珥笔ěr bǐ侍从之臣插笔于冠帽之侧,以备记事。沈传师《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寻。 珥笔 珥笔ěrbǐ┃┃ 指诉讼。金·元好问《高平道中望陵川》诗:“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余泪痕。” ☚ 洪覆 珠盘玉敦 ☛ 珥笔借指侍从近臣。唐沈传师《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 “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 ●三国魏曹禃《求通亲亲表》: “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 珥: 插,一般指插在帽上。毂: gu。汉时,近臣侍从把笔插在帽上,准备随时用以记事。 诉讼 诉讼讼(讼矢;讼诉;讼诉;词讼;辞讼;诉讼;言讼;狱讼) 词(词讼;词诉;质词) 狱 言告 官司(打官司;吃~) 珥笔 雀角辞诉 辞诉 狱犴 告事 经官动词 经官动府 发生诉讼,打官司:兴讼 上法庭打官司:对簿公堂 对簿公庭 民事诉讼:僮讼 为争田地而诉讼:讼田 讼地 有关田产的诉讼:田讼 控诉,诉讼:讼理 控告诉讼:讦讼 审理诉讼:理讼 理诉 谳狱 教唆人诉讼:唆讼 调词架讼 挑起诉讼:造讼 造狱 向官厅或法院提出诉讼:起诉 诉之于法律:诉法 本人向法院起诉:自诉 虚构事实,提起诉讼:诬讼 向上一级法院请求改判:上诉 赴诉 上控 越级上诉:越诉 含冤上诉:冤诉 申辩上诉:辨诉 辨诉 诉讼的两方:两造 被告对原告提出诉讼:反讼 牵涉到诉讼中:涉讼 经官(~动词) 撰写并呈递状词,打官司:兴词构讼 行词告状 兴词告状 代理诉讼:包打官司 好打官司:健讼 听理诉讼:听讼 听狱 私下了结诉讼:私下和解 归结狱讼:归狱 打赢官司:讼直 (司法机关依法解决案件的活动:诉讼)
另见:告发 违法 冤屈 法律 判决 案件 ☚ 诉讼 争讼 ☛ 珥笔ěrbǐ史官、谏官等文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后世用以代指侍从近臣。《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唐李善注:“珥笔,戴笔也。”《晋书·郭璞传》:“况臣蒙珥笔朝末,而可不竭诚尽规哉!”唐沈传师《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诗:“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寻。”羊士谔《郡中端居,有怀袁州王员外使君》诗:“珥笔金华殿,三朝玉玺书。恩光荣侍从,文彩应符徐。”元耶律楚材《爱子金柱索诗》:“他时辅翊英雄主,珥笔承明策万言。”清严复《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 珥笔古代史官、谏官在朝会时,常将笔插于耳上,以备随时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