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筆具部 > 筆架 > 筆架 筆架 bǐjià 亦稱“筆格”。擱筆之文具。多以玉、銅、瓷等原料製成。因樣式不同,又有“筆牀”、“筆山”、“筆枕”、“筆懸”之稱。唐·杜甫《題栢大兄弟山居屋壁》詩:“筆架霑窗雨,書籤映隙曛。”唐·陸龜蒙《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詩:“自拂烟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牀。”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寳遺事》卷下:“學士蘇頲,有一錦文花石,鏤爲筆架。”《三才圖會·筆架》:“製作峯巒,用以架筆。”參閱明·屠隆《文具雅編·筆格》。 筆架一名筆格、筆床、筆升、筆閣。用以架筆,即筆枕,屬“文房十友”之一。多呈連山形,亦有花鳥形、蘭竹形等。大都陶製,或用古陶、紫檀製,或效周代帶鈎形。《開元天寳逸事·占雨石》曰:“學士蘇頲有一綿紋花石,鏤為筆架。每天欲雨,津出如汗。”《楊文翁談苑》記載宋錢思以珊瑚製筆架。唐杜甫 《草堂詩箋·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有: “筆架霑窗雨,書箋映隙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