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管商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管商学派

管商学派

战国时齐法家与秦法家的合称。齐法家是发展管仲政治思想而形成的一个学派,其观点集中体现在战国时编成的《管子》原本中;秦法家是受晋法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商君书》中。分别以管仲和商鞅为代表。他们都主张推行法治,但又略有不同。管仲认为在法治的同时应容纳进礼仪教化。主张 “尊君”,认为 “安国在乎尊君”,而尊君则须“礼”、“法”并用。即以“礼”来维护等级秩序,“义审而礼明,则伦等不逾”(《管子·君臣下》);以“法”来贯彻君主意志,统一行动,“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则谓大治”(《管子·任法》)。商鞅则“贵法”,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主张国君以法为准绳,治理国家;并用法来集中权力,使旧贵族不能任意为非,同时又用法来压制庶民。战国末时已把管仲、商鞅并提,称“商管之法”(《韩非子·五蠹》)。

☚ 管子学派   稷下学派 ☛
管商学派

管商学派

战国时期法家的一个学派,是齐法家与秦法家的合称。它以管仲与商鞅为旗帜,以《管子》与《商君书》为代表作品,其思想观点影响于整个战国时期。《管》与《商》,既有大同,亦有小异。其大同者,即为“管商学派”的基本观点。经济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之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搏也。”(《商君书·农战》)在农业中,又特别注重粮食生产,“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管子·治国》)农业是衣食之源,是国家财政之源,也是用兵打仗的物资来源。政治上则主张法治,“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为治而去法令,犹欲无饥而去食也。”(《商君书·定分》)《管》与《商》虽同主法治,然又很有差别。商鞅绝对地排斥礼义、德教,认为“国有礼、有乐、有《诗》、有《书》、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商君书·去强》)而《管子》则兼重法教,把法势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在暖衣足食的基础上还要讲究礼仪道德,甚至提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史记·管仲传》)《管》、《商》之书,战国时期曾广为流传,《韩非子·五蠹》言:“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然由于不能认真实行,亦无济于国。

☚ 管敬仲   貌辩 ☛
000008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