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zhú古樂器。形似箏,頸細而肩圓,十三弦。演奏時,左手按弦之一端,右手執竹尺擊弦發音。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班婕妤《擣素賦》:“含笙摠筑,比玉兼金。”
筑zhù❶擣土之杵。張衡《應間》:“士或解裋褐而襲黼黻,或委臿筑而據文軒者。” ❷擣土使堅實。司馬相如《上林賦》:“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❸建造。張衡《東京賦》:“楚筑章華於前,趙建叢臺於後。”邊讓《章華臺賦》:“於是遂作章華之臺,筑乾谿之室。” ❹造成,產生。班彪《北征賦》:“劇蒙公之疲民兮,爲彊秦乎筑怨。” 筑zhù(一)击; 触。 (例) ❶他撞上来,不分好歹,望菩萨举钉钯就筑。(八·95·) ❷被八戒赶上,照背后一钯,就筑得九点鲜红往外冒,可怜一灵真性赴前程。(三十五·455·) (二)夯(hāng )。 (例)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十八·236·) 筑 筑古代击弦乐器。产生年代较早,战国时即有善击筑者高渐离的故事。其形制和演奏,历来记载不同,大致如筝,有五弦、十二弦、十三弦、二十一弦不等,用竹敲击发音。据陈旸《乐书》称:“筑者,形如颂琴,施十三弦,项细,肩圆,品声按柱;鼓法,以左手扼之,右手以竹尺击之,随调应律。” ☚ 火不思 扬琴 ☛ 筑 筑又名《高渐离》五幕历史剧。郭沫若著。1942年6月作。初刊1942年桂林《戏剧春秋》第2卷第4期。1946年5月上海群益出版社1版。沫若文集一辑第七册。 ☚ 流亡 画家春色 ☛ 筑 筑古代击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史记·高祖本纪》:“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筑失传已久,它的构造、形制和演奏方法只能从历代文献中查考。汉许慎《说文解字》:“筑,以竹曲,五弦乐也。从竹、从巩;巩,持之也。竹亦声。”汉刘熙《释名》:“筑,以竹鼓之。筑,秘之乐也。”《旧唐书·音乐志》:“筑,如筝,细项。以竹击之,如击琴。”可见,筑得名于以竹尺击打的演奏方法。形制为:外形始似筝,后有似琴的。颈细而肩圆,有五弦、十二弦、十三弦或二十一弦不等。演奏时,左手持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之发音。出土实物有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一件筑的明器。 ☚ 敔 篪 ☛ 筑 筑zhù❶捣固,舂实。《大雅·绵》六章:“筑之登登,削屡冯冯。”孔《疏》:“筑之者用力登登然,墙成削之,以墙坚致,土从上下打锻削之,人屡其声冯冯然。”《说文》:“筑,所以捣也。” ❷修建,修筑。《豳风·七月》七章: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郑《笺》:“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至物尽成熟,筑坚以为场。纳,内也,治于场而内之囷仓也。”《小雅·小旻》四章:“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孔《疏》:“如彼筑室于道者,得人而与之谋其所为,而路人之意不同,是用此室不得遂于是而成也。”《大雅·文王有声》三章:“筑城伊淢,作丰伊匹。”郑《笺》:“筑丰邑之城,大小适与成偶。大于诸侯,小于天子之制。” ☚ 黍苗 筐 ☛ 筑读音zh·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张六切,入,屋韵。 ❶建筑;修筑。 ❷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十三根弦,用竹尺敲打。 ❸居室。 上一条: 除 下一条: 築
筑读音zh·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直六切,入,屋韵。 ❶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 ❷古弦乐器名。《史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上一条: 竺 下一条: "> 筑tsu21zu21捣击。《说文·木部》: “筑,捣也。”后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诵录》卷四十: “有比丘坐睡,余比丘以禅杖筑,便言不睡,何以筑我?”唐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 “戟枝叉头,刀环筑口。”亦作“𡎺”。宋赜藏主《古尊宿语录》卷三十八《襄州洞山第二代初禅师语录》: “若据明眼衲僧, 将草鞋蓦口𡎺, 还怪得他也无?”或作“篫”。清张慎仪《蜀方言》卷上: “下捣曰篫。”原注:“《集韵》: 篫,张六切,音竹。以手筑物也。” 筑dёǖk23[tφyɂ]❶填塞,填充 ⊳~火药(装填火药)|包包恰嫩,硬~也~去(包儿太小,硬塞也塞不进)。 ❷拥挤、挤 ⊳房间恰嫩,家私蜀排就真~(房间太小,摆上家具就太拥挤)|快行去,~门口别侬好行(快走吧,都挤在门口别人不好走)。用言语刺激使人发怒,怂恿 ⊳伊自家无头脑,乞别人蜀~就去做(他自己没主见,被别人一怂恿就去干)。 筑築{}四6188①动用拳揍、打或用物捣、凿。⑴西南官话。四川:他们会拿锄头脑売~死你们。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宫室》:「今昭人言以物或拳捣人曰~。」⑵湘语。湖南。李自由《不夜的山村》:「你挖苦人啰!老子~你两拳。」⑶闽语。福建闽侯洋里〖 〗。②动挤;聚集。吴语。上海〖 〗。㑚介许多人勿要~辣一道你们这么多人不要都挤在一起。③动吃。湘语。湖南:~饭。李自由《不夜的山村》:「他骂两个儿子是~冤枉的。」周立波《山乡巨变》六:「只晓得~饭的家伙。」④动塞。⑴湘语。湖南长沙〖 〗。⑵赣语。江西南昌〖 〗。⑤动盛(饭)。闽语。福建福安〖 〗。⑥动拾取。闽语。广东汕头〖 〗。我在路~着支笔。⑦形感窄小;郁闷。闽语。福建福州〖 〗。   筑zhu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筝。《史记·高祖本纪》:“酒酣,高祖击~。”(酣:酒喝得尽兴。高祖:刘邦。)陆游《长短句序》:“及变而为燕之~、秦之缶(fou),胡部之琵琶、箜篌(konghou)。”(胡部:西北部。) 筑築❷zhù❶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形状像筝。 ❷建造;修建 △ 修~|建~|~堤。 ❸贵阳的别称。 ❹姓。 ★构筑 债台高筑 筑築❶ ❷❶建造:~路︱~堤︱~圩(wei)︱浇~︱建~︱修~︱构~︱~室道谋︱债台高~。 ❷房屋:小~。 ❸古代弦乐器,像琴,有十三根弦。 筑zhù❶ 修建,修筑:筑坝│筑路│构筑。 ❷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类似琴,有十三根弦,用竹尺击打:击筑。 筑zhù❶名词,古代打土墙时用来捣土的工具。《左传·宣公十一年》:“称畚筑,程土物。”孔颖达疏:“畚者,盛土之器;筑者,筑土之杵。”《九叹·怨思》:“破荆和以继筑。”王逸注:“筑,大杵也。”《离骚》:“说操筑于傅岩兮。” ❷ 动词,筑造。《湘夫人》:“筑室兮水中。” 筑zhu筑城 筑堤 筑路 构筑 建筑 浇筑 修筑 筑室道谋上层建筑 债台高筑 筑zhu建造;修建:~坝|~堤|他们在荒山野岭~了一条路|秦始皇以前就有人~起了长城|这墙是用黄泥~的。 筑zhù建造;修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就矮墙。(十七—十八·357)他说(坟)不但不冲,且比上回又新了些。我想着,不过是这几个朋友新~了。(四七·1090)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絃樂器部 > 筑箏 > 筑 筑 zhú 古擊絃樂器。歷來記載其形制相異甚大,大致形體似箏,頸細而肩圓,有五絃、十二絃、十三絃或二十一絃不等。演奏方式:左手按絃之一端或握持,右手以竹尺擊絃發音,亦因而得名。戰國時已流行,今已失傳。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筑之明器一件,長約一尺,狀似四棱長棒,端部有一圓柱,首尾均排有小竹釘五枚,當爲張五絃用。《戰國策·燕策三》:“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又《齊策一》:“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蹹踘者。”《說文·竹部》:“筑,以竹曲,五弦之樂也。”段玉裁注:“《吳都賦》李注作似箏,五弦之樂也。高注《淮南》曰,筑曲二十一弦。《樂書》云十三弦。筑弦數未審。”《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於市中。”《漢書·高帝紀一下》:“上還,過沛……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擊筑。”顏師古注引應劭曰:“狀似琴而大,頭安弦,以竹擊之,故名曰筑。”又注:“今筑形似瑟而細頸也。”北周·庾信《思舊銘序》:“壯士一去,燕南有擊筑之悲。”《隋書·樂志下》:“絲之屬四:一曰琴……二曰瑟……三曰筑,十二弦。四曰箏,十三絃,所謂秦聲,蒙恬所作者也。”唐·李白《醉後贈從甥高鎮》詩:“欲邀擊筑悲歌飮,正值傾家無酒錢。”宋·洪适《滿庭芳·再贈葉憲》詞:“今思古,拊盆擊筑,蠆鼎閒夔彝。”明·張岱《夜航船·禮樂部·樂律》:“筑:筑狀如琴而大頭,一三弦,其項細,其肩圓,鼓法以左手抱之,右手以竹尺擊之,隨調應節。”清·米漢雯《滿江紅·易水弔古》詞:“擊筑遺墟,覓故壘、盡成陳迹。”清·陳元龍《格致鏡原》卷四十六:“〔筑〕形如琴,十三弦。鼓法:以左手扼之,右手以竹尺擊之,隨調應律。唐代編入雅樂。” 筑 筑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因明代为贵筑司、清代为贵筑县而得名。 ☚ 黔南 旧铜仁府 ☛ 贵阳市【同义】总目录 贵阳市筑筑zhù〖动词〗 一、修建,修造(6)。《子产坏晋馆垣》:乃筑诸侯之馆。——就建造接待诸侯的宾馆。《贾谊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就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并守卫这道屏障。《凌虚台记》:此凌虚之所为筑也。——这就是凌虚台建造的原因。 二、捣土(1)。《种树郭橐驼传》:其筑欲密。——树根周围的土捣得要结实。 筑zhú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战国策·燕策三》:“高渐离击~,荆轲和而歌。” 另见945页zhù。
筑築zhù❶ 筑墙时捣土的木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傅说举于版~之间。” ❷ 修筑,建造。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长城而守藩篱。” 另见943页zhú。 筑*築D6FE (一)zhu❶建造;修建:~室/~路/建~。 ❷<文>捣土用的杵:项王伐齐,身负板~,以为士卒先(《史记》)。 ❸<文>捣土使坚实:~之登登(《诗经》)。 ❹<文>指筑成的居室:畏人成小~,褊性合幽栖(杜甫诗)。 ❺姓。 (二)zhu<文>❶古代击弦乐器名:高渐离击~,荆轲和而歌(《战国策》)。 ❷贵州省贵阳市的别称。 建筑 建筑筑(筑建;筑造;筑构;营筑;起筑;造筑) 营 构架 构驾 架构 修建 功构 造立 起立 起建 筑城:城(甃城) 建筑墙:墙(筑墙) 筑高墙:深垒 用草袋装土筑墙:坉 建筑道路:筑路 治道 开辟修筑道路:除道 路修通,开始行车:通车 按设计要求建筑:修筑 营治 营筑 构筑 规划营治:经营 打下建筑物的地基:奠基 筑础 架设建筑:架筑 修缮建筑:修筑 (修建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 ☚ 建筑 建筑工事 ☛
切断 切断截(截断;~肢) 祝(~发) 筑(~肉) 锲(~木) 剪(~断) 剸 割断 打断 斩断 截断手腕:断腕 解腕 用刀等把物品截断:脍截 切割 割切 用指甲截断:掐 切成许多小段:寸断 无法割裂或阻断:抽刀断水 金刀断水 将刀断水 如刀断水 ☚ 切 剪 ☛
建筑物 建筑物筑(小~;古建~群) 建筑物的位置:址(校~;新~;旧~)坐落 跨据 毁坏的建筑物的地址:遗址 建筑物的顶部:顶子 建筑物的规模:体量 中国传统建筑的檐部形式:飞檐反宇 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的建筑形式:飞檐飞甍 飞宇 檐角朝上如鸟飞的建筑:翚构 山石或亭台等建筑物高耸开张之状:翼然 ☚ 建筑物 各种建筑物 ☛
居室 居室筑 舍 轩房 轩陛 住室 睡觉的房间:卧(卧室;卧房;卧内;房卧) 寝(寝室;寝幄;寝斋;内寝) 闺 闱 房(房帷;房闼;月房;帷房) 屏帷 奥隅 门馆 房帏 适室 顿瘵 内室 隩隅 谦称自己的居室:蒲室 内室,居室:迩室 客居之室:离室 斋戒的居室:齐房 齐舍 斋房 斋室 高山上的居室:云扃 为云雾缭绕的居室:云殿 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云窗雾阁 云窗雾槛 香气氤氲的居室:惠房 偏处一角的居室:隅室 美好的居室:美室 华美的居室:金屋(~藏娇) 琼户 华丽的居室:绣户 华贵的居室:玉堂 豪华的居室:青轩 高雅的居室:兰房 芳香高雅的居室:兰室 幽寂的居室:空宇 幽深的居室:幽室 简陋的居室:鹑居 窄小的居室:蜗居 斗居 极其狭小的居室:龟蜗 矮小狭窄的居室:厄室 居室简陋:土阶 荆柴 柴荆 蓬荜 累块积苏 累苏积块 居室或地方狭小:容膝之地 (供人居住的房间:居室) ☚ 居室 各种人的居室 ☛
各种用途的棍 各种用途的棍研物用的槌子:擂槌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杵(杵棒;杵子;~头;盐~;木~) 捣衣棒的美称:香杵 传说中月中白兔用的捣药杵:灵杵 捣土的杵:筑 用竹木等物做成的细棍或片状物:签(竹~;牙~) 签 抬重物或栓门的粗棍:杠(竹~;门~;木~) 抬棺材的杠子:灵杠 警察值勤时所执的棍棒:警棍 表演民间舞蹈用的彩色短棍:霸王鞭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鞭朴 鞭扑 讨饭用的打狗棒:叫花棍 讨吃棍 ☚ 木棍 竹竿 ☛
建造 建造造(造筑;造立;盖造;起造;架造;构造) 营(营建;营治;营构;营立;营创;营置;构营) 建(建筑;兴建) 起(起立;起筑;起建) 创(创立;创建;创兴) 修(修建) 打 俶(俶建) 筑 开建 构立 构筑 葺治 建造堤坝:修堤 筑堤 四周筑堤,以防堤外的水侵入:圩垸 筑造场地:筑场 建造船只:刳舟剡楫 建造坟墓:造坟 起坟 起冢 启土 建造塔:造塔 起塔 建造游观台:筑台 建祭祀的坛场:筑坛 整地筑坛:除坛 有计划、有目的地造:营造 改建建筑物:翻造 翻拆 规划建造:规建 规造 修理建造:修造 兴修建造:筑作 兴建 开建 构造,建造:缔 构筑,建造:架构 开始建造:始建 肇造 工程按计划进行建造:施工 建筑开始施工:破土动工 叩石垦壤 承担建造任务:承建 监领建造:护筑 重新建造:重建 革作 (建筑,修建:建造) ☚ 修建 建筑 ☛
舂捣 舂捣捣(~衣;~米;~毁) 捶(~衣) 擣(~药) 碓舂 捣,撞击:挃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用杵撞击,使去壳或捣碎:舂(~米) 米脱壳后未舂或舂得不精:糙 捣土使坚实:筑 用夯砸实地基:夯(~地) 捣烂:砸(~姜;~蒜) 熟擣 (用棒的一端撞击:舂捣)
另见:碾压 研磨 ☚ 撞击 击打 ☛
弦乐器 弦乐器弦(弦子;弦乐;弦徽;丝弦) 筝笆 玉柱 鸣弹 美称弦乐器:龙丝 弦乐器和管乐器:弦吹 弦管 弦乐器和竹管乐器的美称:丝竹 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竹管弦 丝竹筦弦 古弦乐器:筑(击~;铅筑) 忽雷 箜篌号钟 递钟 滥胁 楚地所制的弦乐器:楚弦 弦乐器上的轴:弦轸 弦柱 关钮 银质或银色的古筝弦柱:银雁 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雁柱 玉制的弦柱:玉柱 拉弦乐器:胡(胡琴;二胡;京~;南~;板~;高~;坠~) 提琴(中提琴) 火不思 和必斯 装饰华丽的筝、瑟一类的乐器:锦丝 ☚ 乐器 弹拨乐器 ☛
修建 修建筑 修营 修构 缮营 缮造 营葺 营缮 营理 缔葺 造修 采矿前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开拓 修建各种年久失修的建筑物:百废俱修 土木工程开始修建:开工 动工 兴工 挖土动工:破土 动工修建:兴修 开辟修建:斫治 在原基础上修建:改建 营改 在原基础上扩大修建:扩建(土木工程施工:修建)
另见:施工 房屋 道路 桥梁 工事 坟墓 建材 ☚ 修建 建造 ☛ 〖筑〗 粵 zuk1〔竹〕普 zhú 古代的一種竹製樂器。許慎《說文解字》:「〜,以竹曲五弦之樂也。」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高漸離:人名,戰國末期燕國人。)
筑 筑中国古代击弦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流行。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载: “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从竹,从巩; 巩,持之也。竹亦声。”因筑失传已久,对其形状、构造及演奏等已不详,只能从历代史籍的记载中见其大概。《隋书·音乐志》载:“筑,十二弦。”《旧唐书·音乐志》载:“筑,如筝,细项。以竹击之,如击琴。”由此看来,筑以持竹尺击之而命名; 其颈细而肩圆。筑的演奏姿势是,右手持竹尺击弦,左手执器或以手指按弦。在魏晋南北朝时,筑曾是相和歌的伴奏乐器之一;唐朝则用于雅乐。据《史记》等书记载,战国时的高渐离和汉代刘邦都以擅长击筑而闻名。 ☚ 埙 钟 ☛ 筑 筑中国古代弦乐器。古有八音,筑为其一,属于丝类。其器似筝,有细项。古传有五弦及二十一弦等数种。又有一种形似颂琴,十三弦,身长四尺三寸左右。左手按弦,右手持竹棍拨奏之。先秦时,流行于燕地,以高渐离最负盛名。汉代遍及各地,汉高祖刘邦及戚夫人亦擅长击筑,高祖还乡,曾亲击筑而高唱《大风歌》,以抒感慨之情。至唐代,始将筑置于雅部,宋袭唐制。元以后遂废而不用。演奏时,多与筝等相配合,所谓 “筝以指弹,筑以筯击, 大同小异”。 ☚ 筝 笛 ☛ 筑今贵州贵阳市的简称。因明、清时期为贵筑司、乡、县而得名。 筑築㊀ zhu 建筑,修建。如:筑城,构筑工事,筑路。㊁ zhu ❶贵州贵阳的别称。 ❷古代一种像琴的弦乐器。 筑 筑古代击弦乐器。在战国时已相当流行,失传已久,今人对其形制、构造、演奏法等均只略知其大概。1972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件筑的明器,长约33厘米,形似四棱长棒,头部有一圆柱,尾部细长,首尾两端各有五个小竹钉一字形等距嵌入体内,是张五根弦之用的。在一号汉墓外棺头部有人身兽首击筑图: 左手执筑,右手持细竹棒敲击,这是第一次向人们展示的实物与演奏姿势。1993年在长沙咸嘉湖西汉王室墓葬中出土了三件五弦筑,形制与马王堆出土明器类似,但有共鸣箱与演奏过的痕迹,三件筑有大、中、小之分,其中大号长143厘米、中号117.5厘米、小号93.4厘米,这是目前世界上仅见的乐器实物。现存于长沙市博物馆。 ☚ 放牛山歌 竽 ☛ 筑zhú (贵阳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Guiyang 另见 see also zhù。
筑(Ⅰ築)zhùⅠ (建筑; 修建) build; construct: (鸟) ~ 巢 build a nest; 构 ~ 水库 construct a reservoir Ⅱ (古代弦乐器) Zhu, an ancient 13-stringed instrument 另见 see also zhú。 ◆筑巢 nesting; 筑城 fortification; 筑堤 fill; embank; banking; dike; construct a dam; 筑埂机 {农} ridger; land shaper; 筑路 pave a road; build a road; 筑室道谋 ask for guidance from those who pass by — have no opinions of one's own; have no idea or plan of one's own and accomplish nothing 筑丝类击奏乐器。《汉书·高帝纪》应劭注云:“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明器筑1件,长约一尺,形似四棱长棒,头部有一圆柱,头尾两端各有5个小竹钉;1号墓棺头档板上,则有一幅击筑图,演奏者左手执筑,右手持细棒(竹)击奏。湖北随州擂鼓墩1号墓出土五弦器1件,有学者以为应即为筑。据记载,战国时期曾有高渐离击筑荆柯和歌的故事,但能肯定为战国时期的筑的实物,尚未发现。 筑zhù❶ 筑巢引凤|筑室道谋
❹ 债台高筑 筑 金文; 篆zhù[巩(意符)+竹(聲意符)→筑(《説文》:“筑,以竹曲。五弦之樂也。從竹,從巩。巩,持之也。竹亦聲。”筑,古代絃樂器,形似琴,有十三弦。演奏時,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竹尺擊弦發音。同“築”。)] 筑築zhù(12画)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除用作贵阳市的别称、古弦乐器名称以及古国名 “筑阳”中的 “筑” 字写作 “筑”外,其他用法的 “筑” 均写作繁体的 “築”。工,位于字左时,末笔的横改提。 *筑1zhù12画 竹部 古代弦乐器,形状似筝,用竹尺击弦发音: 高渐离击~,荆轲(kē)和而歌。
*筑2zhù(旧读zhú)贵州贵阳的别称。
*筑3(築)zhù建造;修盖: ~路|~堤|建~|修~。 筑 ☚ 管 籌 ☛ 筑1筑21.築1. zhù 2. zhú1. zhù筑1(築) 築是春秋以来的形声字。从木,筑2(zhú古击弦乐器)声。本指捣土用的杵。转为动词,指捣土使坚实。引申为建造,修盖。如:筑路|筑堤|筑室于兹(见《诗经》)。组词如:建筑。建国前后,群众去掉木旁,作筑1(本有此字)。现作规范字。见《总表》。 2. zhú筑2 是小篆以来的会意字。从竹,从巩[从工从丮(jí,变“凡”),象人两手持工具形。或作㧬。读gǒng]。象两手持弄竹工具形。就是用竹具击乐器之弦。筑2是古击弦乐器。大体形似筝。有13根弦。现作贵州贵阳市的别称。 筑築★繁◎常★常◎次
zhù筑,表意,从竹从巩,巩指抱持,本义表示以双手弹奏的一种古代弦乐器,假借为贵阳(地名,在贵州)的别称、建造(与“築”同)等。築,形声,从木,筑声,本义为用杵捣土使坚实,引申为捣土用的木杵、建造等。近代俗字、《简化字表》把“築”简作“筑”,采用同音通用字。 【辨析】 ❶“筑”与“築”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用于“筑路”“建筑”,台湾读zhú。 【构词】 筑巢(築巢)∣筑城(築城)∣筑造(築造)∣建筑(建築)∣修筑(修築)∣击筑(擊筑)∣筑(筑,地名,贵州贵阳的简称)筑 (zhù)張六切。似筝五弦之樂也。从竹,从𢀜。𢀜,持之也。竹聲。 筑 篆 隶zhú【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竹,巩声。从竹,与乐器有关。 【释义】《说文》:“以竹曲,五弦之乐也。”本义是一种击弦乐器,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三种说法。其形似筝,颈细而肩圆,弦下设柱。战国时已流行,今已失传。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ful part is竹(zhú,bamboo).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巩 (gǒng). It relates to the instrument. 【original meaning】 Hammered string instrument. It looks like Zheng can with its thin neck and round shoulder. Under the column string there are pilla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