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紫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紫玉zǐ yù

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的代称。陈陶《题僧院紫竹》: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

紫玉

紫玉

古代爱情传说。见辑录于晋干宝撰《搜神记》卷十七。相传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才貌俱佳,钟情于儒生韩重。韩重去齐鲁地方求学,临行嘱父母派人去求婚。吴王不允,紫玉愁苦郁闷而死,葬于阊门外。三年后韩重回来,悲痛欲绝,带着祭品去紫玉墓前吊唁。紫玉的灵魂从墓中走出与他相会,并邀在墓中设酒宴款待,留他三日三夜,尽了夫妻之礼。临走时紫玉拿出一颗直径一寸的明珠送给他。韩重出来,去到了吴王那里述说了他和紫玉相会的经过。吴王大怒,要把他抓起来。他逃到墓前向紫玉诉说了会见吴王的经过。紫玉说:“不用担心,现在我就去见父王。”吴王正在梳妆,忽见女儿归来,大吃一惊,又悲又喜。紫玉给父王讲了韩重到墓前祭悼,因感其情义和他见面并赠以明珠的事。吴王的夫人听到这些话,跑出来要抱住她,但紫玉像一缕轻烟一样地消逝了。此条亦见《艺文类聚》八四、《太平御览》五七三、七六一、八○三、八○五引作《搜神记》;本事见《录异传》。

☚ 李寄   王祥 ☛
紫玉

紫玉

亦题《吴王小女》、《吴女紫玉传》、《紫玉与韩重》、《韩重》。东晋志怪小说。干宝撰。原载《搜神记》卷十六。《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太平御览》卷五七三皆引载(文各有异)。《绿窗女史》、《五朝小说》、《旧小说》皆录载。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李格非等《文言小说》、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皆录选。作品叙写人鬼恋爱事: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很爱童子韩重,同他私定终身。后来韩重去齐鲁游学,临走前请父母代他求婚。吴王怒而不允,紫玉抑郁而死,葬阊门之外。韩重归来后,闻其情况,即往吊于墓前。他哭泣哀恸,紫玉之魂就从墓中出来,同他相见,二人感伤不已。紫玉邀请他还冢,二人在墓中住了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分别时,紫玉取径寸明珠以赠韩重。吴王见到明珠,以为韩重掘墓得珠,要治其罪。紫玉鬼魂又来见吴王,说明真情。吴王夫人闻之,出抱紫玉,紫玉如烟一样消逝。故事控诉了剥削阶级的婚姻制度的罪恶,歌颂了青年男女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小说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以情纬文,以情写人,“情”是全文的灵魂。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吴王夫差小女,年十八,才貌具美”,一个是“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郎才女貌,钟情相爱,“私交信问,许为之妻。”这种私订终身,在当时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非礼”之举,然而他们却因情而“私”,为情竟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可见情的力量,会 把“礼”结成的网冲破。然而,他们的痴情竟被吴王无情扼杀,结果,紫玉因感情郁结而离开了人世。她的死,是爱情力量的又一次高扬,有其感人的悲剧力量。后面韩重哭坟,人鬼相会,尤其是紫玉鬼魂的哭歌,歌词浓情蜜意,哀婉缠绵,催人泪下,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紫玉的形象是至情的化身,浸润着人性美和人情美。小说构思精巧,结构完整,描写细腻,语言清隽,是六朝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紫玉传说的雏形最先记录在《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但其故事极为简单,描写也很粗疏。《搜神记》此故事脱胎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录异传》、《灵鬼志》、《太平寰宇记》、《情史》、《艳异编》等皆载此故事。《异苑》卷六、《稽神异苑》所载“刘元”,记刘元与紫玉相见事,则是这一故事的异变。

☚ 秦巨伯   吴王小女 ☛

紫玉

紫玉

即《江岩》。

☚ 江岩   范晔 ☛
紫玉

紫玉

中国古代神话。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卷一六:“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女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求婚。王怒,不与女。玉结气死,葬阊门之外。
“三年重归,诘其父母。父母曰:‘王大怒,玉结气死,已葬矣。’重哭泣哀恸,具牲币,往吊于墓前。玉魂从墓出,见重,流涕谓曰:‘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度必克从大愿,不图别后遭命奈何?’玉乃左顾宛颈而歌曰:‘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儿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歌毕,歔欷流涕。要重还家,重曰:‘死生异路,惧有尤愆,不敢承命。’玉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别,永无后期,子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欲诚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其言,送之还冢。玉与之饮宴,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临出,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
“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王大怒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趣收重。重走脱,至玉墓所诉之。玉曰:‘无忧,今归白王。’王妆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斋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 蒋济亡儿   紫姑神 ☛

紫玉

 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女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求婚。王怒,不与女。玉结气死,葬阊门之外。三年,重归,诘其父母。父母曰:“王大怒,玉结气死, 已葬矣。”
 重哭泣哀恸,具牲币,往吊于墓前。玉魂从墓出,见重,流涕谓曰:“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度必克从大愿。不图别后,遭命奈何!”玉乃左顾宛颈而歌曰:“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歌毕,歔欷流涕,要重还冢。重曰:“死生异路。惧有尤愆,不敢承命。”玉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别,永无后期。子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欲诚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其言,送之还冢。玉与之饮宴,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临出,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
 重既出,遂诣王, 自说其事。王大怒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趣收重。重走脱,至玉墓所诉之。玉曰:“无忧。今归白王。”王妆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 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搜神记》堪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干宝撰《搜神记》三十卷。但是书至赵宋时已散佚。今存二十卷是后人从诸书缀辑而成的,阙佚尚多,亦有误入他书者。鲁迅称之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至于诸如《紫玉》、《韩凭夫妇》、《董永》等名篇,唐宋以来许多书都引作出自《搜神记》,其真实程度就无需怀疑了。本篇《紫玉》又见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录异传》等书。
 《搜神记》的作者干宝“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即该书主要取材于前代史籍著录和当时的逸闻传说。全书共四百六十余篇,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书中保存的一些优秀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搜神记》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不仅至今广泛流传于民间,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家及其作品,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种梨》是由卷一《徐光种瓜》演化而来;明代短篇《董永遇仙传》乃至今天仍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天仙配》是发展了卷一中《董永》的故事;关汉卿的《窦娥冤》取材于《东海孝妇》;鲁迅先生的《铸剑》则取材于《干将莫邪》等等。可见《搜神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搜神记》卷十六《紫玉》就是一篇优秀的传说故事。吴王小女紫玉与童子韩重相爱,私订终身。吴王不允,紫玉悲愁而死。后来韩重到紫玉墓前吊唁,紫玉显魂与韩重相见并约韩重到墓中饮宴,“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
 在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中,常常以离魂托梦,化仙化物等情节处理男女爱情题材,如《搜神记》中《紫玉》、《谈生》、《河间郡男女》;后世文学作品中《梁祝》、《白蛇传》等,其源盖出于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搜神记》更是集幽魂梦幻、死而复生、神祇灵异之志怪大观。作者干宝“性好阴阳术数”,据《搜神后记》记载,干宝之父干莹死后,其母因妒嫉,把干莹的宠妾活活推入墓中陪葬。十年后干宝母丧,开墓与干莹合葬时,家人发现莹妾仍有气息,而后竟复苏。自言宝父常给以饮食,与之共寝,恩情如生。又云干宝之兄也曾气绝复生,并自言见天神之事。干宝感于此,遂撰《搜神记》。小说中紫玉的死后显魂,显然是合于作者的写作思维轨迹的。干宝写《搜神记》目的是以“发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序》),其心是昭然的。《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刘惔听罢干宝讲《搜神记》后,称干宝是“鬼之董狐”。《紫玉》是以紫玉显魂、赠珠、化烟等情节表现不自由的爱情婚姻悲剧,作者这样处理情节是有其现实生活基础的。这是当时社会中青年男女要求爱情婚姻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的体现。《紫玉》所反映的正是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的社会问题,歌颂了女主人公紫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紫玉》在《搜神记》中属于结构比较完整的一篇,它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吴王夫差小女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一个是“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六朝人本迷信,“有道术”便是有才。可见郎才女貌之说古已有之。“女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中国封建社会婚姻悲剧大多起于这个“私”字。私下相爱、私订终身、直至私奔等都是强烈触及封建礼教这根敏感神经的。结果“王怒,不与女”,造成“玉结气死”的悲剧。故事的高潮是在人死之后,这里可看出作者构造全篇的精妙布局,韩重游学回来,听说紫玉死去的消息后“哭泣哀恸”,并去紫玉墓前吊唁。紫玉显魂与之相见并唱出“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成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这几句歌词表达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悲愤控诉,同时把情节推向最能震撼人心的高潮,真是凄凄惨惨之声流露于字里行间。紫玉之魂约韩重到墓冢之内“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更是对封建礼教的大逆不道,尽管是悲剧,但毕竟是尽了人鬼之间的“夫妇之礼”,这不免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其内涵却尽是苦涩。
 《紫玉》故事的结尾非常耐人寻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吴王夫人听见女儿紫玉的声音,赶紧出来抱住她时,她竟化作一缕青烟消逝了。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吴王夫妇是爱女儿的,但他们作为封建制度的代表,容不得女儿私订终身。女儿死了,这个悲剧难道不也是他们本身的悲剧吗?鬼神传说,往往更富于戏剧色彩,它可灵活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与倾向性,《紫玉》中灵魂不灭,人鬼团聚客观上也嘲讽了封建制度。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紫玉》正是体现了这种悲剧力量之所在。

紫玉zǐ yù

紫竹箫,或泛指箫笛等管乐。陈陶《题僧院紫竹》:“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

紫玉

紫玉zǐyù

┃┃ 紫竹的别名,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故以之代乐器箫、笛。唐·陈陶《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清·纳兰性德《琵琶仙》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 雁柱   遏云 ☛

紫玉

❶指吴王夫差早死的小女儿。清洪昇《长生殿·看袜》: “哎红颜断气,一似青冢荒凉,紫玉销沉。”
❷泛指殉情身亡的少女。清吴伟业《萧史青门曲》诗: “青萍血碧它生果,紫玉魂归异代缘。”
○ 紫玉成烟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其他 > 紫玉
紫玉  zǐyù

傳說中的祥瑞之物。其說始見於漢。《藝文類聚》卷八十三引《禮斗威儀》:“君乘金而王,則紫玉見於深山。”《宋書·符瑞志下》:“黄銀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則黄銀紫玉光見深山。宋明帝泰始二年八月,於赭圻城南得紫玉一段,圍三尺二寸,長一尺,厚七尺。”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篪笛 > 紫玉笛 > 紫玉
紫玉  zǐyù

即紫玉笛。或泛指簫、笛類吹樂器。清·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詞:“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古代名物 > 珍寳類 > 珠玉部 > 玉 > 紫玉
紫玉  zǐyù

紫色玉,故名。古以爲瑞物。《藝文類聚》卷八十三引《禮斗威儀》:“君乘金而王,則紫玉見於深山。”《宋書·符端志上》:“王者不藏金玉,則黄銀紫玉光見深山。”南朝·梁元帝《東宫薦石門侯啟》:“紫玉見稱,黄金爲貴。”

紫玉

紫玉

古人多截紫玉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的代称。南唐·陈陶《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

☚ 鸾箫   凤管 ☛

紫竹【同义】总目录
紫玉紫竹
紫玉

紫玉

紫竹的别名。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 潇碧   潭竹 ☛

箫【同义】总目录
箫玉箫紫玉鸾箫石弦吹云筝
各种颜色的玉

各种颜色的玉

有彩色的玉:藻玉
带红色的玉:
赤色的玉:璚 璊玧 赤玉
青绿色的玉:碧(碧玉)
翠绿色的硬玉:
白色的玉:白玉
似玉的白色美石:瑀 瑛
没有斑点的白玉:无瑕白玉 无瑕之璧无瑕之玉
黄色的玉:黄玉
紫色的玉:紫玉
黑色的玉:黑玉 玄玉
青黑色的玉:青玉 苍玉
蓝绿色的硬玉:翡(翡翠)

☚ 玉石   各种用途的玉 ☛

紫玉zǐ yù

❶紫色的玉石。《宋书·符瑞志》:“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光见深山。”
❷古人多截紫竹为笛,故以代称箫笛。陈陶《题僧院紫竹》:“霞杯传缥叶,羽管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