁

Chinese viole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