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筱园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筱园诗话

筱园诗话

诗话著作。清朱庭珍撰。朱庭珍(1841—1903),字舜臣,号筱园,石屏(今属云南)人。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应礼部试不第,终身不仕。曾参与续修《云南志》,有《穆清堂诗钞》等。《筱园诗话》四卷,从同治三年(1864)至光绪三年(1877),三易稿始成。此书论诗首先重视诗人的主观修养,提出理、气、识三义为修养之内容:“诗人以培根柢为第一义,根柢之学,首重积理养气”,“积理养气,……皆仗识以领之。识为诗中先天,理法才气为诗之后天”。“理”之内容,“非如宋人以理语入诗也,谓读书涉世,每遇事物,无不求洞析所以然之理,以增长识力耳”。“气”有动、静之分,须以静济动,方为“真气”而非“客气”。“识”与才学并重而“尤先”,“非识则才与学恐或误用,适以成其背驰也”。如他认为“识”主要得之于“师传”、“真传”,强调直接“契自古诗家心法”,反对专从“前哲批点诸集”、“诸家选本评论”、“各种诗话诗法”等“故纸堆”中求“识”,这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明、清有影响的各位诗人和各家诗论的评析,是《筱园诗话》的又一项主要内容。大致推崇纪昀的诗论,对各家的看法也多袭取或变化于纪昀之说。于明前后七子褒何、王而贬二李,以何景明、谢榛、徐祯卿之清俊济李梦阳、李攀龙之豪廓。在清代各家诗论中以沈德潜的“格调说”为正,谓其“持论极正,持法极严”,惟惜其“未入三昧悟,精深微妙之诣得未曾有”,故又济之以严羽的“妙悟”和王士禛的“神韵”。《筱园诗话》中的许多看法,如才、学、识的关系,相题之说,渔洋诗与桐城文的比较等,都袭自袁枚,有些甚至连使用的语言也相近,可是他却以“佞口”、“无稽臆说”的粗暴谩骂,将袁枚全盘抹杀,可见其未能超脱乾、嘉以后的诋袁时风。有《清诗话续编》本。

☚ 明诗纪事   眉韵楼诗话 ☛
筱园诗话

筱园诗话

清·朱庭珍撰。四卷。庭珍,字筱园。云南人。生卒不详。此书三易其稿,最终成于光绪三年。书中论诗,纯为理论上的批评探讨,不作摘句择字之评。上起先秦,下迄清代,既论历代名家诗作,也谈每代诗派风格,还评各代有影响的诗论观点。论诗主严羽“妙悟”说,提倡“诗以超妙为贵”,认为“骨有余而韵不足,格有余而神不足,气有余而情不足,则为板重之病,为晦涩之病,非平实不灵,即生硬枯瘦矣。”在论析诗歌艺术上,有许多好的见解。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情景交融的境界,强调“诗要文质协中,情景交化,始可深造入微。”并对在各种诗体中如何运用,也有具体说明,如认为“律诗炼句,以情景交融为上,情景相对次之,一联皆情,一联皆景又次之。然一联皆写情,则两句须有变幻,不可一律,致犯合掌之病。一联皆写景亦然,或上句写远,下句写近,或上句写所闻,下句写所见。总写一句自有一句之意境,两句迥然不同,却又呼吸相应,此为至要。情景交融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打成一片,不可分拆。”但在思想内容方面,却将诗歌创作完全纳入儒家诗教的范围,认为温柔敦厚,乃诗教之本,表现出传统的封建文学意识。有《云南丛书》本,《清诗话续编》本。

☚ 艺概   岘佣说诗 ☛

《筱园诗话》xiao yuan shi hua

Remarks on Poetry from Xiaoyuan→朱庭珍 (Zhu Tingzhe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