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紫外线消毒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为波长介于16~397nm的电磁波。其光子能量不足使原子或分子电离,故属非电离辐射。1926年,McKinley发现紫外线能使病毒灭活。1928年,Gates测定了各种波长紫外线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并确定杀菌力最强波段为250~270nm。紫外线可用紫外线灯发生,对各种微生物均有一定杀灭能力,已广泛用于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空气与水的消毒。 紫外线杀菌作用的强弱,随微生物种类而异。在细菌中,革兰阴性菌较革兰阳性菌易于杀灭; 繁殖体较芽胞易于杀灭。但有例外,如革兰阴性的伤寒杆菌比革兰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难于杀灭; 黑曲霉孢子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比枯草杆菌芽胞大15倍。各类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差别也很大。抵抗力较小的流感病毒比革兰阴性菌还易于杀灭,而抵抗力强的肝炎病毒,其抗力可比细菌繁殖体强10~100倍。此外,同种微生物芽胞比繁殖体的抵抗力强2~10倍;不同株的抵抗力也不全相同; 同一株的抵抗力,处于稳定期者较处于对数生长期者强。 紫外线对各种微生物的杀灭剂量(概值)
注:测定条件为,每毫升自来水中含微生物106~107个,水深2cm。 紫外线的杀菌力与其照射时间和强度成正比。其强度又与光源和被照射物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紫外线穿透力弱,灯管上的灰尘或油垢均可妨碍其透过,故须经常擦净。灯管在长期使用中,受紫外线作用发生一定变性,亦可影响其穿透。一般紫外线灯总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000h。尘粒、杂质与多数介质对紫外线的穿透亦均有影响,如含有尘粒800~900个/m3的空气,只可透过70~80%; 2.5cm及15cm深的蒸馏水只能透过97~98%及81~90%;0.1~5mm厚的酒、果汁、黑醋和蛋清只能透过10%; 3mm厚的有机玻璃只能透过10~20%; 糊窗纸只能透过20~40%; 2mm厚的窗玻璃则完全不能透过。市售紫外线灯之设计大都于27℃左右时杀菌力最强,温度过高和过低均可降低其杀菌作用。温度低至4℃时可降低65~80%,一般不宜低于20℃。相对湿度较高时,空气中尘粒因吸潮变大,不利紫外线穿透,而降低其杀菌力。相对湿度从33%升至56%时,杀菌力可减少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消毒时相对湿度一般不宜超过50%。 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可将灯管悬于天花板下或装于墙壁上,离地约2.5m。无人时照射用,每10~15m2可装30W灯管2支。有人时照射用,灯管装量减半,并安装反射罩(见图1),使光反射到天花板上,不直接照射到人体。一次照射时间不宜超过2h。此外,尚可使用移动式装置照射(见图2)。该装置以直径30cm铝制圆筒为外壳,内壁装4支30W紫外线灯,一端装风扇。使用时,风扇转动迫使空气流经紫外线甬道,每分钟可消毒空气20m3以上。将紫外线灯装于空调系统滤器后之管道内,亦可获得较好消毒效果。在建筑物出入口门框上部及左右,安装5支20W带反射罩的紫外线灯,可形成紫外线屏幕,使进出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少92~99%。紫外线空气消毒常用于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实验室以及其他公共场所。 ![]() 图1 固定式紫外线空气消毒 ![]() 图2 移动式紫外线空气消毒装置 用紫外线消毒水,可不增加水的杂质,不改变水的气味。消毒时可于水道中装紫外线灯照射。水质应清洁,水深不宜超过2cm,灯管不宜浸于水中,以免降低灯管温度减少紫外线输出强度。此法可用于饮水及饲养某些忌氯生物用水的消毒(见“生活饮用水消毒”条)。 用紫外线消毒固体物品表面,须面面照到。物品与光源相距不宜超过1m。用30W灯管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min。光滑表面较粗糙不平表面的消毒效果好。微生物接种箱内消毒,箱底紫外线强度不应低于40μW/cm2。如用紫外线灭活疫苗,其抗原性较用化学药物或热力灭活者为优。 紫外线可引起眼炎与皮肤病变,应避免长时间直接照射。必要时,可戴用防护眼镜与穿着防护服。空气受紫外线照射可形成臭氧。臭氧对眼有刺激作用,浓度超过5~10ppm,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疼等症状; 长时间吸入,可引起呼吸道炎症。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场所应防止空气中臭氧积累。 ☚ 热力消毒 电离辐射消毒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