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箭与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箭与歌》

《箭与歌》

朗费罗

我向空中射出一支箭,

不知它落到哪里;

它飞得好快呵,

眼睛跟不上它的踪迹。

我向空中吐出一支歌,

不知它落到何方;

谁有这样尖、这样强的眼力

能追上歌声的飞翔?

很久很久以后,在橡树上

我找到那支箭,还不曾折断;

还有那支歌,也被我找到,

从头到尾藏在朋友的心间。

(杨德豫 译)

【赏析】 在这首诗中,箭是歌的象征。诗人希望他的歌像箭一样飞行,传遍四面八方。也许歌在传播的时候从人们耳边掠过,再好的眼力也无法追踪它的去向,但是正像一支好箭会射中遥远的目标而不被折断,一首好歌会飞向遥远的朋友们的心间,并被完整地保存在那里。诗人通过箭与歌的比喻,表明了他对诗歌的审美态度: 诗歌应该像箭一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它的目的是要打动朋友们的心,成为朋友们心中的歌。

朗费罗正是按照他自己的这种诗歌理想来进行创作的。他的诗歌朴实、真诚,充满朝气和力量,有箭一般向前猛冲的锐气,表现出当时美国人民奋力开拓、奋力进取的时代精神,唱出了一个开发新世界的新的民族的心声,所以他的诗歌在美国家喻户晓,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甚至在欧洲也比一些著名诗人赢得更多的读者。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是它仍然实践了朗费罗为诗提出的三个要求: 娱悦、鼓舞和教导。这首诗歌的语言明快,音韵优美,比喻贴切,给读者的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令人读后对朗费罗所提倡的那种诗歌的内在力量有更深刻、更形象的感受,因而达到了一种审美上的娱悦。同时,朗费罗也以他在诗歌中所向往的那种诗歌的气势和诗歌理想鼓舞并教导了读者和其他诗人。


外国名诗《箭与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箭与歌

 
 我将一支箭向天空射去,
 它落到地面, 不知在哪里,
 因为它那么迅速地飞翔,
 眼光哪能够紧紧地跟上。
 
 我将一支歌向天空高唱,
 它落到地面,不知在哪方;
 有谁的目光那么地敏锐,
 能够将飞翔的歌儿追随。
 
 过了很久,在一棵橡树上,
 我找到这支箭,依然无恙,
 而这首歌儿呢,从头到尾,
 我也找到了,在朋友心内。
 

(邹绛 译)


 这是一首含蓄凝练的哲理小诗。
 在这首诗中, 诗人以射向天空的箭和飘向远方的歌作比喻,告诉人们,任何一种行为,或是善的,或是恶的,都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引起某种反应,尽管你当时并没有觉察到这种行为,或没有预见到这种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箭射出去了,人们的目光无法追随它,但它的确向远方飞去, 飞向自己的归宿。然而,它的归宿究竟在何处,人们一时无法知道, 但他们终究会知道的,因为那箭决不会从地球上消失; 同样, 一时唱出的歌声,也许并不曾有人理解,你也不必苦闷,芸芸众生中,定有你歌声的回音壁。在这首诗中, 诗人似乎向人们启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辰未到”这一古训。所以, 在诗的背后, 诗人在告诫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凭一时的直觉去判断别人, 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朗费罗大学毕业后曾游历过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传统的。他曾明确提出过诗人的三项任务:娱乐性、鼓舞性和教谕性。如果将《箭与歌》归入古罗马教谕诗之列,可能大体不误。但不同的是, 《箭与歌》的形式更为完善,表现的内容更为深刻。朗费罗对诗的观点跟中国传统文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使中国读者觉得,朗费罗比其他外国诗人更能为人接受。
 细心的读者肯定会发现, 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方式上与中国的绝句有惊人的相似性, 中国诗中常出现的比兴手法在这里得到了运用,“起承转合”也内在地存在着。第一节是起,第二节是承,转是内在的,无形地存在于第二和第三节之间,第三节是合,这样,三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瑞士批评家沃尔夫冈·凯塞尔在评价这首诗时说得好,他认为这首诗只能在这里停住,不可能被继续写下去。或者说,在你听别人诵读这首诗时, 当你听到第三节,你一定知道,这就是诗的结尾了。如果将这首诗分作两部分,后一节便是前二节的升华,而前二节是互为前提的一个整体, 但只有当它和后一节结合了才有意义。读者需要相对稳定的形式,朗费罗历来是严格遵照形式写作的。
 这首诗在音节、韵律上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诗律有较为成熟的把握。原诗基本采用八音节四音步抑扬格,句末采用AABB CCDD EEFF的双迭韵,节奏和谐,琅琅上口,构成一幅疏密得当的节奏图案。如果对这首诗作前后比较,就会发现前面的节奏较紧密, 后面则较舒缓。

(义海)


哲理诗《箭与歌》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箭与歌

 我将一支箭向天空射去,
 它落到地面,不知在哪里
 因为它那么迅速地飞翔,
 眼光哪能够紧紧地跟上。
 
 我将一支歌向天空高唱,
 它落到地面,不知在哪方
 有谁的目光那么地敏锐,
 能够将飞翔的歌儿追随。
 
 过了很久,在一棵橡树上,
 我找到了这支箭,依然无恙,
 而这首歌儿呢,从头到尾,
 我也找到了,在朋友心内。

 
 朗费罗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的诗贴近现实,多以日常生活、自然景物为题材,充溢着对生活的爱,情调隽永,韵味盎然, 《箭与歌》便是其中的一首。
 诗人选取射箭和唱歌两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出自己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我将一支箭向天空射去,”它迅捷地飞翔,落到我的目光所不及的遥远的地方。“我将一支歌向天空高唱,”歌声随风散去,无影无踪。射出的箭和唱出的歌,我们的目光无法追寻和捕捉,不知它们流落在何方,它们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消失。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然而,作品写到这里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逆转。“过了很久,在一棵橡树上,/我找到了这支箭,依然无恙,/而这首歌儿呢,从头到尾,/我也找到了,在朋友心内。”诗到这里结束了,而读者还沉浸在意外的惊愕和获得的狂喜中,它引发人们悠远的思索。有形的箭和无形的歌虽然当时无法寻觅,但它们并没消失,在世间有自己的落脚点。从这里想开去,世间的一切都会象它们一样留下痕迹。也许我们当时看不到,多年后不经意地发现,也许我们永远也看不到,但不管怎样这种痕迹不会因为我们的认可与否而消失,它们仍然客观存在着。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根据、有影响、有后果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那么,我们做每一件事是否应该审慎呢?
 这首诗通篇写现象,未显露诗的主题,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读者在阅读中反复玩味,最后豁然开朗,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审美的愉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