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笔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笔谈 笔谈文艺半月刊。1941年9月1日创刊于香港。香港笔谈社发行。茅盾主编。该刊在《征稿简约》中指出,所发表的作品“是一些短小精悍的文字,庄谐并收,辛甘兼备”,“有创作,也有翻译”。主要内容为政治社会短评、地方人物志、游记随笔、文艺评论、读书札记以及诗歌、小说、戏曲、报告文学等,题材广泛,形式灵活,既有抗敌救亡内容,又有反映香港社会风习的地方特色。主要撰稿人有茅盾、胡风、柳亚子、骆宾基、林焕平、陈此生、杨刚等。1941年12月1日出至第7期停刊。 ☚ 时代文学 文艺生活 ☛ 笔谈 笔谈文学半月刊,1941年9月1日创刊于香港。茅盾主编。“香港笔谈社”发行,社长兼督印人为曹克安。同年12月1日出至第7期停刊。24开本。该刊为“文艺性的综合刊物”(《征稿简约》)。以发表散文小品为主,兼登诗歌、小说和译作。刊物辟有“杂感·随笔”、“掌故·轶闻”、“游记与印象”、“书报春秋”、“杂俎”、“时论拔萃”等栏目,刊载了许多颇有影响的散文随笔。如柳亚子的《羿楼日札》、尚庵的《菰蒲室杂记》、杨刚的《书与世界》、胡风的《两种灵魂》和《棘源村断想》、郭沫若的《龙战与鸡鸣》及茅盾以“刑天”的笔名发表的《客座杂忆》等。这些作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有的谈天说地,有的讲古论今,有的画龙画狗,显示出“庄谐并收,辛甘兼备”的特色。此外,还发表了陈此生的《读史》诗,以群的敌后小故事,以及骆宾基的中篇小说《仇恨》等。主要撰稿者还有林焕平、刘筱云、铁生、凤子、袁水拍等。 ☚ 时代文学 奔流新集 ☛ 笔谈bǐtán❶两人面对面用笔写出文字进行交谈,代替口头交谈。 笔谈bǐtán❶ 〈动〉两人面对面在纸上写字交谈:我们笔谈。 笔谈(反)口谈 笔谈bǐ tán因语言不通等原因,两人对面在纸上写字交换意见,代替谈话。1854年罗森《日本日记》:“不同言语,与其笔谈,其亦叙邂逅相遇,景仰中国文物之邦云。予问其名,则曰山本文之助。”1872年志刚《初使泰西记》:“搭客中有日本数人前往金山者,其语音啁啾,殊属难解,其文字与中国同。中一医生,与之笔谈,颇释烦闷。” 笔谈 笔谈即“问题讨论”,见该条。 ☚ 问题讨论 专题讨论 ☛ 笔谈←→口谈bǐ tán ← → kǒu tán笔谈:两个人用写字当面交换意见。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著作 著作著(著录;著撰) 青简 论撰 ☚ 著作 诗文著作 ☛ 笔谈bi tanoccasional jottings 笔谈此即北宋沈括撰《梦溪笔谈》。本书采用笔记体裁撰写,分乐律、象数、技艺、器用、药议等十七个门类。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成就,记录了我国劳动人民在科技方面许多杰出的发明和创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