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柳州地区
柳州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辖9县1市,即鹿寨、象州、武宣、来宾、融安、三江、融水、金秀、忻城和合山市。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19个民族。1992年末总人口376.2万人,其中壮族196万人,占总人口52.1%,农业人口334.6万人,占总人口88.9%。总面积26 811平方公里。
柳州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柳州地区具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使柳州地区成为生物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❶土地资源。柳州地区人均土地面积0.71公顷,高于广西平均水平;人均耕地0.09公顷(1.26亩)。为广西之首。
❷矿产资源。全地区已发现的矿种有50多种,已探明和正在开采的矿藏有31种。其中重晶石、煤、熔剂石、石灰岩、蛇纹石、耐火粘土、石棉、大理石等八种矿藏量居广西之首。
❸森林资源。全地区森林面积达68.76万公顷,覆盖率达25.7%,木材蓄积量3 000多万立方米,是广西木材主产区。融水是全国第二林业大县和优质杉木生产基地县。三江和融安是广西的油茶商品基地。金秀大瑶山是广西最大的水资源林区和生物基因库。
❹能源。全地区地表水源发达,共有大小河流310条,水能资源规划可装机180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千瓦小时,分别占广西的26%和33%。全地区煤炭产量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❺旅游资源。柳州地区山水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景点有三江县的侗寨鼓楼、程阳风雨桥,融水县的贝江民族风情、元宝山森林公园,金秀县的丹霞风光及瑶族风情等。
(2)有地区特点的产业和产品。柳州地区已形成以有色冶炼、煤炭、电力、化工、森工、制糖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原材料加工生产和支农工业已有相当规模。一批产品如重晶石矿、铁合金、水泥、木材、化肥、机制糖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劳动力资源充裕。1992年全地区农村社会劳动力186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149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40万人(包括全年性和季节性剩余劳力),可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劳务输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4)交通条件优越。铁路有湘桂线、黔桂线、枝柳线在区域内通过;公路可直通全地区除三江县梅林乡外的所有乡镇;内河航道有柳江河、红水河直通贵州、广州、梧州等地。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柳州地区农村同全国一样,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运动,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多方面地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特别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克服了“左”的干扰,积极推进农村改革,立足发展大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狠抓以甘蔗生产为重点的农村支柱产业,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改变了农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