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 筲箕 (shao ji烧击)一种用以淘米、洗菜的形状象簸箕的竹器。 ☚ 的信 在光水头上钻眼 ☛ 筲箕五6599①名簸箕形指纹。⑴西南官话。四川达县〖 〗、自贡〖 〗。云南楚雄〖 〗、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今昭人谓手指纹圆正者曰螺,天邪者曰~。」贵州贵阳〖 〗、毕节〖 〗。湖南临武〖sau33 ki33〗。⑵湘语。湖南长沙〖 〗。⑶客话。四川西昌〖 〗。⑷土话。湖南临武〖sau33 ki33〗。②名撮垃圾的簸箕。⑴西南官话。湖北天门〖 〗。湖南临武〖sau33 ki33〗。⑵徽语。安徽歙县〖 〗。⑶湘语。湖南吉首〖 〗。⑷土话。湖南临武〖sau33 ki33〗。③名盛饭竹筐。⑴江淮官话。湖北蕲春。《黄侃论学杂著・蕲春语》:「今吾乡谓盛饭之箕,曰~。」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清张慎仪《蜀方言》:「饭筥曰~。」⑶吴语。江苏苏州。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今苏俗谓饭筥曰~。」《何典》第四回:「那个鬼𡇨…吃饱了宕空~里饭,日日在外闲游浪荡,雌鬼也管他不下。」浙江宁波。陈训正《甬谚名谓籀记》:「筲,饭筥也。今俗作~。」④名笊篱。赣语。江西新余〖 〗。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雜占部 > 乩箕 > 筲箕 筲箕 shāojī 即竹箕。古代民间用於占卜。其製法,以竹箕插箸,蒙以巾帕或婦人裙襦即成。操作時,以童子挾托其胁,即能寫字。多流行於吳中一帶。《月令廣義》:“吳俗謂正月宿草俱靈,故於燈時備諸祠卜之戲,然多婢子爲之,故於箕、帚、竹、葦之類,皆能響卜,如箕姑,則以筲箕插箸,蒙以巾帕,請之,至則兩手托其肋,能寫字,能擊人,或但舂舉,以應卜者所叩。”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炊食部 > 飯器 > 筲箕 筲箕 shāojī 亦作“稍箕”。淘米或盛米的一種盛器,用細竹絲編製成。宋代已見此稱。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嘗觀其(紫姑神)下神,用兩手扶一筲箕,頭插一箸,畫灰盤作字。”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器用·箕》:“《留青日札》:俗名竹飯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管家走到門口,只見一個小兒開門出來,手裏拿了一個筲箕出去買米。”又作“梢箕”。《三才圖會·器用》:“今人呼飯箕為捎箕。” 竹盛器 竹盛器篚 篝 篿(~扁;~箕) 箩(箩兜;箩筐;~头;箩篼) 篰 笿 簝 箔 匾 笲(执~) 籝 笾 箕(~畚;簸~) 笊篱算器 竹苇荆等编的盛器:篓(油~;炭~;字纸~) 篮(篮子;提~;花~;菜~)蔂 畚(畚箕;畚斗) 筐(箩筐;懿~) 笆(笆斗) 箪(~食) 簏(字纸~) 笸(笸箩) 箢箕 鞋形的篮子:鞋篮 用柳条编成的容器:栲栳 用竹片、木条、树枝或铁丝制编的盛器:笼(笼子) 兜零 关鸟兽的笼子:樊(樊笼) 盛杯的笼:笿(杯笿) 鸟笼:笯 金栅 盛衣物或饭食的方形竹器:笥 竹编的滤酒器:篘 盛土竹器:篑(功亏一~) 盛米竹器:筥 淘米竹器:籔 盛饭的竹器:饭筥 盛饭用的竹筐:筲(筲箕) 竹草等编的贮粮器:囤(粮囤)
另见:盛具 竹木片 ☚ 筒具 盛食具 ☛
厨具 厨具炊具 古代炊具:铛(铛鬲;铛旋) 镏 坩 盬(沙~;瓷~) 鬷 鬶 甗 鼐 鼒 煲 钧 镉 精美的炊具:翠釜 炒菜或撮取东西的用具:铲(铲子;~刀;锅铲) 温热具:铛(酒~;茶~) 鋞(鋞程;鋞鋐) 鏖 鐎斗 钨錥 烧茶温酒的器具:鏙 蒸食具:甑(甑子;陶~;铜~) 笼(蒸笼) 篝 锭 箅 烹煮具:罐(药~;汤~) 古代煮食具:釜 鼎(鼎釜;鼎鬲;鼎铛)鬴 锜 鍑 鬲 鬵 鏊 锭 鍪鐎 煮器 割烹用具:鼎俎 烧盐用的敞口器:鐅 切菜板:砧(砧板) 案(案板;肉~) 锧(锧子) 椹(椹质;木椹) 鍖枮(枮椹) 机(~上肉) 菜板 菜墩 切肉用的砧板:俎(刀~) 用高梁秸等编扎成的锅盖:锅帘 淘米具:斗筲 筲箕 溲箕 鼓风吹火具:鞴(鞴囊;鼓~) 风箱 风匣 炉櫜 煎茶时用以簇火的铜火箸:降红
另见:厨房 食具 ☚ 厨具 锅 ☛ 00003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