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牛尾巴旧时云南西盟一带佤族将旧人头从*木鼓房移往鬼林作长期供奉而举行的宗教仪式。常在献牛户的竹楼前举行。届时, 由主祭人牵牛绕楼三周后,拴在楼前牛尾形状的树桩上。主祭者口中有词,右手持刀,左手提起牛尾, 并急速地砍断牛尾扔过房顶。与此同时,四周持刀守候的人群蜂涌而上, 几分钟内将牛肢解。所抢得的牛肉归己,唯牛头属于献牛者。牛头骨被视作“荣誉”,以多为富。存放在门前,借以提高其社会地位。 砍牛尾巴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地区把木鼓房供过的旧人头骨送至鬼林安放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当地较大的宗教活动之一,各个村寨每年举行,次数不等,一般是在阳历十月至来年四五月间进行,通常在献牛户房前举祭。开祭时,由巫师牵着1头黄牛绕房3周,把牛拴在房前1根形似牛尾的木桩上,然后右手持刀,左手提着牛尾巴,口中不停地念着,并迅速将牛尾巴砍断扔过房顶。早已围在四周手持钢刀的人群蜂拥而上,抢割牛身上的肉,所获归己,场面十分惊险,时有误伤发生。献牛户往往同时还剽杀一至数头水牛,浪费颇大。牛头均归献牛户,因佤族地区牛头骨是财富的象征、荣誉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