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运动发育
运动的发育以脑的形态及功能发育为前提,如婴儿期中央前回的发育主要在肩、颈代表区,第二年则主要在手代表区,故婴儿抬头、坐等发育先于手的精细动作。惟从神经生理学的要求看,要把神经系统每个具体部分的发育均与每项特定行为联系起来并不容易。
运动的发育既依赖于视感知等的发育,反过来又影响情绪和其他能力区的发育。婴幼儿能自由走动以后便能更多接触外界刺激而发展其他能力。给幼儿合适的活动机会可促进他在入学后的拼音、阅读及其他智能活动的发展。
婴儿出生时仅有无条件反射性运动和不自主运动。了解婴儿特有的无条件反射对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和评价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动发育有时以某种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如踢腿反射及踏步反射之于行走(称运动的引入Phasing in);有时则需无条件反射的消失,如紧张性颈反射的存在妨碍从仰卧位翻身,握持反射不消失阻碍随意抓握物品(称反射的退出Phasing out)。
运动发育的总规律是
❶其顺序自头端向足端发展,即按唇、舌、眼、颈、腰、上肢、下肢的顺序发展 (称头尾发展规律);
❷自近到远,即先掌握近躯干的肌肉活动,后掌握肢体远端的活动;
❸从涉及广泛无关肌群(泛化)到集中于小群肌肉,从不协调到协调;
❹先能正面动作然后会相反动作,如先握后放,先能从坐位扶栏站起,然后从立位坐下。各种运动的发育过程如下。
(1) 哺乳行为:正常新生儿有强烈的觅食和吸吮反射。生后2~3个月内,无条件反射渐为随意动作所代替或修改,原来引起哺乳行为的温度觉及嗅觉刺激渐由视觉所取代。2~3个月开始,小儿常用唇和舌来探索环境。4个月时当眼、手、口动作能协调时,更喜用口探索物品及吮手指。
吸吮、吞咽和呼吸能很好协调是婴儿的特点;但新生儿不能将口唇紧密含住乳头,在吸乳时常常咽下大量空气。初2~3个月吞咽属纯反射性动作,乳液要流在舌根部才被吞咽,口腔前部的食物则被用舌吐出。3个月小儿能将糊状食物用舌从口腔前部送至咽部,此时才可能较顺利地喂给米糊。
(2) 平衡与大运动: 抬头: 在仰卧位及俯卧位时,初生儿之颈肌完全无力,从仰卧位扶至坐位时则颈肌有短暂的张力增高。其后,颈后肌的张力先增强,故小儿先能在俯卧时仰头。
检查从仰卧位扶起时的颈肌张力,3个月小儿头仍稍后垂,4个月时,头、颈及躯干维持在一个平面上。检查扶坐时的颈肌张力,2个月的婴儿扶坐时只能间歇地勉强地仰头,4个月时才基本上能自由抬头。
坐: 1个月婴儿腰肌无力,将其扶坐时背脊弯成半圆形;3个月坐时其腰呈弧形,抬头数秒钟;5个月依倚而坐时能直起腰部;6个月时拉其手能从仰卧位坐起,能自己用手向前撑着坐;7个月时能独坐片刻;9个月时独坐能坐稳,转身不倒;11个月时能拉住栏杆从俯卧位坐起。
匍匐和爬: 新生儿俯卧位时有反射性匍匐动作。俯卧位的小儿,1个月时在前庭扶正反射(righting reflex)及上肢支撑反射的作用下,能以肘撑起身躯,并交替向前伸手试图抓取手不能及的物体,这是匍匐动作的开始。2个月时能在俯卧位交替踢腿;3~4个月时用肘支撑上身达数分钟之久; 7~9月婴儿能用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 8~9月时能用上肢往前爬。约周岁的婴儿爬时手膝并用,少数喜用手及足撑起全身爬或坐着滑动臀部向前移动。一岁半时会爬台阶。学爬动作对小儿胸、臂发育和提早接触环境有帮助。
站立和行走: 将新生儿扶到直立位并向前移动时出现踏步反射,若二下肢稍负重则腿肌张力增加。2~3个月的婴儿扶至立位时,其髋、膝关节弯曲;约8个月时搀扶着能站立片刻,背、臀、腿能伸直。9个月时婴儿自己能从坐位扶栏站起;11个月时扶栏独脚站,或作蟹行,此时搀着两手能向前走;13~15月会独走,但不能止步或转向。约11/2岁能拉着玩具车或抱着球行走,且能倒退几步;2岁时步态较稳,但仍需眼的协助; 2~3岁时能跑,但不能迅速起步及停步;41/2~5岁时能快步奔跑,并伴有手臂的协调摆动。
跳: 跳的动作以两足交替走下阶梯为开始 (约18月时),此时也能用一脚跨过低障碍物;约2岁时能并足跃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一步及原地跳跃;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低障碍物;约2/3小儿在41/2岁时能跳稳。
21/2~31/2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步; 5岁连续跳8~10步;61/2岁时才能较好地蹦跳及奔跑。
(3) 细动作及适应性动作:捏弄:捏弄动作需上肢肌张力降低才能进行,生后3个月握持反射消失后小儿才能有意识地握物。3~4个月的婴儿常在胸前玩手,或捏弄手中物体,此时如试图抓取面前物体则往往不能触及。不久随判断距离能力的提高,便能伸手取物并抗拒他人夺去,6~7个月时能弯腰伸手拿取较远处物体,并将物体在两手间互相传递。
小儿握物最初用手掌的尺侧,以后转用桡侧。9~10个月时开始能用食指点物,用拇指对食指钳小珠或绒线头。以后手的灵巧继续发展; 手指的精细动作到7岁达较高水平。9个月时小儿能随意放掉或扔掉手中物体,约15个月时小儿能正确将二块2.5cm立方木块叠起来,2岁时能叠6块,说明眼手协调已有进步。捏弄动作可促进小儿发育,并反映小儿的认知水平。捏弄行为的发育进程简列如下:
年 龄 | 表 现 |
1~4周 1~3月 2~4月 | 抱坐时挥臂试碰视力所及之物体 看眼前或手中物体 开始臂的随意活动,看见物体时,全身 乱动,企图抓扒、碰击桌上或悬着的物体, 玩弄双手,交替看手及手中物体 |
4~5个月 4~12个月 5~8个月 6~9个月 | 缓慢将手伸向物体 送物入口,出现偏用右或左手现象 用手掌握物 开始用几个手指握物,6个月后常常喜 欢较长时间地捏弄可变形、能发声及形状 颜色鲜艳的物体,且出现捏、敲等探索性 活动 |
9个月 | 用拇指对食指钳小珠,放下或扔掉手中 物体 |
12~15个月 18个月 2岁 | 用匙取食,几页几页地翻书 叠2~3块立方木块 能用杯饮水,学用筷子进膳,拉去已解 开的外衣,会转门把,叠5~6块立方木 块,会1页1页地翻书 |
21/2岁 3岁 | 会穿短袜和便鞋,叠8块立方木块 会披衣,解纽扣,穿算盘珠,能用三块 立方木块“搭桥” |
4岁 | 基本会自己穿衣 |
涂、绘和书写: 这些技能需手的较精细动作和眼手协调。在幼年,它们与其他技能相比更受练习的影响。绘画能力的发育经过乱涂、绘线图(划线、绘几何图形)、合并与集合(合并2或3个以上的线图成平面图)和绘画四个阶段。
约12~15个月,当小儿能执腊笔时偶然出现乱涂。然后能划水平或垂直线,逐渐出现线条的重复; 约11/2岁稍能控制涂划速度,开始划曲线,偶成环形; 继而喜欢涂螺旋形以至重叠的圆圈;约3岁时进入线图阶段,先绘不像样岁开始进入合并与集合阶段,用圆代表太阳或人面,以三角代表房屋等,此乃绘画的开始。画人象的技能除需绘线图及合并、集合的技能外,还需观察及自身认识能力,3岁以上小儿绘人体的部位数,约为月龄减去34之差除以2.5,如4岁时能绘(48-34)÷2.5即约5~6个部位。涂、绘的发育进程如下:
年 龄 | 表 现 |
1~2岁 2岁 | 乱涂,重复地涂放射线或圆圈 在纸上多处涂多线条或单线条的无规则 交叉或其他式样 |
3岁 | 可能会绘不象样的十字形,绘有界限的 图(如半圆、圆等)、绘不象样的太阳或人 面 |
4岁 | 开始应用线图的合并与集合,绘拟似的 房屋、舟车,绘人体的5个部分。可能画 方形 |
5岁 6岁 7~8岁 9~10岁 | 绘动物及树 绘三角形 绘菱形 绘立体性几何形。10岁时绘圆筒形及一 条垂直边在前的立方形 |
小儿开始写阿拉伯数字时基线不整齐,5岁时写的字多为1.5~2.5cm高,但笔划方向可发生左右或上下颠倒,如9写成6或P。写二位数有时先后颠倒,即先写单位数后写十位数,或数位颠倒。7岁时能写4~6mm大小的数字,但基线还不整齐,偶可发生左右或上下颠倒。写汉字需具有线及图的合并和集合能力,我国多数6岁儿童及少数5岁儿童能学写结构较简单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