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等额选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等额选举děng’é xuǎn jǔ〈名〉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的一种选举办法:这次是等额选举│等额选举的结果几乎没有悬念。 等额选举 等额选举děng’é xuǎnjǔ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方式。与“差额选举”相对。 ☚ 登录 等级证书 ☛ 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对称。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中国1979年以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某些国家领导人的选举普遍采取等额选举的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及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规定,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某些国家领导人时可以实行等额选举,也可以实行差额选举的情况有: (1)由选区或选举单位补选出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补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正副职领导人、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另外,目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时,采取等额选举办法。 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对称。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的一种选举方式。中国自1953年选举法颁布实施至1979年选举法颁布前采用这种选举方式。1979年选举法颁布后,我国改“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使选民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不实行“等额选举”,而实行“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候选人与应选人相等的制度。许多国家不采用此制度,我国也不采用此制度。 等额选举 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对称。一个选区或选举单位的候选人名额和应该选出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名额相等的选举。如某选区应选出代表两名,提出的候选人也是两名。其优点是选票比较集中,一般不会因选票过于分散而导致重新投票或另行选举的可能、其缺点是,尽管候选人名单也经过民主协商和讨论,但不便于选民自由选择、充分发扬民主。从1953年后,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均采用等额选举,一直沿用到1979年改为差额选举。 ☚ 智利基督教民主党 奥地利政府 ☛ 等额选举 等额选举候选人人数与应选名额相等的一种选举方式。等额选举一般是在充分民主协商与反复讨论确定候选人的基础上进行的选举。1978年以前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般都采用等额选举。通常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单独或联合提名,经过充分协商讨论,提出与应选名额相等的候选人名单。选举时,选举人可按候选人名单投票,亦可另选自己愿意选的其他任何选民,但总数不得超过应选人数。 ☚ 差额选举 缺额选举 ☛ 等额选举 等额选举指候选人名额与应选代表名额相等的一种选举方式。一般是在选举前经过充分民主协商或群众讨论,提出与应选代表名额相等的候选人名单。在投票选举时,选举人可以按候选人名单投票,也可以另选自己愿意投票的其他有被选举权的人。中国过去选举各级人民代表时,通常都采取这种方式。1979年颁布的新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即实行差额选举)。 ☚ 普选 摄政政治 ☛ 等额选举single-candidate election;nominating one candidate for election of each pos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