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篆刻针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篆刻针度

篆刻针度

篆刻论著。清代陈目耕著。八卷。翁方纲作序。共有《考篆》、《审名》、《辨印》、《论材》、《分式》、《制度》、《定见》、《参考》、《摹古》、《撮要》、《章法》、《字法》、《笔法》、《刀法》、《总论》、《用印法》、《杂记》、《制印色》、《收藏》、《选石》等章。为前人关于篆刻论著的摘编和自己从事篆刻的经验心得。现有据清乾隆五十一年金石花馆藏版影印本。

☚ 承清馆印谱   鹤侪印汇 ☛
篆刻针度

篆刻针度

印学论著。八卷。清陈克恕著。陈克恕(1741—1809),字休行,号目耕,又号吟香、健清、妙果山人等。浙江海宁人。书法兼工篆隶,篆刻颇为工稳,更勤于钻研印学理论。著有《存几希斋印存》、《篆刻针度》、《篆学示斯》、《篆体经眼》等。
《篆刻针度》共分“考篆、审名、辨印、论材、分式、制度、定见、参考、摹古、撮要、章法、字法、笔法、刀法、总论、用印法、杂记、制印色、收藏、齿石”等二十篇。分章叙述有关印学方面的各种基本常识。卷一:“考篆”篇分篆源、六书、八体等三目;“审名”篇分玺、印、章、图书、符节等五目;“辨印”篇分三代、秦、汉……至元、明、清等十目;“论材”篇分玉、金、银、铜等十四目。卷二:“分式”篇分名印、字印、号印等九目;“制度”篇分阴阳、款识、体制、品式等四目;“定见”篇分会意酌宜、图象间架等七目。卷三:“参考”篇分蓄印谱、集印章等四目;“摹古”篇分传神、亲炙、分品等十目;“撮要”篇分典、正、雅、变等十四目。卷四:“章法”篇分情意、势态、边栏等二十七目;“字法”篇分白文、朱文、方圆等五目。卷五:“笔法”篇分自然、动静、巧拙等七目;“刀法”篇分正入正刀法、单入正刀法、双入正刀法等二十九目。卷六:“总论”篇分论笔意、论区画等十目;“用印法”篇分诗文用印、画款用印等六目。卷七:“杂记”篇分刀式、炼刀等十一目;“制印色”篇分制油、治艾等十九目;“收藏”篇分用法、滌篆等三目。卷八:“选石”篇介绍青田、寿山、昌化等十六种印章石料。
作品分类极细,印、章、图书分目阐述;“三代始之,秦汉盛之,六朝二其文,唐宋杂其体”,探源溯流,按序交代。作者以为:“刻印必先学篆,学篆必须读书,非娴熟经史,博通六书,终难免俗”;章法“妙合秦汉”,然“一字有一字之法,全章有全章之法,如字之多寡,文之朱白,印之大小,画之稀密,那让取巧,当本乎正……”至于“刀法”,有“冲、涩、迟、留、复、轻、埋、切、舞、平刀”之分,进而介绍“中锋偏锋、阴刀阳刀、顺刻逆刻”等法。自考篆以至选石,别类分门,使阅者一目了然,是其一大特色。所述大部分摘录前人旧说,但作者有条不紊,详加诠释,深究细察,亦不乏本人经验之所得。末卷《选石》篇,列举各地所产十六种印章石料,介绍其产地,描绘其特征,分析其性能,指出其优劣等,尚未见有更早的著述,可谓陈氏所首创。
自元吾邱衍《三十五举》之后,论篆刻之编,不下数十家,然而,其详且备,未有能及是编者。但其分章的条目仍有欠严密,叙述的顺序还有交叉重迭,所引的资料亦间有疏于考核。
除原刊本外,传世的还有《金石花馆》本、《啸园丛书》本、《遁庵印学丛书》本、上海图书馆本和西泠印社《历代印学论文选》选录本等。

☚ 印典   篆学琐著 ☛

篆刻针度

八卷。清陈克恕撰。陈克恕字目耕,又字吟香。浙江海宁人。著有《砚说》、《笔谈》、《篆学经眼》、《印人汇考》等书。此书前有乾隆五十一年(1787)翁方纲序,接下还有桂馥序,其次为例言八则,例言后分卷,卷又分类。第一卷为考篆、审名、辨印、论材四类。第二卷为分式、制度、定见三类。第三卷为参考、摹古、撮要三类。第四卷为章法、字法二类。第五卷为刀法、笔法二类。第六卷为总类、用印法二类。第七卷为杂记、制印色,收藏三类。第八卷选石一类。以上每类之中又分若干小类,历代论撰刻者皆无此书详备。此书荟萃众说,参以己意,多从学力经历而来。对于章法,认为一字有一字之法,全章有全章之法,如字之多少,文之朱白,印之大小,画之疏密,挪让取巧,当本于正。使互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串而不悖。对笔法,认为篆固然有体,而丰神流动,庄重典雅,俱在于笔法。但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俯有仰,有去有往,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此数者宜取乎中,始得有法。否则一涉于俗就欲改不得。又认为,当从章法,以讨笔法。因物付物,巧自天成,不至矫强拂逆,如人具百骸,增减颠倒不得。千态万状,固自如也,纤浓得中,修短合度;曲处有筋,直处有骨,包处有皮,实处有肉,当从即流,当住即峙,遇圆则合于规,遇折则合于矩,动不嫌狂,静不嫌死,全得之于自然,不假道于才智。尤能得此中三昧,非一知半解者所能道。总之此书可谓印学经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