糁 糁❶粉状、粒状物。诗词中借指落花。周邦彦《大酺》(对宿烟收):“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❷抛撒。李玉《贺新郎》(篆缕销金鼎):“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 ☚ 精神压一 漂兀 ☛ 糁 糁sān洒落(粉状、粒状的东西)。毛滂《小重山·春雪小醉》:“门外东风糁玉尘。曲房花气蔼,博山香。”(2—667)玉尘,指雪。杨无咎《蓦山溪·和徐侍郎木犀》:“叶间金粟,蔌蔌糁枝头。黄菊嫩,碧莲披,独对秋容瘦。”(2—1187)广州方言、江苏嘉定方言,宝山方言说这词。 ☚ 散诞 骚骚 ☛ 糁读音sh·en(-),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桑感切,上,感韵。 ❶谷类磨成的碎粒。如:玉米糁子。 ❷杂。《仪礼》:“注:“糁,杂也。” 上一条: 甡 下一条: 糝
糁读音s·an(ˇ),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桑感切,上,感韵。 ❶以米和羹。 ❷米饭粒儿。 上一条: 㕘 下一条: 糝 糁扇shǎn粘。例:苞谷 (zèn)儿稀饭,熬地粘(rán)~~得好喝。 ❍ 咥了一老碗粘(rán)~~的粘面。 《释名》:“糁,粘也,相粘 也。”
糁砧zěn也作“ ”、“籸”。粮食加工后的碎滓。例:用磨子剌些苞谷~~,熬稀饭喝。 ❍ 把豌豆剌碎~~给牲口作精饲料。 《说文》:“ ,以米和羹也。糁,古文 从参。”《玉篇》:“籸,粉滓也。” 糁1. 粘附。俗语:“泥里娃娃泥里糁。” 《白鹦哥盗桃》(贤孝):“黑驴子驮着一口袋面,黑驴子糁成个白蛋蛋。” 《马五哥》(小曲子):“一把麸子一把面,给我的五哥糁血手。2. 比喻揩油。俗语:“干指头糁盐。”
糁把米、土豆等入锅煮熟,撒适量面粉搅匀,这撒面粉搅匀的过程凉州叫“糁”或“糁面”。《十道黑》(小曲子):“大脚丫头下厨房,糁不来糁饭糁(三)道黑。”或作“散”。《爱情花儿》:“干拌炒面没味子,新豆面散散饭哩。” 糁糝《广韵》桑感·感;sǎm‖sǎn散落;洒上:~药粉sǎm yóhhǔn(洒药末) ❍ 路面~一层沙较滑loôbbîn sǎm zít díng suā kāh bbuê gút(路面洒上一层沙,比较不会滑)。唐·李白《春感》:“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明·焦竑《焦氏笔乘·医方》:“又傳壽星散,專治惡瘡,痛不可當者,糁之不痛;不痛者糝之即知痛。”清·蒲松齡《聊斋志异·婴宁》:“至舍後,果有園半畝:細草鋪氈,楊花糝徑。”
◇ sǎm 胡乱:滥~lâmsǎm(胡乱) ❍ ~讲sǎm gǒng(乱说) ❍ ~想sǎm sniû(胡思乱想)。 糁糝{}五6945①名饭粒。⑴吴语。江苏无锡薛典〖 〗。浙江定海。民国《定海县志》:「今谓饭屑曰饭糂,亦作~。」⑵闽语。福建建阳〖 〗。②名用麦仁做的荤汤。中原官话。山东枣庄〖Sa55〗、郯城〖sa55〗。③名以米和的羹。闽语。广东汕头。翁辉东《潮汕方言・释食》:「~,古文糂作~,以米和羹也。《周礼・天官》注:『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曰~。』」④动撒。⑴粤语。广东广州〖 〗。~啲盐好食撒点儿盐好吃‖菜好淡,~啲盐落去喇菜很淡,撒点儿盐吧‖食鸡粥要~啲胡椒粉。⑵闽语。福建厦门〖 〗。路面~一重层沙‖~白糖。⑤动敷;上。闽语。福建永春〖 〗。~淡泊药上一点药。⑥动骗人。闽语。福建永春〖 〗。用次品~侬用次品骗人‖伊用否药~侬他用坏的药去骗人。⑦动诬赖。闽语。福建永春〖 〗。伊会~侬,着细顺他会诬赖人,要小心。⑧形胡乱。闽语。福建厦门〖 〗。~说胡说‖~做乱做。   糁糝sǎn饭粒 △ 饭~。 另见707页shēn。
糁糝shēn谷物磨成的小碎粒 △ 玉米~儿。 另见685页sǎn。 糁(一)shēn (二)sǎn【辨形】 左是米,一捺变点。14画。形声。 【辨义】糁(一)shēn谷类磨成的碎粒:玉米糁儿。 〔雪糁〕〈方〉霰(xiàn),下雪前或下雪时,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也叫雪糁子。 (二)sǎn 〈方〉米饭粒儿:饭糁|米糁。 【辨析】 二音近义,都可指“粮食碎粒”。区别在于: 一、指称对象不同:糁(一)shēn指谷类磨成的、未煮的碎粒;(二)sǎn指未磨碎的、煮熟的饭粒。 二、语音归属不同:糁(一)shēn是普通话音;(二)sǎn用于方言词语。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飯食部 > 諸雜 > 糝 糝 sǎn 飯粒,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作魚鮓》:“炊粳米飯爲糝,以茱萸子白鹽調和。”《續傳燈録·普賢元素禪師》:“囊無繫蟻之絲,厨乏聚蠅之糝。”《說文·米部》“糂”清·段玉裁注:“今南人俗語曰‘米糝飯’,糝謂孰者也。” 糁糝sǎn❶ 以米粒和羹。《吕氏春秋·慎人》:“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 ❷ 蒸熟的米粒。《齐民要术·作鱼鲊》:“鱼上多与~。”泛指粒状物。苏轼《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落墙头。” ❸ 散开,散落。《抱朴子·酒诫》:“唯患飞埃之~目。”元好问《双调骤雨打新荷》:“骤雨过,珍珠乱~,打遍新荷。” ❹ 洒上,涂上。魏学洢《核舟记》:“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之。”(石青:一种蓝青色颜料。) 糁*sanF4D6 〈文〉❶以米和羹:藜羹不~(《说苑》)。 ❷饭粒;米粒:囊无系蚁之丝,厨乏聚蝇之~(《续传灯录》)。 搅拌 搅拌搅(搅动;~旋;~合;~和) 拌(拌和;~料;~菜) 挠(挠搅)撞挏 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揉:和(~面;~泥;~药) 以米和羹:糁 糂 用水调粉面:糔 调和搅拌:调挠 搅动使混浊:淈 搰 搅浊 搅浑 搅动使混合:酱(~在里面) 搅混 搅拌使均匀:调(调和;~拌) 拌匀 调和使黏:勾(~芡) 混杂,搅乱:混挠 (用棍子等在混合物中转动、和弄,使均匀:搅拌)
另见:混合 均匀 ☚ 摇动1 涂抹 ☛
散落 散落洒(洒落) 糁 迸落 液体飞溅洒落:流洒 喷涌洒落:迸洒 抛弃散落:抛撒 纷纷散落:霏落 凌乱散落:蘦星 飘散洒落:飞洒 飘零洒落:漂洒 散落于地:委地 (分散落下:散落) ☚ 飘落 脱落 ☛
谷物1 谷物1毛实 谷实 未经加工带有皮壳的粮食:原粮 自然粮 没有去壳的稻的子实:稻(稻子;稻谷;禾稻;香~) 谷(谷子) 稻谷、大米:谷米 炒熟的米麦:糗 陈年的谷类:陈红 祭祀的谷物:粢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粢盛 谷类磨成的碎粒:糁(糁粒) 中空或不饱的谷粒:秕(秕谷) 粃 稻、麦、谷子等子实上脱下的皮或壳:糠 从稻麦上脱下的皮壳:米糠 稻谷砻过后脱下的外壳:砻糠 谷皮或瘪谷:糠秕 (谷类作物的子实:谷物) ☚ 谷物1 稻谷 ☛
饭 饭饭(~粒;米饭;白~;干~;烫~;泡~;烩~) 云子 白玉 滫食 米饭粒儿:糁(饭~;玉~) 饭捏成的团子:饭团 糍饭团:粢 小饭团:饭丸 糙米饭:粝饭 粟饭 杂有糠秕的糙米饭:粝糠 精细的米饭:粱饭 芳香的饭:香饭 烂饭:糷 煮熟的饭:饙饭 闷饭时紧贴着锅的焦了的一层的饭:锅巴饭痂 枪底饭
另见:饭 ☚ 饭 稀饭 ☛
米 米米(大米;白米;稻米;新~;中~;上~) 雪花 红粒 白粲 香粒香稻 稻米名:藟散 秈稻碾出的米:秈米 霜秈 糯稻碾出的米:黍米 秫米 糯米 精舂过的白米:粲(白粲) 纯净的好米:精(精米;精粺;精稗;食不厌~) 粺 糃 祭神的精米:糈 碾得不精的米:粝(粝米;粝粱;粗粝;粗粝) 粗(粗米) 红米 糙米 脱粟 疏米 粗米 黄儿米 细碎的米:粞 碎米 淘过的米:淅(淅米) 储存的米:廪 乞讨得来的米:讨米 谷米之粒:粒 米的颗粒:糁(糁粒) 米粒 米麦的粗屑:籺 麧 核 米脱壳后未舂或舂的不精:糙 ☚ 稻谷 食品 ☛ 糁 糁食品。以肉类或菜蔬与谷物混合制成。《周礼·天官·醢人》:“羞豆之食,糁食、酏食。”《礼记》记载了“糁食”的制作方法:“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即取牛、羊、豕的肉,各一份,切小块,与稻米和匀,米肉比例是二比一,然后煎来吃。糁,也有米和菜搅制而成的,《墨子·非儒》:“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同糁)”。 ☚ 糍 糕 ☛ 糁sǎn❶饭粒。如:聚蝇之糁。 ❷以米和羹。 《说苑·杂言》:“七日不食,藜羹不糁”。 糁(糝)sǎnⅠ ❶ [方] (米饭粒儿) rice grain; grain of rice ❷ [书] (用米掺和其他食物制成的食品) mixing rice with other food Ⅱ ❶ [书] (以米和羹) mix rice with broth ❷ [书] (散落) fall scattered ❸ (杂, 混和) mix 另见 see also shēn。
糁(糝);[籸]shēn (谷类磨成的碎粒) broken grains of cereal crops; crushed grain: 玉米 ~ 儿 crushed corn 另见 see also sǎn。 △糁(糝)sǎn14画 米部 (1) 米与羹掺和,或米与其他食品掺和制成的食品: 芋~羹。 (2) 〈方〉饭粒: 米~|饭~。 另见shēn(362页)。
△糁(糝)shēn14画 米部 (~儿)谷类磨成的碎粒: 玉米~儿。 另见sǎn(3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