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渔业
新中国成立以前,上海渔业生产水平低下,海洋渔轮马力小,设施陈旧,海洋捕捞产量低。1948年有各类渔轮162艘,总吨4 860吨,年产海洋水产品1.78万吨。内河淡水捕捞产量也很低,1949年只有6 048吨。新中国成立以后,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不断建造新渔轮,改进设施,努力提高产量。近海渔场从长江口渔场发展到东海的舟山、鱼山和江外等渔场,以及黄海的大沙、吕泗等渔场。到1996年,国营渔业公司拥有海洋渔轮214艘、67 722总吨,郊区有机帆渔船460艘。海洋水产品总产量为14.5万吨。80年代,市政府又大力发展精养鱼塘,努力增加淡水鱼产量。到1996年,精养鱼塘发展到1.08万公顷,产量8.74万吨,成为水产品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1996年,淡水水产品总产量13.54万吨(包括长江水产品),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市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