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笔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笔法 笔法书写绘画的用笔方法。中国书画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为使书画的点划线条具有抑扬顿挫,圆满攲侧等等变化,必须讲究执笔、运笔方法,称为笔法。 ☚ 馆阁体 笔意 ☛ 笔法 笔法篆刻印章时篆文的用笔方法。要求丰神流动、庄重典雅的印文,用笔应有轻有重、有屈有伸、有俯有仰、有去有住、有粗有细、有强有弱、有疏有密。 ☚ 西泠印社 笔法三害 ☛ 笔法 笔法本指写字运笔的方法,后亦用以指诗文的结构和造语的方法。就结构而言,则有提笔、转笔、接笔、伏笔、正笔、反笔之分,清李调元《雨村诗话》下:“总之古人善用反笔,善用旁笔,故有伏笔,有起笔,有淡笔,有浓笔。”就造语而言,则有刚笔、柔笔、淡笔、浓笔之别。清施补华《岘傭说诗》:“太白才逸,笔在刚柔之间,故亦能作五、七绝。”又云:“退之‘荆山已去华山来’一绝,是刚笔之最佳者。” ☚ 尾联 接笔 ☛ 《笔法》
崔致远 见说书窗暂卧龙,神传妙诀助奇锋。 也知外国人争学,唯恨无因乞手踪。 本诗孙望《全唐诗补逸》编入“友邦下·新罗国”。崔致远,晚唐时朝鲜古国——新罗人。字海夫,号孤云,湖南之沃沟(新罗地名)人。幼颖慧绝伦,年十二,从商舶入中原。十八举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武城太守等。有《桂苑笔耕集》、 《中山覆篑集》等。洪奭周《校印桂苑笔耕集序》: “吾东方之士,北学于中国,而以文声天下者,亦自崔公始。”《笔法》是他题咏外国友人争学中国书法的一首绝妙好诗,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可贵史料,值得细加品赏。 诗篇展现了这样的动人图景:书窗之下,几案之前,一位书法家正在握管挥毫,舞笔如景山兴云,送脚如游鱼嬉水;挥运之间,或重若奔雷,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对于这位书法家,崔致远誉为暂时请来的“卧龙”。卧龙,过去比喻隐居的俊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诗中用以比喻杰出的人才。这位卧龙先生为什么能挥写得如此得心应手呢?这是由于所谓“神传妙诀助奇锋”。 关于神传书诀或笔法之说,中国古代书论中流传颇多。宋陈思《书苑菁华》就载有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 天台紫真谓予曰: “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唯逸,发之唯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言讫,真隐子遂镌石以为陈迹。唯永和九年三月六日,右将军王羲之记。 唐虞世南《劝学篇》也说,王羲之于山阴写黄庭经,感三台神降;其子献之于会稽山见一异人,披云而下,左手持纸,右手持笔,以遗献之。接着有如下一段对话: 献之受而问之曰:君何姓氏?复何游处?笔法奚施? 答曰:吾象外为宅,不变为姓,常定为字,其笔迹岂殊吾体耶? 王献之极为佩服,退而临写,过了三年, “竟昧其微”。这类传说是荒诞的,有的是故弄玄虚,说得神乎其神。孙过庭《书谱》就一针见血指出: “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不过,人们从这类传说中还可悟出两点:一是在故玄其说中有着书艺辩证法的哲理因子,如阴阳、疾涩、起伏、远近等;二是可窥见书艺临习中书诀、笔法的极端重要。正因为如此,历代“笔法诀”层出不穷。如东汉蔡邕著有《笔论》;唐欧阳询著有《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用笔论》;李世民有《笔法诀》;张怀瓘有《论用笔十法》;颜真卿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李华有《二字诀》;韩方明有《授笔要说》;卢携有《临池诀》;宋陈思有《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元陈绎曾有《翰林要诀》……可见,崔致远咏书诗以《笔法》为题,良有以也。至于诗中的“神传妙诀助奇锋”,似乎是所谓“梦神人论书而字体加妙” (《宣和书谱》)的荒唐不经之语的诗化,其实,也不过是将现实地生根于墨池中的“笔法诀”之类,升华到天上从而使诗更有意趣罢了。把书诀、笔法和临池工夫结合起来,就必然会助其奇锋,于是,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端,奇迹般的书迹就被创造出来了。 第三句点出主旨,外国人也争着学习中国书法。这并非虚语,新罗和唐朝往来甚密,新罗人来唐,其中专家或兼学书法者甚众,回国又带去中国书迹,书法成了沟通两国友谊的重要纽带。再说初唐时的高丽(今朝鲜),十分尊爱书家欧阳询。唐张怀瓘《书断》就说: “皇朝欧阳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高丽爱其书,遣使请焉。神尧(唐王)叹曰: ‘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王文治《论书绝句》也据史实写道: “貌寝工书有率更(欧阳询为率更令),高丽贡使尽知名……”中国书法对日本更有深远影响。隋朝时日本使者往来,通过百济而带去汉字书法。 “结因缘于此桥,成果实于彼岸”,至奈良朝而书道大盛,热烈地追求着唐风。以后,唐风书法在日本经久不衰……书法,在友邦间成了披着艺术美之霓裳羽衣的使者。 “唯恨无因乞手踪。”原注: “南朝萧子云善书,齐(亦作百济)使人求手踪,以为国宝。”这条注是有史为证的《南史·齐高帝诸子上》: (子云)出为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百济国使人至建邺(今江苏南京)求书。逢子云为郡,维舟将发,使人于渚次候之,望船三十许步,行拜行前。子云遣问之,答曰: “侍中尺牍之美,远流海外,今日所求,唯在名迹。”子云乃为停船三日,书三十纸与之,获金货数百万。 书法美的魅力,竟使海外异国人士如许倾折。对于萧子云的手迹,崔致远用一“乞”字概括,极为恰当。 “唯恨无因乞手踪”,诗句中对中国书法倾折思慕之情,也同样地情见乎辞。 今天,书法在沟通海峡两岸感情、联系中国和东西方各国友谊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交际作用。文艺除了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外,有时还有其特殊的交际功能,这已为古代诗歌的唱酬应和、古代特别是今天书画乐舞的文化交流所证实,这是毋庸置疑的。 笔法bǐfǎ指写字、作画、写文章的方法与技巧 笔法bǐfǎ书法、作画、写文章的技巧和个人风格。 笔法 笔法即“笔姿”,见该条。 ☚ 笔姿 节奏 ☛ 笔法 笔法bǐ fǎ写文章的手法或特点 。〔例〕此文的~很简洁。 ☚ bi 笔力 ☛ 写字 写字画字 作书 染翰 ☚ 写字 题写 ☛ 技法 技法作文造句之法:文法 另见:技巧 叙述 比喻 夸张 ☚ 技法 措词 ☛ 文章的意趣 文章的意趣义味 ☚ 文意 意境1 ☛ 绘画 绘画绘(绘事) 缋(缋画) 画(画图;画画;画缋;染画;作画;描画)图 扫 邈影 写影 挥毫 挥翰丹青 另见:写画 描摹 图画 作品 ☚ 绘画 画人物、图表 ☛ 笔法bǐ fǎ运笔的方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某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教以~~。” 笔法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以毛笔为工具,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无论写字、作画,都要使线条点划富有变化,运用笔毫时要掌握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等方法,对此称为“笔法”。 ☚ 笔意 执笔法 ☛ 笔法 笔法bifa写字作画的用笔方法。主要以线条来表现事物形象的中国画,运用的工具大都是尖锋毛笔。必须掌握好执笔、运笔的方法,才能使画面的点线富有变化。在运用笔毫行笔时的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被称做“笔法”。 ☚ 中国画 笔锋 ☛ 笔法 笔法Bifa指写作中表达文章内容的诸种手段,凡修辞技巧、艺术手法等,均可归入“笔法”,形式很多。重要的笔法如❶夸张与讽刺。夸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往往借助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以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修辞方法。讽刺是用讥刺和嘲讽手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也采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效果的艺术手段。 ☚ 章法 选材 ☛ 笔法 笔法Bifa水粉画的表现技巧之一。指用笔蘸颜色在纸上作画时,所留下来的笔迹和笔触的用笔方法。笔法是由客观物象形体结构、色彩、光暗、质感以及涂色厚薄、块面大小所决定的。有的画采取单线平涂的笔法,有的画则用点子构成,又有的画则以点、线、面综合笔法来完成。用笔的方法一般有勾、点、涂、摆、拖、扫、按、压等。又分行笔的顺、逆、快、慢、轻、重、虚、实、顿挫、皴擦、旋转等运笔技法。用笔方法千差万别,但都应以简练、巧妙、生动地表现对象为目的。不可拘泥于一法,也不可滥用笔法,避免造成画面笔法堆砌和形象混浊的弊端。 笔法 ☚ 水和白粉 静物写生 ☛ 笔法 笔法笔法是指写字用笔方法,这是人的手腕生理动作和书写工具毛笔相配合相适应而形成的,是千百年来人们经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规律。从广义上说,笔法包括执笔法(指法、腕法)和用笔。从狭义上说,笔法即指用笔。用笔也叫运笔,是使用毛笔写字的方法,古人论述用笔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有起收、提顿、转折、方圆、藏露、中侧等基本方法。元·赵孟頫《兰亭跋》说: “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 永字八法 起收 ☛ 笔法写字作画时执笔和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以线条为表现形式,所用工具是柔软尖锋的毛笔,要使书画的点画线条富有变化,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以及在运笔时轻重、快慢等方法就尤为重要。这些内容统称为“笔法”。 笔法 笔法在创作书画用笔过程中,共同遵守的点画方式方法。广义上讲,包括执笔和用笔的方法。经过历代书画家的反复实践,为中国绘画时的执笔和用笔总结出来一系列约定成俗的传统法则,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书法之妙,全在用笔。清·丁皋《写真秘诀·笔墨论》中有载:“笔有法也,曰骨力,曰苍秀,曰清雅,曰中锋,能以肘肱运用者曰悬笔,得法则龙蛇飞舞。能以腕指运用者曰提笔,得法则辗转随形。”笔法与笔势、笔意同称书画三要素。 ☚ 绘画执笔 笔势 ☛ 笔法 笔法写字、作画点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均以毛笔为工具,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笔法即运用笔毫时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等方法。是人们在千百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笔规律。元赵孟頫《兰亭跋》 云: “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 临摹 甲骨文 ☛ 笔法 笔法写字、作画点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均以毛笔为工具,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笔法即运用笔毫时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等方法。是人们在千百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笔规律。元赵孟頫《兰亭跋》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 临摹 甲骨文 ☛ 笔法筆法bǐ fǎ指文章的写作技巧或特色。特指文法,语法。《伤寒论注·凡例》:“本论每多倒句,此古文笔法耳。” 笔法brush styl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