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米德,詹姆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米德,詹姆斯1907~1995Meade,James E.英国当代经济学家,197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生于英格兰南部。曾于1928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30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第二硕士学位。1930~1937年执教于牛津的赫福特学院; 1937~1940年就职于日内瓦国际联盟; 1940年就职于英国内阁经济部,并于1946~1947年担任经济部主任; 1947~1957年任伦敦经济学院商学教授; 1957~1968年任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969年从剑桥大学退休。因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移动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而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G.Ohlin)一起荣获197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学术著作包括《经济分析与政策导论》(1936)、《国民收入与支出》(与斯通合著,1944)、《计划与价格机制》(1948)、《国际经济政策理论》(两册1951,1955)、《国际贸易几何学》(1952)、《关税同盟理论》(1955)、《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961)、《效率、公平和财产所有权》(1964)、《政治经济学原理》(四册,1965~1976)、《激进派的明智经济政策指南》(1975)、《不同商业组织形式与工人报酬》(1985)等。米德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1)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的分析上。他把凯恩斯(J.M.Keynes)的宏观经济总量分析扩展到国际经济领域,说明了国内经济变化与国际收支和资本流动的互动关系,系统地探讨了一个国家的国内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关系,并且分析了实现两个平衡的调节机制。所谓国内经济平衡是指就业充分,物价相对稳定,国民收入上升,经济呈景气状态。反之,经济衰退,失业增长,国民收入下降,就是国内经济失衡。对外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对外收支既无赤字,又无过多的盈余,汇率处于正常的稳定水平上。反之,如果出现较大的逆差或顺差,都是对外收支失衡。同时,米德提出了实现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两种机制,即收入调整机制和价格调整机制。收入调整主要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投资和消费所构成的国民收入,促使国民经济趋于膨胀或收缩,以影响两大平衡。通常当国内经济衰退时,就应采取膨胀性金融政策,当国内经济过度紧张时,就应采取紧缩政策。价格调整是指通过工资和汇率的升降,来调节成本和价格,从而促使货币相对价值的变化,影响两大平衡。通常当对外收支逆差时,就使全国货币贬值,于是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可扩大出口和抑制进口,从而扭转逆差。当对外收支顺差较大时,则进行相反方向的调整。收入调整和价格调整在有关国家之间灵活地配合使用就能使两国同时实现两种平衡。如果单独使用一个,则两大平衡必然会发生冲突。(2)米德重新考察了贸易管制问题的论据,并从中发现了“次优理论”,从而为福利经济学家们增添了一件重要的工具。米德自称其国际经济理论是修正的自由贸易理论,自认为只有自由贸易才能导致贸易最优化,才能给世界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一切限制贸易的保护主义都是不符合福利经济学原则的。但是他主张的并不是无条件的自由放任,而是一种有监督的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他认为当出口需求弹性大于国内需求弹性时,政府应采取相应政策支持出口。至于如何在国内消费补贴政策及出口税收政策二者之间进行选择,那完全取决于国内市场情况。假如出口税收会使货物减少,那么增加国内消费会比增加出口补贴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米德的理论及著作后来逐渐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把一般均衡方法和福利经济学应用于研究国际经济政策问题的先驱者。他对实现“次优状态”以及如何选择适当政策的研究,采用“基数效用论”来具体衡量政策措施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等,这些不仅是对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也是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目前在投资项目决策中所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在米德这种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